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炳哲《他者的消失》| 透明化的门槛


面对门槛,人们会心生恐惧。这是一种典型的“门槛心态”。

门槛是通往未知的渡桥。跨过门槛,便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存在状态。因此,死亡一直被刻写在门槛上。


在所有的过渡礼仪中,人们都死于门槛此端,而为了在彼端重生。在这里,死亡被理解为渡桥。跨越门槛的人,就要经历转变。

作为转变之场所,门槛是令人痛苦的。这其中蕴含着痛苦的否定性:“如果你感受到身处门槛的痛苦,那么你便不是游客;渡桥便有可能存在。”如今,拥有着一道道门槛的渡桥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畅行无阻的通道。


在互联网中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像游客。我们不再是栖居一道道门槛中的“痛苦之人”。游客们不曾经历转变,无从感受痛苦,便也因此如死水一般,百世不易,在同质化的地狱中游荡。


门槛会使人惊恐、害怕,但也会令人喜悦、陶醉。它们激发对他者的想象。


为追求全球资本、交际和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拆掉了门槛,打造了一个畅通无阻、一路坦途的空间,空间内部的一切飞速流转。这里却生出一种新的恐惧,一种完全脱离了他者否定性的恐惧。


作为新兴生产方式,数字化交际彻底打破所有距离,以加速自身运行,所有保护性的距离也就此消失了。


在超交际中万事万物皆熔于一炉,内在和外在之间的壁垒也愈发脆弱。如今,我们完全被外化为一个“纯粹的平面”,暴露在无孔不入的网络中。

​​

这种强制性的透明化克服了一切视觉与信息缺口,世间万物清晰可见。它不给人任何退路,令所有安全空间消失不见。


万事万物汹涌而来,而我们却无遮无挡,亦无处可藏。我们本身也只是全球网络中的通道而已。透明化和超交际夺走了保护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是的,我们是自愿放弃了内心世界,甘于受数字化网络的奴役,任由它们穿透、照透、刺透我们。数字化的过度曝光与毫无遮掩带来一种潜在的恐惧,它并非源于他者的否定性,而是源于过多的肯定性。


同质化的透明地狱并没有驱离恐惧,令人胆寒的正是同质化愈发震耳欲聋的轰鸣面对门槛,人们会心生恐惧。这是一种典型的“门槛心态”。

门槛是通往未知的渡桥。跨过门槛,便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存在状态。因此,死亡一直被刻写在门槛上。


在所有的过渡礼仪中,人们都死于门槛此端,而为了在彼端重生。在这里,死亡被理解为渡桥。跨越门槛的人,就要经历转变。

作为转变之场所,门槛是令人痛苦的。这其中蕴含着痛苦的否定性:“如果你感受到身处门槛的痛苦,那么你便不是游客;渡桥便有可能存在。”如今,拥有着一道道门槛的渡桥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畅行无阻的通道。


在互联网中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像游客。我们不再是栖居一道道门槛中的“痛苦之人”。游客们不曾经历转变,无从感受痛苦,便也因此如死水一般,百世不易,在同质化的地狱中游荡。


门槛会使人惊恐、害怕,但也会令人喜悦、陶醉。它们激发对他者的想象。


为追求全球资本、交际和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拆掉了门槛,打造了一个畅通无阻、一路坦途的空间,空间内部的一切飞速流转。这里却生出一种新的恐惧,一种完全脱离了他者否定性的恐惧。


作为新兴生产方式,数字化交际彻底打破所有距离,以加速自身运行,所有保护性的距离也就此消失了。


在超交际中万事万物皆熔于一炉,内在和外在之间的壁垒也愈发脆弱。如今,我们完全被外化为一个“纯粹的平面”,暴露在无孔不入的网络中。

这种强制性的透明化克服了一切视觉与信息缺口,世间万物清晰可见。它不给人任何退路,令所有安全空间消失不见。


万事万物汹涌而来,而我们却无遮无挡,亦无处可藏。我们本身也只是全球网络中的通道而已。透明化和超交际夺走了保护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是的,我们是自愿放弃了内心世界,甘于受数字化网络的奴役,任由它们穿透、照透、刺透我们。数字化的过度曝光与毫无遮掩带来一种潜在的恐惧,它并非源于他者的否定性,而是源于过多的肯定性。


同质化的透明地狱并没有驱离恐惧,令人胆寒的正是同质化愈发震耳欲聋的轰鸣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