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乐人均抑郁症?又要当老师又要当妓女,谁不疯

虽然《对手》播完挺久了。

但里面的女演员,确实很值得一写。

尤其前段时间,飘写女警官段迎九的时候,见识了颜丙燕和谭卓的对手戏。

什么叫高手过招?

不需一句台词,仅仅靠你来我往的眼神交锋,就能演一出猫鼠试探的紧张大戏。

比起女警官段迎九,谭卓扮演的丁美兮,身份特征更为复杂多变——

语文教师,台湾间谍,中年母亲。

每一个身份,单拎出来都能够做场大戏。

更别说要在这几个身份里游刃有余、快速切换。

要美艳能美艳,要知性能知性;

还带几分为柴米油盐发愁的疲惫与烟火气。

难度这么高的角色,也只有谭卓才敢接。

谭卓身上有一种复杂的气质——

力量感与美艳并存。

不是纯粹的敏感易碎,但也不是绝对理性。

因此,扮演起漂亮的女老师,她有知性的气质做底。

当切换成靠美色套取情报的女间谍时,又有一股熟女的风情万种;执行起任务来,举手投足间,利落干净,自带职业性。

剧中的谭卓,看似把每一重身份都演绎得游刃有余,各有辨识度。

但,要把间谍、女老师和妻子同时揉合在一个人身上,对演员来说,难度不可谓不大。

就连谭卓自己都说:

“饰演丁美兮这个人物的过程非常痛苦和撕裂,戏拍到一半儿甚至想毁约。”

这种痛苦和撕裂,一方面来源于角色。

《对手》中,丁美兮这个角色本身存在着较强的撕裂感和破碎感。

一方面,她是台湾间谍,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

在任务面前,爱情、家庭、甚至是自己的身体,都沦为了工具。

另一方面,她还是一个教师,一个妻子和母亲。

在人前要维持传道授业的体面。

在家里要面对苟且、贫穷的现实生活。

而更难的地方在于,如何让这三个身份都能立得住。

为此,谭卓下了很多功夫。

为了表现丁美兮的职业性,用色诱套取情报。

一个动作就够了。

在执行任务之前,谭卓用手扯一扯领子。

一下子就显现出这份职业的特性与角色的悲哀:把身体当工具。

剧中,丁美兮每次执行任务后,都会有一个“刷牙”的动作。

这个动作,不仅让丁美兮这个角色有更深的记忆点。

也把丁美兮对间谍身份的厌恶感与逃离感诠释了出来——

刷牙,代表清洁。

她试图用“刷牙”这个动作,来逃离宿命,获得重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神来之笔”是剧本上没有的。

是谭卓从丁美兮的内心出发,给人物加的设计。

《对手》中,谭卓耐人琢磨的表演细节有很多。

比如,在丁美兮被绑架的一段高潮戏中。

谭卓就演出了“感知危险”“面对危险”和“危险最终降临”的三个阶段的不同反应。

那时的丁美兮,处于被上级灭口的境地。

当一个人感知到危险时,会有两种本能反应:求救和后退。

谭卓用了两个细节来表现。

被捆绑在椅子背后的双手,想要拼命挣脱出来。

整个身体本能地往后退。

注意看——

谭卓带着椅子往后扑腾的这两下,像不像待宰的鱼在案板上跳起来的扑腾?

当预知到危险降临但自己无法逃脱时——

人物内心会感到非常恐惧乃至开始崩溃。

丁美兮看到林处长非常冷静地做杀人准备时,她内心的恐惧和焦灼要比刚刚更大。

恐惧和焦灼,如何外化?

