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骨科医院杨楠:逾越冬季,向春而行

01初心

这是一个寒冬。

从旧年年末到新年年初,郑州新冠肺炎的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这座城市正沉重的呼吸着,蓝色的口罩成了最后的希望。

疫情像是一张无形的网,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人们无处可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地医务工作者紧急驰援,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看着身边的同事纷纷站出来要去郑州支援,我想,自己是不是也能做些什么?于是也义无反顾的报了名。

很快我们就接到了通知,立即动身去郑州支援,于是我们20名骨科人就火速前往郑州,成为了防疫前线的战士,成为了负重前行的“逆行者”。

02坚持

到达郑州后,我们20人被安排到郑州市中原区的几个社区,负责居民们的核酸采集。工作中才发现,我们小组所负责的小区人流量大,人员复杂,一天站下来,腰已经疼的直不起来。而且天气真的很冷,风呼呼的吹,口罩还必须严丝合缝的贴在脸上,脸上和耳朵根生疼生疼,耳朵都被口罩拉绳勒扁了,同组同事打趣:等咱们回家了是不是都成招风耳了呀?说真的,每天工作结束后,耳朵早已失去了知觉。

支援过程中,说内心不怕是假的,想着病毒的潜伏期,想着家里的亲人们,但看着一波又一波前来排队做核酸的人群,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声音稚嫩的小孩,那一声声的感谢,一句句的“你们辛苦了。”“你们来啦,我们就放心啦。”又觉得一切都值得。

记得去的第三天,温度突然降到零下5度,寒风呼号,我们还要不停的快速手消毒,双手真是又冷又疼,那是一种感到深入骨髓的冷,疼的指尖都没有感觉了。正忙着,有一位穿白色羽绒服的小姐姐,快步走过来说“天气这么冷,你们真的辛苦了,这袋暖宝宝给你们用。”话说完转身就走。朦胧听见,她小皮鞋哒哒的踏过路面,不见容颜,渐行渐远。

我的鼻子一酸,温暖在心头荡漾。

03归途

支援结束,我们要走了。我们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纷纷赶来相送,大家都依依不舍。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相处时间,但我们也是同舟共济的战友了。

大家说好了等来年疫情结束,一定到四厂吃最好吃的咖喱烩面,喝最过瘾的胡辣汤,还要去三厂吃炖的最入味的烩羊肉,配上烤得两面焦黄的芝麻烧饼,领会一下少林寺武术的魅力,看一看商城遗址的珍迹......脸上微笑,心却在颤抖,战友,珍重,战友,再会!大家都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相逢的希望在安慰,离别也是一种动力。

刚坐上车没多久,就收到了消息,医院的领导们,已早早的在高速路口等待着,等待着接我们回家。

回家,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没有比那里更温暖的地方,那里有我们永远渴望的爱。

04期盼

朱光潜先生曾在百年前提出著名的三此主义:

此身应该做且能做的事,就得由此身做,不推诿给别人。

此时应该做且能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在我的位置,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给其他位置的别人做。

我们都在自己的位置奋斗过,在自己的战场上拼搏过,我们一定能奏响胜利的凯歌。带着爱与希望,祈祷疫情早日结束,期盼所有人都平安无事。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不久之后,就要过年了,让我们共同期待冰雪消融之日,战胜病毒之时,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看那人声鼎沸,合家团圆,笑声遍布山川。

投稿:创伤一科 杨楠

整理编辑:李莹

审核:苏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