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乐亭县卫生学校

作者:王子岩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会刊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乐亭县城乡纷纷建立医疗机构。当时,国家医疗大专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医护人员奇缺。为了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决定自己举办一所卫生学校,为县内培养一批医疗护理技术人才。

乐亭县卫生学校是于1960年建立起来的,校址坐落在老县城南街原饭店大楼路西,坐西朝东,临街三间大门房,南北两间为男生宿舍。四合院内有10多间平房,中央两间为教室,余下的房间为女生宿舍和办公室、伙房等。县主管部门任命县内知名老中医张心一为校长,井鸣林为主任。学校于当年6月开学,当时招生两个医士班:分101班和102班,101班班主任王友成,102班班主任井鸣林;两个护士班,每班30多人,我有幸成为医士班的学生,并当了班长。

在开学典礼上,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高航舟、卫生科长郝克勤亲自主持典礼仪式;科员董焕福给我们讲话,大意是讲卫生学校成立的意义和发展前景,鼓励大家好好学习,毕业后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医务人员,为救死扶伤的人民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当时虽然学校很简陋,经济条件也很差,然而县委、县政府却下了很大力量,千方百计安排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费、食宿和书费全部免费,不用学生花一分钱。校长张心一和主任井鸣林都是从县医院调上来的知名老中医。专职教师王友成、黄恩卫,是上级分配到我县医疗界仅有的两名本科大学毕业生。另外还有县医院的外科医生刘祝成、护士长詹秀娥等人任兼职教师,定期给医士班和护士班学生讲课。

校长张心一中医底蕴深厚,享誉县内外。他面带慈祥,对人态度和蔼,在多年医疗生涯中,奉行“大医精诚”的古训,富有民间老中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道德风范,教学期间常常教导学生们,要学好技术,必须要学好怎样做人。他的教学风格是:讲课时语言温和,引经据典,像长辈教育孩子一样循循善诱。为使学生们熟悉掌握针炙技巧,把针炙穴位编成了歌谣,让大家记熟背诵。他还运用以师带徒的传统中医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主。他的“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对同学们教育颇深。特别是他的师表作为,对学子们后来从事医务工作带来良好的影响,可以说是受益终生。

专职教师王友成,马头营李庄人。王老师是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教学和生活中的言行作为都带有正统知识分子的气度、风范。在教学中,他认真严谨,而在严肃中又透着温和。王老师虽来自专业学校,但他的教学方法却别具一格,他针对学生们文化基础较差的现状,经常将深奥的医学术语化解成朴实生活用语,以加快同学们的记忆。如他把从未学过的拉丁文“×××××”翻译成谐音“炉子烤他祖母”,洋话变成朴实的语言,不但好记,再加上他对辞意的解释,更加深了同学们医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学期开始,我们主要学习了医疗卫生基础知识,后来,按上级指示,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中西医知识同时学习,所以,毕业后,很多同学就成为了西医。

当时,卫校学费、书费、吃住虽然都是免费,学生们的经济负担轻,但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国家经济遭遇困难,入学不到半年,两个护士班被迫下马,学生全部回家,只剩下了两个医士班。为了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继续学习,学校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到地里拾柴禾,为王滩农场拔草割稻子,大家起早贪黑,不怕苦累,腰酸腿痛,满手血泡,换取劳动报酬,以补贴学业费用。就这样,全班学生吃白薯面汤、盐蓿菜饼子,饿急了就去收秋后的大地里捡白菜帮子吃。条件虽然艰苦,但学习精神却不减,一直坚持到1962年3月毕业。

毕业后,县主管部门分配工作,经和学校领导研究决定,我和10多名同学被分配到县医院工作,其他大部分同学分到基层分院和卫生所。后来还有很多人被下放回家,在大队当了半农半医。

我们实际在卫校学习还不到两年就毕业了,可以说速成急用。医学领域博大精深,学无止境,这么短时间的学习只能算是刚入了个门儿,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医疗业务精湛的医务工作者,还要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然而我们这些学子投身医疗卫生行业后,没有辜负领导和老师们的选择和栽培,在长期工作中,始终牢记老师对我们的启蒙教导和期望,发奋学习医疗技术,勇于实践,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锻炼成长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当了科主任,还有的担任了县医院副院长、乡镇卫生院长等职务,为全县的医疗卫生工作做出了贡献。在几十年的医疗卫生工作中,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人,凭着满腔的热情和朴实的感情,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同的业绩。抚今追昔,衷心感谢党和人民,还有我们的卫校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和教导。尽管后来我们这代人通过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医疗行业的佼佼者,但那种学习精神、对待患者朴实的感情都是与当年卫生学校老师们对我们的培养教导分不开的。

我作为乐亭县卫生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80岁,从1962年3月在县医院参加工作,在医疗实践中锻炼成长为一名外科医生,后来又担任了外科主任、副院长职务。一生作过几千例手术,几十年来用一把小小的手术刀,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曾使82岁的危重病老人得救,也曾使刚刚出生26天、濒临死亡的女婴复生。从2002年9月退休后返聘,直到2020年12月15日离岗休息,才真正结束了自己58年的从医生涯。

夕阳西下,岁月如歌,几十年的从医之路,总是情不自禁地感恩引我走上医疗正道的乐亭县卫生学校。正是当年这所并不起眼的县办卫校,自力更生培养出了这样一批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她像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洒在乐亭这块医疗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为如今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奠基作用。暮年的我,在从事医疗服务中,渐渐体会、深谙了张心一校长“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的为医之道。也践行了“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的奉献精神。抚慰心灵:“工作了一辈子,我做到了不求雄达,只求心安。作为外科医生,治好每一个人的病,是我最大的快乐,成功完成一台手术,是我最大的心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这是我作为一个医生的初心,并为此奋斗了一生。感恩母校——乐亭卫校。

  (作者王子岩,乐亭县医院原副院长、原二院党支部书记)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