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海浮石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均可以清化热痰药治之。临床应用时,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

  药性寒凉的清化热痰药、润燥化痰药,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来源:海浮石本品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骨骼,俗称石花;或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浮海石)。全年可采,捞出洗净晒干。本品气微,味微咸。以体轻,色灰白者为佳。

  相关名字:浮石、浮海石、浮水石、海石花。

  产地:石花主产于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地区,夏秋季捞起,清水洗去盐质及泥沙,晒干;浮海石主产于辽宁、山东、福建等沿海地区。

  性味归经:咸,寒。归肺、肾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性状鉴别:

  石花呈珊瑚样的不规则块状,大小不等。灰白色或灰黄色,表面多隆起呈叉状分枝,中部交织如网状,叉状小枝长0.35cm,直径约0.2cm。体轻,质硬而脆,表面与断面均有多数细小孔道。气微腥,味微咸。

  浮海石呈卵圆球形或扁圆形团块,直径2-7cm,灰白色或浅灰色。表面粗糙不平,有无数大小不等的孔道,形成多孔性海绵状结构。体轻,质硬而脆,断面酥松多小孔。气微,味淡。

  主治病证:

  1.痰热咳喘

  本品味咸性寒,体虚轻浮,主归肺经。寒能清热,咸能软坚。清化痰热,化老痰胶结是其所长。临床常用于痰热胶结,咯痰色黄,质稠难咯,咳久不愈体实者,常与瓜蒌、贝母、胆南星等同用;若肝火灼肺,久咳痰中带血者,可配伍青黛、栀子、瓜蒌等药。

  2.瘰疬,瘿瘤

  本品咸寒,既能清热化痰,又能软坚散结。可用治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常与牡蛎、浙贝母、海藻等药同用。

  3.血淋,石淋

  本品性寒,善清肺金之痰热,疏通水之上源,使肺气清肃,水道通利,故可治疗血淋、石淋,多与小蓟、蒲黄、木通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打碎先煎。海浮石虽质地轻但入药时最好打碎煎煮,以便有效成分溶出。

  使用注意:虚寒咳嗽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脊突苔虫的骨骼,主含碳酸钙,并含少量镁、铁及酸不溶物质;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亦含氯、镁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促进支气管分泌物排出的作用,还可促进尿液的形成及排泄。

  常见配伍:

  ■ 配海金沙: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化石通淋;海金沙清化小肠、膀胱湿热而通利水道。二药合用清上,化坚散瘀,利尿止痛之力增强,用于砂淋、石淋、血淋、湿热淋等效佳。

  ■配瓦楞子:海浮石清肃水之上源而通利水道,软坚散结,消石通淋;瓦楞子软坚散结,化瘀止痛。二药伍用,软坚化石,散瘀止痛力增,用于诸淋证效佳,石淋、血淋尤用之,茎中痛效更甚。

  ■配旋覆花:海浮石味咸寒,质硬而松脆,体虚而轻浮,置于水中,浮而不沉。专走上焦,清肺化痰 ,软坚散结,化石通淋;旋覆花苦咸清热,辛温走散,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消胀满。海浮石侧重一个化字,旋覆花侧重一个宣字。二药伍用,一化一宣,痰可去、湿可除、热可解。肺清肃则嗽自宁。

  ■本品用于肿瘤常取其软坚散结之功。如治甲状腺肿瘤,常与黄药子、昆布、海藻、玄参、牡蛎等水煎服。亦能清肺化痰,可与海壳粉配伍;若肺热久咳,痰中带血者,可与瓜蒌、青黛、栀子等配合。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