这个地方,谭卓用无声哭泣来表现。

无声的哭泣其实很考验演技。

不能借助声音,所有的情绪都只能通过控制面部表情来表现。

而且,这时的她,还尚存一丝求救的希望,因此,用无声哭泣表达,没那么强烈,也有利于氛围的营造,和情绪的积聚。

直到最后,危险最终降临。

当求救无用,死亡慢慢逼近时,才是情绪爆发和崩溃的最高点。

此时人物内心的恐惧变成了一座山,可以压碎一切。

谭卓的表演也就由无声哭泣,变成了歇斯底里的吼叫。

以及全身无法控制地颤栗。

成熟的演员就是这样,懂得如何利用表演细节,让人物活起来。

也是这段自然流畅,又难度极高的表演,使得谭卓又一次被夸“演技炸裂”。

飘以前也说过,炸裂的演技不一定全是爆发。

而是每一个表情、动作都足够准确,不管是收着演,还是放开来演,都能接近人物在当下的情绪变化与内心波动。

在准确这一点上,扮演丁美兮的谭卓,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

说起来,谭卓算是年少成名的女演员。

出演第一部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时,不过24岁。

那时的她,是文艺片的宠儿。

早期,她的气质长相中,带有强烈的疏离感。

像极了《颐和园》时期的郝蕾。

不仅如此,风象星座(天秤座)的谭卓还有一股林妹妹般的仙气儿。

身上有着浓郁的艺术气息,敏感、脆弱是她的性格底色,这种敏感甚至有时候会近乎于神经质。

看到落叶落下会难过,看到书角折了也会非常难过。

而这份敏感与强感受力,放到一个演员身上,便成了表演上的利器。

这也是娄烨一下相中毫无表演经验的她,出演女主角的主要原因。

熟悉娄烨的人都知道,娄烨喜欢没有痕迹的表演。

而对一名新人演员来说,想要在镜头面前呈现出没有痕迹的表演,最好的技巧就是——

做自己。

因此,谭卓能演好女主李静,靠的不是一个演员的专业技巧,而是凭借真实性格的裸露。

在这部电影中,她贡献了不少可以留名影史的经典片段。

KTV里的一场哭戏——

谭卓不仅表达出了李静在爱情世界里的心伤、委屈。

同时还用一个非常自然的拥抱展现出了人物内心的脆弱与善良。

《春风沉醉的夜晚》中高完成度的表演,证明了谭卓是一个天赋型选手。

在那之后,她独特的艺术家气质,也吸引了众多同类型的艺术片导演。

很长一段时间里,谭卓接的,似乎都是这类复杂压抑,需要演员调动极为浓烈的情绪去参与和沉浸其中的角色。

例如《hello!树先生》里无法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哑女张小梅。

《小荷》里反叛传统却终究难逃命运的记者小荷。

这些角色身上,无一不充满了悲剧色彩。

这段时间的谭卓,也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表演里。

比起运用技巧,她更擅长用体验派的方式,在文艺片中去演绎自己内心的敏感、脆弱和多情。

演得投入、演得疯狂。

文艺片确实成就了演员谭卓。

但,这种全情投入的表演方法,却为她带来极大的消耗。

尤其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的新人演员来说,如果时间长了情绪找不到出口,就有掉进深渊的危险。

这一危险,到了2013年爆发。

2013年,谭卓确诊抑郁症。

她曾在媒体前谈起过这段经历——

抑郁症首先给她带来的是身体上的不适,持续的胃痛和失眠。

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游泳时,水会突然变形,导致一向水性很好的谭卓,突然没有呼吸而溺水。

在那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她甚至不能见到水,必须依靠药物来维持。

也是这一年,她接了话剧《如梦之梦》,扮演顾香兰。

对于谭卓来说,《如梦之梦》是她的一次自救。

话剧舞台上夸张外化的表演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让她内心深处的郁结,得以释放。

顾香兰,成为了她的一个情绪出口。

触底反弹。

用这个词来形容这个时期的谭卓,再准确不过。

她积极地与抑郁症做斗争,向当时身边的朋友寻求帮助。

试图摆脱药物控制,用意志来战胜疾病。

在与抑郁症对抗的期间,谭卓也完成了自己表演生涯上的一次转向。

出演《如梦之梦》,使得她改变了以往那种自燃的表演方式,越来越懂得,运用技巧去抵达人物内心,表现情感。

她敏感易折的个性,也因为这段经历而改变,变得更加理性。

在这之后,她一改只演文艺片的习惯。

渐渐尝试一些其他类型的角色,戏路也越走越宽。

2018年《我不是药神》,谭卓凭借单身母亲刘思慧一角深入人心。

晚上是跳钢管舞的性感舞女;

白天却是为了生病的女儿,不断奔走,奋力一搏的母亲。

同年,她在《延禧攻略》中饰演反派角色高贵妃,那股霸道但毫无城府的心性,也受到一致好评。

这一年可以看作是演员谭卓的突围之年——

一方面,她终于摆脱了文艺片的小众戏路,接了更多大众化、商业化的剧。

2019年《误杀》,她饰演被害女孩的母亲阿玉,与陈冲同框飙戏,一点也不输。

2020年《沉默的真相》,她扮演的李静,在廖凡、宁理一众演员中,一样抢眼。

另一方面,谭卓的表演风格,也肉眼可见地,越来越成熟。

她从依靠感性感知角色的天赋型选手,开始转型为:

有投入也有抽离,能够站在角色之外解读角色,然后再赋予角色生命的专业型演员

比如,《沉默的真相》时——

她能够利用一些细节动作,来辅助自己的表演,从而让角色更令人信服。

到了《对手》中,她变得更加成熟与自信了。

不仅为呈现人物身份的真实性,加入很多自己的设计。

在对人物的解读中,甚至展现出来几分调度和运镜的导演功力。

生活中的谭卓,整个人的状态也更加放松、洒脱。

《对手》拍摄完毕后,她和郭京飞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在访谈中笑点频出,你很难将她和丁美兮再联系在一起。

也不再把全部生活,都投入到表演中。

而是懂得抽离出来,去做更多的事。

参演话剧,去北大进修了哲学,这两年又开始做装置艺术。

2020年,她创作的装置艺术《无限可能的Baguette》在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展出。

2021年,她又以疫情为背景创造了装置艺术《下午茶》。

在她看来,在影视剧中表演,更多的是角色在说话,但在艺术的世界里,她更能表达自己。

而工作之余,她每年都必须留出两个假期,来和家人相处。

从谭卓身上,其实能清晰地看到,一个天赋型女演员的转变。

早期的她,全部身心投入到表演,靠着天分,一部接一部戏地拍。

不怎么曝光自己,也不太在意名气与流量。

为自己赢得“文艺女王”的名号,但也把自己逼到险境。

现在的谭卓,不再是仙气飘飘的文艺女神。

拍起了商业片,电视剧,从小众演员,变得越来越主流。

或许有人会为这样的转变而惋惜。

可在飘看来,这恰恰是一个成熟的女演员,更职业,也更健康、良性的状态。

也让我们对演员演艺生命的持续性,有了新的认知。

表演固然需要人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对待。

但像演员这类创作性很强的工作,对人的消耗本就很大。

有时,把它当成人生的全部,纵然能短暂绽放,放长远看,却不利于演员演艺生命的持续和健康。

毕竟,彩云易散琉璃碎。

太美好,也太脆弱的事物,总是易折的,人也一样。

熬过病痛折磨的谭卓,把眼光从工作转移到生活,去感受生活的乐趣。

或许才是一个天赋型演员,保持表演生命力的密码。

况且,从纯体验派,到讲究技巧的表现派演员。

谭卓身上那股洒脱自由,优雅从容的姿态,一直没有改变。

她的蜕变,多了几分韧性,也多了几分生活打磨出来的粗粝。

这样的转变,并不会缩短她的职业生命。

只会让她的职业生涯变得更绵长,也宽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