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书法学科成果,能否支撑一级学科要求?

书法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张金梁谈“美术与书法”

将成为一级学科

■本报记者 张波


张金梁 山东高密人,博士。中国书协第七届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书协副主席,吉林省民盟书画院院长,吉林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建筑大学书法学院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书法研究、创作、教育工作,出版有《〈续书史会要〉补证》《明代书法史探微》《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书史会要〉校正》《中国书法史绎·卷六·反思之旅》《张金梁书法文集》《吉林省书画名家·张金梁卷》等,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及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等。


书法报: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多年来好像人们已习惯将书法纳入美术范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学科专业设置征求意见稿”将“美术与书法”并列这种分类合理吗?


张金梁:2018年的一天,接到中国书协原主席、现任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张海先生的电话,专谈争取书法学成为一级学科的问题。张海先生认为:当代书法教育如火如荼发展,却因不是一级学科,授予学位时出现挂靠到艺术学、美术学、教育学、哲学、文学、历史学等现象。他嘱咐我结合高校教学经验,列出书法有必要成为一级学科的充分理由,将之形成文字,再请中国书协组织专家商讨,集思广益拿出正规提案,交给有关部门参考,争取得到认可。有志者事竟成,现在终于看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将“美术与书法”合并成为一级学科的意见稿,令人感到振奋。


张金梁 草书《许浑诗》


我国高校教育科目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科门类,二是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三是学科专业(二级学科)。大门类包括若干一级学科,而一级学科又包括若干二级学科。研究生毕业证是按照国家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而发放的。1992年,当时的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其中“艺术学”为国家一级学科,美术、书法皆为其下的二级学科。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艺术学成为学科大类,美术学被提升为其下的一级学科,而书法学则变成美术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但审视在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高校,授予美术学学位者少之又少,而授予艺术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的较多。从实际情况看,书法高等教育并没有真正“将书法纳入美术的范畴”,这足以说明书法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美术学难以容纳之。现在若将二者相提并论同为一级学科,应当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二者曾同为二级学科。


不可否认,美术学经过长期实践发展,学科建设比较健全厚重,而书法学的框架结构以及基础研究理论和相关科目设置等,还要不断加强规范充实,以缩小与美术学之间的差距,相信借“书法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的东风,会有一个快速进步和提升。


张金梁题《大观帖》卷六


书法报:在中国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中,书法一直都是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早已形成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学科内涵与其他一级学科有比较清晰的界限。 “学科专业设置”是否会存在问题?如果存在,已开展书法教学的高校将如何解决?


张金梁:《周礼·天官》云:“儒以道得民。”郑玄注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其实, “六艺”不是先秦学子的主要研习科目,而是经史等之外的技能练习。其中每一项不等同于现在的学科,而类似职业教育。此时的“书”指书写能力,与艺术无关。汉字书写具有艺术欣赏的转折点当是草书的出现,其不是通用文字,只供文人墨客雅玩,由此也促使人们从篆、隶等正体书获取美感经验,翰墨之道兴焉。时到西晋,朝廷设有专门教导学习书学的博士和弟子群。唐代科举考试盛兴,朝廷设有书学,规定学习内容及考试方法,此时才真正具备学科的规模。宋后朝廷虽然不设书学,但书法真正实现实用与艺术并行,其影响更加广大而深远。


当代高校书法教育,本科重视技法训练,硕士研究生也有学术与专业之分,博士生则侧重学术研究。而每所学校的教学内容、方法、理念都不一样,不少学校以训练技法争取入展获奖为主旨,忽视了书法文化的传承,颇有本末倒置之嫌。若书法学成为一级学科,在健全教育体制、规范学科内容后,会对教学科研有更加细致准确的规定,让“书法学”真正成为“学”而非“技”。至于当前各种各样的挂靠招生,在真正有了“美术与书法”一级学科后,会逐渐自行消化解决,规范到统一的专业学科上来。


张金梁跋北魏《元倪墓志》


书法报:“学科专业设置征求意见稿”中,对于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要求“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主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对这一要求,您如何理解?


