李小龙——拥有深邃思想的哲学武者

李小龙的思想并不复杂,其实不过两点,一个是怎样去理解,一个是怎样去实行。但人生面对的所有问题,其实也不过就是这两点而已。

截拳道的根本精神,李小龙用两句话来概括,即所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恰恰包含了人生中两个完全矛盾的方面——前者是理解,是极远,极透彻,仿佛暂时摆脱尘世,在极高处俯瞰世界,消除一切滞碍和局限;后者正好相反,讲的是实行,是最投入,最积极,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努力态度(这两点中尤其可以看到尼采的超人精神对李小龙的影响,即先消灭偶像,再超越自我)。而人有了这样极清醒和极投入的两面,也就有了最健全的身体和灵魂。这里面其实有一点完美主义的态度。

完美主义并不是没有缺点的意思,而是尽其所能去接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意思,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努力的态度。李小龙常被看做是一个很自恋的人,其实他只是在追求一种他眼中的完美境地而已。完美主义在很多时候也有苦行的意思,施瓦辛格曾在谈到他的健美生涯时说,他是在健美这种极为枯燥艰苦,极为限制个人自由的运动中,逐渐造就了自己的意志力和完美的人格。相信也是这种自己制定的刻苦和刻板的学习和训练计划,磨练了李小龙的品格,使他摆脱了少年时代的飞扬跋扈,而终能有一代宗师的成就。

《龙争虎斗》中的李小龙是其所有银幕形象中最完美的一个,它所表现的的精神就如同古希腊人的追求,是身与心的平衡。

影片借鉴了007电影的架构,就其水准和在国际上的评价而言,也绝对高过大部分的007电影,只是把枪械换成了拳脚,也没有邦女郎而已。李小龙在片中身着西装文质彬彬的场面,真堪称是英俊至极,风度绝佳,后来本片热卖,相信一举改变了七十年代时世界上很多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到影片中段,李小龙变成高手,以一敌众时势不可挡,一对一的武打又“优美如芭蕾”(当时美国影评人语)。这种一张一弛的强烈反差造就了一个完美的,极具魅力的英俊英雄形象。《龙争虎斗》上映之后,已经过世的李小龙遂成为世界级的偶像。

〈龙争虎斗〉拍完之后,李小龙对很多地方都不够满意,于是在制作华语版时补拍了一个开头,就是和洪金宝比武,和老师论武的一段。李小龙制作的国语配音,很多地方也比英文版要精彩很多。比如在他去岛上的时候,一个流氓向他示威,李小龙说,有的时候我不用动手也能赢你,这样一改,人物的境界就显现出来了。〈龙争虎斗〉里李小龙的角色,完全是一代宗师的气度,内敛,持重,智武合一。比如和罗拨比武一段时间,即便对手和他负有深仇,在比武场上,他依然颔首为礼;反现对手,不但对方毫不尊重,连对自己也毫不尊重,带了一块木板上场,一上来就以一记凌空碎木向对方示威。这样的人,就是没有自知,所以他不懂得虚心。

李小龙始终强调的“虚心”不是故意放低姿态让人家敬服,而是你对这个世界所知越多,便越对这个世界拥有越多的敬畏,便知道自己其实“一无所知”。

所以李小龙依旧不动声色,只说,木板是不会还手的,意思是说,你的武术是死的,思想是死是,你不懂得变通。也就是说,你钻到一个小洞里出不来,还以为所看到的就是全世界。后来〈精武英雄〉中船越说,我可从来没见过石头会打人。也是这句话的翻版。

随后的武打就是这句话的诠释。也是李小龙留下的最精彩的一段武打,至今再没有第二个人能拍出这样一段将力与美,智与武,动与静交融得如此完美地武打出来,因为李小龙再也没有了。

前面讲了很多李小龙的努力,和他对理想的执着,但并不是在说人要去好高骛远,去追求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吃苦受累,绝对不是的。

李小龙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国际巨星,甚至写过一个叫“我的明确目标”的便笺来告诉别人自己的梦想,而另一位国际巨星高仓健却曾因为他的家乡轻视演员的风气,在第一次上妆试镜的时候,竟然自卑地流下了眼泪。

把这两件事对比一下,你就会想到,一个人幸福与否,并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你是否在做自己认为开心,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每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事物都不同,有人喜欢挑战、超越自己,有人愿意追求安宁富足的生活,有人渴望声名,有人却希望远离喧嚣。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高下优劣之分,但不管你的愿望是什么,你心里有一个理性的,认为自己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明确目标”,并努力向靠近的时候,心里都会是快乐的,人生都是会充实的。

截拳道的意义,也便在于它不会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是最有价值的,而是鼓励人自己去寻找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李小龙在〈死亡游戏〉的原本构思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为了寻找“世界最大的宝藏”而打上一座死亡塔,在经历重重挑战,打败众多强大的对手后只得到了一面镜子,向里面一看,当然只看到了自己——李小龙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宝藏,关键看你能不能去发掘而已。

每次吹捧李小龙时,心里总是会有点不平,因为李小龙在世界上得到是声誉,竟是远远高过其在国内的声誉,这当然有时代的原因,中国大部分观众看到李小龙的电影时已经太晚了。尽管李小龙仍旧会对很多人有好的影响,但我还是会觉得很遗憾,我今天看到一句话,也是我一直认为的;日本人在李小龙的电影里一直都是给截拳道修理的对象,可是纪念起李小龙来比我们还来劲。以小见大,难怪人家会说我们自己的文化丢失得厉害。

  中国功夫在世界上有现在这样的声名,中国的武侠功夫片能拿出去换美元,其实都有李小龙的功劳,甚至我觉得像李香凝说的,李小龙很大程度上在他所到之处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人的看法,但是李小龙又在我们这里得到多少回报呢?何况还有那么多诋毁李小龙的人存在。很久以前,韩国人和日本人就开始把自己的武术拿出去,所以跆拳道和柔道都早早进入了奥运会(而这些武术根本就是中国武术的学生而已),全世界有无数的人在学,而李小龙在美国开馆的时候,有的咏春拳门人竟将李小龙视为叛徒,在馆门口放一张李小龙照片,要所有学咏春拳的人从上面踏过去。

   李小龙当然也是一个普通人,他有很多缺点。去年采访金像奖时,他当年那个著名的女朋友已经很大年纪了,请我们吃饭,很聪明地把我们当成傻瓜,以期为她的新书宣传,并且她的某些特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我就这么想了。但我不愿意起看这些。并不是因为我崇拜李小龙,就要无视他的缺点,而是一个人应该尽量去看其他人优秀的地方,自己才可以得到更多的受益。

   而且,这些并不妨碍李小龙的伟大,因为他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没有虚度自己的生命。李小龙只活了32岁,但没有人说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前面说到了高仓健,高仓健也是一个以自己的人生赢得了他人尊重的人,他曾经说,“一个人,无论是男人或者是女人,他人生的意义都在于拼命去做点什么,喋喋不休,强词夺理的人不足取。默默地,走自己的路的人,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世人喜欢看侠义片,大概是因为这世上的话说得太多的缘故。”

  李小龙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仅仅想到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去做!

 截拳道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做”:无论你想得多么清楚,多么透彻,如果你不去实践,而只是夸夸其谈,那么也不过就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废话而已。

   李小龙在西雅图的墓碑上,除了生卒年等,也便只有一句多余的话,他“创立了截拳道”。

  除此之外,已经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