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圆满结束,盘点中国企业的奥运之路

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中国式浪漫再次令世界震撼,开幕式的雪花延续到了闭幕式,24节气到12生肖,从虎虎生威到连年有余。一首《我和你》让大家一起回到了那个2008,中国在世界大放异彩的时刻。折柳也成为包含中国文化的送别方式,“有朋自远方来,迎客相见。天涯海角惜别,垂柳相送。”

北京成为“双奥之城”所走的十四年,是及其艰难的。同样,中国企业的奥运之路也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T0P计划原称奥林匹克全球赞助计划,是指T0P计划中的赞助商通过向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和202个国家奥委会提供资金、企业产品、技术和服务来支持和发展整个奥林匹克运动。如今又改为The Olympic Partner,即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

该计划是国际奥委会为保证奥林匹克运动充足和稳定的财源,于1985年推出的一个市场开发计划,从全球范围内选择各行业内最著名的大公司作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赞助商。它向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提供资金支持,是目前国际体育市场开发最成功的项目。TOP计划每4年为一个运作周期。加入该计划的企业将获得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开展市场营销等权利及相关的一整套权益回报,更为重要的是TOP伙伴享有在全球范围内产品、技术、服务类别的排他权利。这种类别的排他权利通过国际奥委会与各国(地区)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签订协议的方式在各国和地区得到保障。

依靠奥运会巨大的流量,想参与TOP计划的企业都必须具备强大的实力。其中,也有不少企业在加入TOP计划后,一跃跻身全球顶尖企业,例如韩国三星集团。

尽管我们看到TOP计划的利益如此之大,但对于几十年前的中国企业来说,难度依然很大。

1984年,健力宝赞助中国奥运代表团,业绩连续三年翻倍增长。而同为饮料行业的可口可乐动用TOP的“全球排他权”,就让健力宝的奥运梦终止于此。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但TOP计划中,却没有一家中国企业。随后,第一个站出来的是联想,2004年联想成为TOP赞助商,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奥组委和各国代表团提供电脑、服务器和打印机等设备。

2015年,北京获得冬奥会的举办权,中国企业开始第二次着力TOP计划。2017年,阿里巴巴击败亚马孙,成为第一个云计算和电商服务的TOP赞助商,并将合约签至2028年。本届冬奥会也第一次采用了云技术,来支撑全球转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评价,中国企业以前所未有的的数字化水平,为奥运留下技术标准。

当然本届冬奥会最亮眼的要属安踏,由安踏精心设计打造的北京冬奥会冠军龙服和短道速滑、冰壶等冬奥装备,一经亮相,便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创立于1991年的安踏,30年间,从一家传统的民营企业成长为现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

从一个小作坊到全球化的体育品牌,安踏坚持“创新为企业生存之本”,成立了运动科学实验室、检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还在全球各地建立设计中心,吸纳各国人才。当前,安踏集团已经累计申请科技专利2000多项。2009年到2024年,连续合作8届奥运会,为22支中国代表队提供自主研发的比赛装备。

此外,本届冬奥会还有众多我们熟知的品牌,像伊利、恒源祥、青岛、燕京等。

中国企业的奥运之路走的及其艰难,而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希望借着奥运的热度,可以有更多企业参与当中,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文|李千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