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力争到2025年成都新能源车保有量达80万辆

“绿色减碳”是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热词。“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在会议分组讨论会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介绍了目前成都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情况——“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20万吨左右,从能源种类来看,油品碳排放贡献最大,占比达48.3%。基于成都目前的形势,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研究提出了“化石能源—清洁电力+天然气—清洁电力+氢”进程和“梯次有序、协同达峰”原则,谋划重点领域碳达峰时序路径。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军

能源及工业领域计划率先实现达峰

张军介绍,按照现行核算口径,“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20万吨左右,尚未显现明显减缓趋势。从能源种类来看,油品碳排放贡献最大,占比达48.3%,且排放量近5年持续上升;从重点领域来看,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包括建筑业、居民生活和服务业)、能源生产领域碳排放占比较高,分别为29.01%、28.67%、21.88%、19.45%,是成都市实现碳达峰及长期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深化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基于成都目前的形势,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研究提出了“化石能源—清洁电力+天然气—清洁电力+氢”进程和“梯次有序、协同达峰”原则,谋划重点领域碳达峰时序路径。

其中,能源及工业领域将通过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合理布局天然气项目、大力发展氢能和新能源产业、实施电能替代等措施,计划率先实现达峰,为成都全市民生改善、服务业发展以及新区建设腾挪一定排放空间。

交通领域将通过大力推广新能源车、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推进货运公转铁、建设低碳交通示范区等措施,计划2030年前与成都全市同步达峰。

建筑及居民生活领域将通过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提升绿色建筑执行标准、实施建筑和生活领域“气改电”等措施,计划在2030年后尽早达峰,确保成都全市碳排放稳中有降。

碳排放平台期结束后,依托能源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和新能源技术革命性突破,碳排放总量将进入快速降低阶段。张军表示,具体来说,将基于二氧化碳与大气等常规污染物的同根同源性,制定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同时跟进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口径,加快构建降碳评估考核体系;开展碳排放监测、气候投融资等国家级试点,探索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深化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全面参与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持续完善“碳惠天府”机制。

以家具等行业为重点削减挥发性有机物

明确重点领域解题思路的同时,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聚焦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目标任务。

张军介绍说,经测算,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成都市工业领域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20年需要分别削减30%、33%。针对当前成都市工业企业部分产业能级偏低、部分企业环境治理水平较低等问题,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推动实施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将企业分为重点支持类、技术提升类、重点整改类、关停调迁类,推动现有制造业提质增效。

具体而言,成都将以家具、制鞋、包装印刷、涂料生产等行业为重点削减挥发性有机物,引导量多面广、污染排放大、附加值低的规下企业尽快升级;以建材行业为重点削减氮氧化物,整合提升远郊市县砖瓦行业产能,推动大型玻璃企业调迁至龙泉山以东通风廊道之外。同时,成都将着力推进垃圾发电厂深度治理,加快家具制造等涉VOCs重点行业企业低(无)挥发性原辅料替代,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绿色化发展绩效考核,对8个涉VOCs重点园区对照“一园一策”实施治理提升。

2025年力争基本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车

在加强工业源污染防治、推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成都还将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推动优化交通结构。

张军介绍,经测算,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且消除重污染天,成都市移动源减排比例应达到80%以上。针对车辆结构有待优化、运输结构调整进程较缓、绿色出行体系有待提高、城市功能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成都将推动完善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铁路专用线网络、推进适铁货物“公转铁”、创新货物运输服务模式,力争到2025年铁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提升0.5%。

同时成都将通过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强化“轨道+公交+慢行”融合发展等措施构筑绿色出行体系,到2025年实现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以上、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

大家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张军也做了详细地说明。成都将推动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相关税费、路权、停车、充电、差别化收费等配套政策,优化充换电及加氢基础设施布局, 力争到2025年成都全市新能源车辆保有量达到80万辆。

同时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协同有关部门采取控制燃油燃气汽车年新增量和总保有量、制定经济激励、限制通行、分流管控、强化执法等系统性政策,探索划定“低碳交通示范区”“绿色物流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基本淘汰成都全市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车。

主攻光伏、氢能、锂电池、绿色低碳服务四大领域

“绿色低碳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将为优化四大结构注入绿色新动能。”张军表示,近年来,成都市深入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主攻光伏、氢能、锂电池、绿色低碳服务四大领域,获批工信部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筹建全国唯一国家级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光伏、锂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结合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需求实际,聚焦重点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成都市已划定133个环境管控单元。

下一步,成都将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分类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面实施差异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结合污染点源分布和污染影响范围,对工业用地开展分区施策,确保城市风道系统阻隔污染和促进通风的双重功效不受破坏,合理设置企业用地与周边大气、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受体的位置关系

同时成都将积极探索EOD城市发展模式,增强绿色竞争力,引导新增工业用地向产业单元集中布局;推动将生态环境效益和污染排放清单纳入土地利用效率评估,协同提升空间产出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在腾退和改造零散低效工业用地时,将生态环境绩效水平与腾退改造分级标准挂钩,推动提高产业发展空间的生态适配性。另外,成都生态环境局正在研究制定《成都市支持绿色低碳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务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李彦琴 摄影 吕国应

编辑 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