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恶人!马思纯新剧人物盘点


李晓楠和苏睿是模范夫妻,两人白天工作,晚上去江边摆摊。但实际上,苏睿是个每天想着捞偏门的混子,还背了一屁股债。

夫妻在家里犹如陌生人,两人还因为买房的事情起了争执。有一天,苏睿的尸体出现在江边……

《江照黎明》开场就丢出了一个大事件,让观众很有追看下去的动力。发现尸体后,有一段蒙太奇,画面中陆续出现了一些人物。

初看还云里雾里,看完后面才能意识到,这些都是嫌疑人。主创从一开始就想营造一种全员恶人的气氛。

随着这些悬疑人各自故事线的展开,案件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接下来将对这几个人物逐一分析,内容包含剧透,请注意!


苏睿

死者

看完前两集,观众对苏睿的死应该不会有同情心理。他是典型的渣男人设,出轨、家暴、意图杀妻,恶事做尽。

第一集他们半夜收摊回家,李晓楠推着车子上坡,苏睿跟在后面,眼睛盯着手机。看到这里可以大致感受到他们的夫妻关系,生活的重担都压在李晓楠身上,苏睿只是假意伸手帮忙。

苏睿在家里养了一只蜥蜴,暗示他就是蜥蜴一般的冷血动物。之后李晓楠和王诚的对话,直接把冷血动物的比喻说了出来,这里有点过于直白。

因为之前有一场戏是李晓楠哮喘发作,苏睿故意不给她药,反而到客厅喂蜥蜴,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指代了。

不过关于蜥蜴的后续故事有一个亮点。当李晓楠接手了这只蜥蜴时,冷血动物的指代对象就从苏睿变成了李晓楠。

这体现出了冷血特质的“人传人”现象。李晓楠长期生活在苏睿的冷血环境里,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变得冷血。

苏睿是观众重点仇恨的对象,那场家暴戏,实在看得触目惊心。不过这个人物的塑造,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关于苏睿是如何成为这种人的,剧中没有具体呈现。

可能由于本剧的重点是体现李晓楠的女性困境,所以对其他角色,自然会节省笔墨。目前只能从剧中苏睿的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反应中,推测他有可能从小被溺爱。

如果能再交代多一点,这个人物会更加丰满,批判的力度也会更加深刻。


于红

死者的出轨对象

动机:情杀

上述关于苏睿人物塑造的问题,在于红这里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于红在道德层面属于反面人物,但编剧并没有像苏睿那样,只展示结果,不探讨原因。

于红的爸爸“重男轻女”观念极重,家里所有好处都留给她的弟弟,除此之外,于红还要去中介公司上班,帮爸爸处理房产事务。

成长于缺爱的家庭环境,所以面对苏睿的示好,于红很快就沦陷,使得李晓楠的撮合计划更容易得手。相比苏睿,于红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交代得清楚一些。

当然,写这个背景,主要是为了与主题贴合,女性困境有多种类型,不可能全部在李晓楠这一个人物身上体现,所以需要其他角色来分担。


黄蕙兰与老麦

死者的岳母与准岳父

动机:保护女儿

黄蕙兰是个“妈味”十足的角色。初登场时嫌弃二女儿找了一个无能丈夫,并拿大女儿的企业家丈夫来比较。

说明她认为像大女儿那样的选择,才是女性的出路。这是比较传统的观念,认为女性应该依附于男性,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仅限于挑人的眼光,剩下的就看运气了。

她们家四口人,全是女性,男性永远是缺席的。黄蕙兰深受其苦,但她大概认为这这是运气的问题,依然要求孩子走上依附男性这条路,属于“被吃者同时也参与吃人”的类型。

这个人物可以体现女性除了外部的困境之外,自己的思想也会为自己构筑牢笼。有男权思想的人并不限于男性。

老麦则属于天降的好人。这个设计大可以往《末路狂花》里的那位男警察的方向发展,电影里他站在女性这边,但凭个人之力还是无法阻止女主的悲剧,加大对环境的批判力度。

之后果然老麦无法阻止黄蕙兰坐牢,虽说他和这事的联系没有男警察的故事线那么紧密,但还算是达到了拯救无效的结果。可结尾那一幕大团圆,把这种批判性全部消解了。


宋虎

死者的债主

动机:追债未遂

宋虎在剧中就是个工具人,前期是比较刻板的黑社会形象,作为推动苏睿做出激进行为的导火索。

更重要的是他的债主身份,为案件增加一个嫌疑人,当然,经验丰富的观众大概很快就能猜出他是烟雾弹。

后期的宋虎又成了搞笑担当,在警察局受了教育,就改邪归正,形成较大的反差。整体来说这个人物比较鸡肋。


梁贺禹

死者的连襟

动机:受到敲诈

梁贺禹这个人物恰好打了黄蕙兰的脸。黄蕙兰人物李晓楠遇人不淑,应该找像梁贺禹这样的人才是出路,结果这条路也被堵死了。

他和妻子李暮楠的相处方式比较常见,凡事以他的意见为标准,李暮楠的婚后生活并不舒心。总的来说这个人物中规中矩。

不过有一点要吐槽一下,梁贺禹跑到酒店里遗失胸针,本来就有点刻意,那个杀手能想到更换石头,心思不可谓不缜密,清理现场时,居然没清理胸针,这也太不专业了。


王诚

死者妻子的同学

动机:为妹妹报仇

早期为了增加悬念,剧中把王诚写得非常神秘,这样的处理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跟李晓楠的视角结合起来。