张金梁:国家的教育科目设置,必然要为国家战略服务。汉时的《说文解字序》谓书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便说明其在国家战略上有重大作用。熊秉明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进一步强调书法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历史地看,“书法”不只是写字更是“心画”,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法载道,其可以通过笔墨和内容充实人的精神世界,宣传中华文化、增强爱国情怀、加强民族团结、密切国人情感。因此说书法教育与国家战略密不可分,特别是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战略培养高级尖端人才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在培养硕士生上提出“问题意识、目标意识、品位意识”的理念,其中“目标意识”是最为重要而现实的。从宏观上看,其可以结合国家及社会需要而设置研究方向及课题,通过书法对上层建筑领域所产生的多维影响,来推进国学及文化艺术的研究、创作向纵深发展;通过普及和社会影响来更加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全面提升社会文化修养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学术角度来说,诸如对古代书法及文献的全面整理和深入挖掘,对流失国外的书法文献及作品的发现探讨,以及国际书法学术研究及创作展览交流影响等方面,都迫切需要人才去探索挖掘。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有学者提出“21世纪是中文的天下” “21世纪就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而书法在其中恰好充当了中国文化的形象大使,高校有义务培养众多的优秀书法人才来完成这一使命。总之,书法研究生教育会培养出众多理论与实践双优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战略发展及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张金梁题三国《范式碑》


书法报:在“学科专业设置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要求“主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培养某一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对这一要求,您如何理解?


张金梁:我国高校书法方向博士学位的设置,不只是教育体制上博士学位点增多,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高校第一个书法博士点诞生于首都师范大学,首位博导是欧阳中石先生,1995年招收的第一位书法博士是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的解小青教授。之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吉林大学等高校书法方向的博士学位点相继设置并招生。攻读博士学位者,要用很多时间和精力完成博士论文,现在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一批非常优秀的书法博士毕业论文出版发表,不但丰富提高了国内传统文化艺术的学术高度,还通过各种形式流通于世界文坛艺苑,在国家战略的文化阵地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张金梁跋颜真卿《郭虚己墓志》


汉文化一直受世界各民族人们的青睐,清末民初国家混乱之时,诸多外国探险者和收藏家,通过各种手段在中国获得诸多珍贵的书法文物,诸如楼兰残纸、流沙坠简、敦煌遗书、殷墟甲骨、宋元刻书及众多碑版丛帖的善本精拓等,被西方学术界视为文化艺术瑰宝而加以探讨研究,出现不少学术名家和众多成果,显耀于国际文化艺术界。令人感到羞愧的是,在改革开放前,汉字书法的发源地中国,还没有一部像样的书法史,而日本却早有多部汉字书法史,我们要借鉴他们的成果来系统地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进程,诸多外国学者到日本去了解学习汉字书法,使中国学者感到非常尴尬和无奈,如此局面有何文化自信可言?改革开放后,书法领域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书画全书》等大部头古籍出版,七卷本《中国书法史》等当代研究史、论著作面世,带来书法界的新气象。特别是在高校设置书法专业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大批书法学术人才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成绩斐然、硕果累累。随着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中国书法的研究成果逐步影响到世界各地,成为了解中国历史、社会制度、文化艺术、经济发展、人文景观的有效途径,在稳步推进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张金梁 小楷《书谱》册页之一


应该说明的是,书法学不同于理工学科,可以根据科研成果及产品效益推举出领军人物。书法是一门综合型的文化艺术,很难用数字化标准加以衡量。社会上更重视的是有胆识修养、德艺双馨、技道并进的书家,古人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很有道理。从实际情况看,取得博士学位而进入高校教育或创作机构者,已成为既有学术水平又有创作能力的群体,他们自觉地充当了推动书法文化向纵深发展的先锋。相信在书法成为一级学科后,人才的培养一定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会有更多更优秀的博士毕业进入一线,为国家战略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书法学科建设任重道远,不是书法学成为一级学科便万事大吉了。应该清楚地看到,当前书法学科建设比较薄弱,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美学、书法批评、书法技法等学科虽然有不少成果,但与支撑一级学科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在科目设置上也要增加更多的内容,诸如字体学、金石学、书法鉴藏,皆大有作为。另外,仍要保持书法与文字学、文学、史学、哲学、美术、教育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只有不断加强主干、充实内容,才能真正撑起一级学科的大厦。



张金梁部分著作书影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