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堂 | 带您了解骨科术后康复

冬天来了,又到了骨折的高发期,康复训练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局部营养代谢,消除肿胀,促进骨与软组织的修复,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

今天,通过简单的介绍,带您了解几种常见的骨科手术后康复训练。

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

1、仰卧位训练

每隔1小时做5~10次,每个动作持续5秒

①踝泵运动

②股四头肌训练

③臀肌训练

④足跟在床面向上滑动使髋关节屈曲至45°

⑤髋关节旋转至中立位

2、坐位训练

当患者可以耐受舒适的坐姿时,无论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患者可以进行:

①开链膝关节伸展

②髋关节屈曲

3、站立位训练

①髋关节外展

②膝关节屈曲

③患侧下肢髋关节后伸

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

足趾关节主动运动

踝关节主动运动

股四头肌练习

直腿抬高练习

术后被动运动:主要是通过按摩

早期下地锻炼

术后第2-5天即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下地练习站立。

术后第3-7天,炎症反应消退后,即可开始做短距离步行练习。

桡骨远端骨折康复

术后2-3天,可开始做肩部、肘部全范围主动运动,以及握拳、伸拳、拇指对指等主动练习,并逐步增加用力的程度。

术后第2周,伸直型骨折的患者增加握拳做屈腕肌静力性收缩练习。

术后第3周,增加屈指、对掌的抗阻练习。每次练习10分钟左右。当骨折涉及关节面时,固定2-3周后,即应每日取下石膏托,做腕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运动后,再予以固定,每日1-2次,重复次数也宜较少,以后逐渐增大运动幅度、用力程度和重复次数。

术后4-6周,可拆除外固定,逐渐开始腕关节活动,如腕关节的屈伸功能练习。

术后7-8周,除上述治疗外,增加前臂旋转功能练习,并逐渐增加抗阻力训练。可增加精细动作协调性练习,如小件物品操控、写字和打字等。

踝关节骨折康复

术后1-3天

①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的活动。

②直腿抬高练习

术后1周

①膝关节的弯曲和伸直练习

②大腿肌肉练习:抗阻伸膝、抗阻屈膝。

术后2周,如果患者踝关节没有石膏固定,即可以开始下述练习,如果佩戴石膏,要经医生检查,去石膏或支具后练习踝关节的活动,必须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练习后继续佩戴石膏或支具。

①主动活动踝关节

②逐步开始被动踝关节屈伸练习

③内外翻练习

骨折康复要坚持哪些原则

1、早期康复原则

在医生指导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缩短病程。

2、整体康复原则

骨折康复不仅要注重患者的功能恢复,更重要的是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因此,我们在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时,必须兼顾局部和整体。

3、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

骨折康复应该遵循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的原则,从而使康复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本期作者】

滕妍,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治疗师。从事康复治疗工作近十年,经验丰富。擅长各种骨折术后康复,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尺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骨骨折等,脑卒中后遗症康复,腰椎病康复及治疗以及颈椎病、肩周炎、面神经炎的治疗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