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中国卡脖子?俄乌开战影响氖气供应,美国或将向中国购买?

最近两年,全球都上演着“芯片荒”,本以为进入了2022年可以得到缓解,哪晓得俄乌突然开始的战火,使得全球的半导体产业再一次陷入大危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俄乌两国皆是芯片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商,一旦两国局势动荡,就会牵扯全世界的半导体产业都出问题。其中被卡脖子尤为严重的是美国,美国超过90%的半导体氖气供应都来自俄乌,如今就算对此苦不堪言,作为挑衅两国关系最嚣张的“罪魁祸首”,现在也只能说是自尝苦果。

不过在全球“芯片荒”的局势下,中国就能独善其身吗?如果美国提出向中国购买,中国该卖吗?

稀有气体:现代电子工业的血液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这几种气体的总称,由于排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最后一列,它们的性质相当“懒惰”,可以用于隔绝氧气,还能在激化过后放出一些电磁波形式的能量,用于制造激光器。而精密的激光器,正是半导体行业的刚需。

释放出不同颜色激光的不同稀有气体

所以,稀有气体也被称作是现代电子工业的血液,在这些气体中,最常用的是其中的氖气,作为光刻气的主要成分,它能用来生产半导体、液晶显示、光纤、晶硅太阳能电池等等产品。

那么,稀有气体的原料从哪来呢?答案就是我们最司空见惯的空气。

但是,它在空气中的占比特别小,全部加起来也不到空气体积的1%,而且由于容易逸散进大气层,属于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虽然空气这种东西哪个国家都有,制造流程就成了一个特别关键的突破点。

目前,乌克兰世界上制造氖气技术最成熟的国家,每年对氖气的供应占据了全球数量产量的70%,另外还含有40%的氪气和30%的氙气,是当之无愧的市场主导者。

另外,有资料显示,以氖气为首的电子特气,其市场规模占据了半导体制造材料的约13%,排名第二,是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耗材。于是,半导体市场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就要看氖气最大供应国——乌克兰的脸色如何了。

不仅是乌克兰,另一个当事国的俄罗斯虽然产出的稀有气体不算多,但他们掌握着前苏联传承的粗气分离技术。美国半导体行业需要用到的进口稀有气体,也往往是俄罗斯产出粗气、乌克兰进行精制的产业模式。

另外,俄罗斯还掌握着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半导体金属——钯,俄罗斯的钯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0%。钯主要用在芯片的封装环节和传感器、存储器的制造,但现在俄乌打得不可开交,两国都是焦头烂额,不管是氖气还是钯的生产,相关产业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甚至停滞。

与此同时,市场上还会出现大批借机炒作的不良商贩,就像新冠疫情中“囤口罩”的风气一样,导致这些原材料价格出现全方位的上涨。

这种情况甚至是有前车之鉴的,2014年,俄乌因为克里米亚半岛险些闹掰,那时候氖气的价格一度暴涨了5倍,严重冲击了全球的芯片产业。

这次也不例外,早在俄乌剑拔弩张的去年10月,氖气的价格就出现过一轮大幅上涨,从去年年初的400元/立方米,一直涨到了如今的2100元/立方米,涨幅达到了4.25倍。

甚至,有部分乌克兰氖气公司已经停止了报价,相当于有价无市,拿钱也不知道去哪买。

现在已经有不少美国厂商开始担忧了:现在芯片的全球供应链本就吃紧,在过度依赖俄罗斯和乌兰的情况下,美国还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到时候遭受俄罗斯反制,需要承担后果的却是他们这些芯片生产公司。

中国会受影响吗?

我国现在也正处在芯片半导体行业的上升期,这回撞上俄乌开战也实属不巧,那么,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会受影响吗?

中国在其他几个焦头烂额的国家中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国是个钢铁生产大国,而且由于在前几年被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制裁”,只能自给自足,目前已经突破了稀有气体提纯的技术瓶颈,在生产上也有了比较成熟的工艺,只要原料摆在那,我们的总产能不会太低于乌克兰。

我国特种气体的龙头企业——华特气体则更是准备充足:华特气体合作的主要气源商是荷兰的ASML,ASML本身也是个成熟的公司,为了防止这种极端状况的发生,多方位寻找稀有气体进口渠道,目前所使用的乌克兰氖气不足20%。

所以,华特气提暂时不会受到气源供应的影响,不仅如此,华特气体公司内部还有半年左右的气体储备,哪怕ASML反打一耙,导致断供的极端情况下,也可以仅凭库存将这次危机应付过去,甚至有机会出口给外国,从中获取利益。

中国该卖吗?

前段时间的天然气危机,美国见俄罗斯翻脸“卡脖子”,便立刻将进口的目光转向了中国、日本、印度等等国家,试图替代俄罗斯天然气。所以在这次稀有气体危机中,美国也很有可能会故技重施。

这不仅让人感叹一句天道好轮回,以前处处看中国不惯,在多方位“卡脖子”的美国,也有需要中国技术的一天。

而至于中国卖不卖,目前小强哥的看法是可以卖,但需要提价、限购,并与美国建立相应的协商。

美国此前给台积电施压,让其对华为特别“关门”,制约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现在是以牙还牙的好机会,但这就是最好的选择吗?显然不是。

如果我们反“卡”美国脖子,虽然可以逞一时之快,但对我国却完全没有实质上的益处。这时候不妨提出和美国用技术换取商品,再退一步也可以换取华为发展的条件,如此一来,既可以体现我国的大国气量,还可以为我国的芯片技术突破封锁更尽一份力。

在此基础上,限定美国购买氖气的量,并进行一定的提价,才是做交易的可行思路。反正就算中国松口了,俄罗斯掌握的金属钯也未必就能对美国继续供应,美国这么多年来作下的“孽”,是时候还回来了。

更何况,中国可能某种意义上还要“感谢”美国以前的“卡脖子”,如果没有他们屡次从中作梗,中国又怎么能化压力为动力,那么快突破稀有气体的制备技术,实现自给自足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