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两问:除夕什么时间段给会更好?是给硬币好还是给纸币好?

“真没想到,你们中国人办事情这么讲究”,这是一位留学生朋友近日对笔者说的话。他之所以这么说,是看到了咱们为春节做的一系列准备。

是的!中国人对春节的讲究是方方面面的,几乎照顾到了所有人群。老人该做些什么,女主人该张罗些什么,男主人又该承担哪些任务,都有一一分工的。就连孩子们到了春节,也有自己的头等大事:要压岁钱!

到了春节,就算平时再“抠”的父母,也总要给孩子们准备一份压岁钱。这一习俗从最早出现在汉代,是再古老不过的传统了。但传到现代后,近些年总有家长围绕着两个问题,反复纠结。本期,笔者就跟大家一一讨论:

其一:压岁钱到底啥时候给最好?

现代人给压岁钱往往比较随意。很多人从除夕前就陆续给了,他们认为:只要是在大年初一之前给就行?

还有一部分家长则认为:压岁钱肯定应该除夕给,至于是除夕的早上还是晚上给,则并不是那么重要了。事实真的如此吗?要搞清楚这一点,咱们需要先明白压岁钱的来历。

传说,在古代有一种名叫“祟”的小妖,每年到了大年30的晚上就会出来害人。而孩子们因为体弱,则成了他们伤害的对象。它只要轻轻摸了一下孩子的脑袋,孩子就会发烧不适。

古人为了保护好孩子,就发明了“压岁钱”,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在遇到危险时,能用压岁钱来“敬献”给“祟”,以达到免除受伤的目的。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为了让孩子能有钱买一些爆竹等物,吓走“祟”。

了解清楚了这一点,大家就应该明白:压岁钱在小妖会出来的大年30给,显然是最合适的。而且,一般认为小妖出现的时候是在吃过年底饭后,所以古人基本会选择在晚饭后人孩子压岁钱。

其二:给纸币和给硬币,到底哪种会更好?

关于这一点,也是很多家长在争论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是怎么给的?

文献中的压岁钱最早出现在汉代。

那时候人们很讲究,特制了一种钱币状的压岁钱给孩子们。这种专铸的钱币并不能在市面上流通,也就是说孩子拿它是买不到东西的,但它却非常精致。因为上面往往会铸刻上各种吉祥的文字,比如:去殃除凶、天下太平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象征美好的龙凤、星辰等。可以说,汉代人真的是相当有心了。

这一习俗传到唐时,则由不能流传的特制压岁钱变成了普通的钱币。大人们往往会用一根彩色的绳子,把压岁钱穿成一串,挂在孩子睡觉的床脚。此后的宋、元、明、清各朝的做法,基本大同小异。清人有诗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说的就是给压岁钱的事。

那么纸币能否达到压岁的目的呢?从压岁钱的用途来说(讨好小妖或买爆竹吓走小妖),除了汉代外,古代各朝各代并没有赋予铜币其它意义。而且在民国时,就已经出现了用连号新纸币作为压岁的现象,因此如果实在没有硬币,用纸币也并无不妥。

当然,如果想讨彩绳这个吉利的做法,用绳子绑了一些硬币的做法,显然更符合古代的传统。不过,也有朋友会说:现代人往往习惯手机转压岁钱,根本用不着现钱。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