李晓楠经历了一场灾难式的婚姻,必然对男性有极强的排斥心理。所以处处提防王诚,这个时候观众越觉得王诚可疑,就越能体会李晓楠的心境。

但从王诚这个人物的塑造来说,前后是呈割裂状态的,尤其是为了满足悬疑氛围,前期的表演与后期并不一致。

看完后面发现这个人物并没有弧光,从始至终都是站在李晓楠这边的,所以这种判若两人的处理显得很不真实。

另外,王诚部分行为的动机也非常奇怪。比如发现有人闯进了他家的房子,他选择亲自回去抓人。

之后李晓楠忽然回来,他的选择隐瞒危机,双方还来了一段比较狗血的误会桥段,又聊了一阵子,这才把李晓楠赶走。之后马上就被杀手袭击,然后放火。

这场戏将情感冲突凌驾于剧情逻辑之上,王诚明明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但为了制造他与李晓楠的一次感情波折,强行把他留在屋内,完成煽情效果。

结尾王诚再次上演同类的牺牲桥段,这段有一个细节值得商榷。本来是王诚牺牲,李晓楠爆哭,最后出现反转,观众自然觉得峰回路转。

但完成反转的道具是气垫床,那是一个不可能在关键时刻瞬间出现的东西,就算充气时间短,救护人员布置这个气垫床,也应该在王诚跌落之前。

那就说明他们事先就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这样一来,刚刚生离死别的情绪,就显得夸张了。

当然也可以说,气垫床不能百分百保证安全,所以李晓楠还是会很担心,但剧中王诚这个行为,直接使得梁贺禹改变自己的想法,如果不做到极致,恐怕对他的说服力不足。


李晓楠

死者的妻子

动机:逃离魔爪

李晓楠的开局设置得挺不错的。被恶魔丈夫伤害之后,走了一条腹黑的路线。既兼顾了悬疑的类型要求,也能对主题表达起到推进作用。

在表现女性困境的时候,未必要一直卖惨。比如《末路狂花》里,女主受难之后,开枪杀人,如此极端的情况,更能体现环境之恶。

出于和谐的要求,对《江照黎明》的结局,自然不会有”末路式“期望,而且不一定所有女性作品,都要像《末路狂花》那样,以一种浪漫又悲壮的方式走向毁灭。

但后期的李晓楠,未免太说教了点。尤其是关于创伤后恢复的陈述,已经有点公益宣传片的质感了。

后半部分最大的问题,是将李晓楠圣母化,又是救于红、又是救婆婆,落入了传统的苦命女主以德报怨的套路。

其实前半部分已经在表现李晓楠的善良本性。比如学生时代的戏份。王诚因为家庭变故,陷入人生低谷。

之后他被李晓楠拉了一把,才重新振作起来。多年后,李晓楠经历更严重的人生低谷时,王诚反过来拉了她一把。

这段戏呼应了李晓楠和苏睿的关系。苏睿冷血,导致李晓楠也变得冷血,少女李晓楠热心,使得王诚也变得热心。相处方式总是会“人传人”的。

另外还有一个有优点,这样做削弱了王诚的高大全属性。李晓楠的命运转变,源于自己早年种下的善果,而非王诚(男性)的伟大,视角始终保持在女性这一方。

可惜的是后续剧情走了另一个极端,虽然没有把男性塑造成高大全,但却把女性塑造成了高大全。

本剧主题在于展示女性困境,进而探讨如何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最后的落点,却是要求她们变成圣母,这使得批判性被大大地减弱。


整体看下来,《江照黎明》的开局,把悬疑和女性议题结合得相当不错。尤其在女性困境的展示方面,要比同期播出的日剧《金鱼妻》残酷并且深刻,也算是同行衬托了。

但中期开始,悬疑部分观感有所回落。推理的过程中,线索的出现过于巧合,并且巧合的次数有点多。

比如陈队带女儿去上游泳课,碰巧就看到了登记簿,留意到了李晓楠的手机号码,碰巧她还记得号码,多重巧合削弱了推理的观赏性。

后期故事则把前期展现出来的社会批判逐步消解,还是挺可惜的。可能是一些客观原因,使得结局无法走暗黑路线,不过也未必要用这种俗套的大团圆来结尾。

《金鱼妻》虽然批判不足,但结局是男女主角各自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去生活,这样处理也不黑暗,但至少没有屈服于黄蕙兰的“抽好男人彩票”模式。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