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忽视的静脉血气分析


普外科遇到的危重病人经常需要抽血气分析,评估氧合循环等功能。但抽血往往容易误抽静脉血,对于经验不足的抽血者,经常发生。

【问题一】如何分析得到的血气结果是否动脉血、静脉血?

直接看氧分压PO2,刨除危重病人氧分压本身不稳的情况,一般病人动脉血氧分压都在85%-90%以上,如果同时发现测得的血气氧分压远远低于60mmHg,比如34mmHg。可以判断为静脉血气。如果患者本身带有无创指脉氧检测的显示值为97%以上,动脉血气的氧分压应该在90%以上,否则就是静脉血氧分压。

但是,有文章整理了对外周静脉血气及动脉血气的结果。



该文着重就PH,PCO2,PO2等指标进行了比较。通过对18项已发表的1768例病例结果的收集,发现外周静脉血气与动脉血气在PH值差异不大,但动脉血气PH往往比静脉血气高0.03。

而两者的二氧化碳分压则完全没有可比性,因为静脉血气的二氧化碳分压波动范围极大,大到离谱,与患者本身有密切关系,并不属于数据问题。


而氧分压,动脉血气比静脉血气平均多36.9mmHg(差异在27-46mmHg)。


总的来说,静脉血气与动脉血气差异在PH值并不明显,而二氧化碳、氧气分压比较性则可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问题二】如果发现误抽了静脉血,得到了静脉血气分析,是否完全毫无价值?

任何从患者身上取下的组织和血液,都是非常珍贵的,都不应该被浪费。如果麻醉医师要求查的是动脉血气,抽到了静脉血气的确就得重新来。但是,静脉血气本身对患者的组织氧供变化、心肺功能的变化以及微循环变化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误抽的静脉血气好好分析一下,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有经验的外科医师不仅需要会看动脉血气,还需要会看静脉血气。


【问题三】静脉血气包含哪些内容及价值

静脉血气的内容类似动脉血气,包含酸碱度、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剩余碱,缓冲碱等等。一个疾病的发展单纯靠动脉血气可能并不全面表现,静脉血气也有助于发现机体的代谢实际情况。当组织血流灌注稳定时,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可表现出组织实际供氧、缺氧的状态。但对于组织血流供氧不稳定的患者, 比如休克或心衰,动脉血气往往异常的程度滞后于组织实际氧供变化。此时联合静脉血气分析,能提高对组织严重酸中毒发展的预警能力。


【问题四】静脉血气指标的参考值

一项针对静脉血气参考值研究的结果发现:



正常的静脉血气

【PH值:7.30-7.34】

【二氧化碳分压PCO2:38-58 mmHg】

【氧分压PO2: 19-65 mmHg】

【碳酸氢盐:22-30 mmHg】

【乳酸盐:0.4-2.2 mmol】

【碱过量:-1.9-4.5mmol】

【氧饱和度SO2:23-93%】



静脉血气的使用目前在重症监护、呼吸功能衰竭等方面使用较多。静脉血气的抽血途径也远比动脉丰富,比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肺动脉导管等。


总结:

分析动脉血气与静脉血气不能仅仅看外表,需要对病理生理学的机制进行详细的学习,否则极容易陷入按图索骥的被动。目前临床应用中,静脉血气的使用远不如动脉血气。未来通过对静脉血气的机制研究,明确更多临床关联性,为更广泛的静脉血气使用提供适应证。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