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赫赫的公孙瓒,以义起家入士,却因不义而败亡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中,公孙瓒也是实力强劲的一方诸侯,但他在早期的仕途却并不顺利。《后汉书》中提到公孙瓒“家世两千石”,可见公孙瓒也是个士族子弟,但只因他生母出身卑微,公孙瓒自己有才能、家里也是士族,人也长得帅气,却也只能当个小吏。可见那个年代要想出人头地有多难。
后来公孙瓒的上司、太守刘其(世家大族子弟),因罪要被流放到越南那边,公孙瓒对这位上司不离不弃,坚持一路护送。没想到还未到达目的地刘其就被赦免了。

事后,刘其举公孙瓒为孝廉,然后朝廷任命公孙瓒到辽东当长史。公孙瓒这才终于有了朝廷的正式编制,归幽州牧、太尉刘虞节制。


刘虞素有威望,在幽州采取怀仁政策,轻徭薄赋,并开放边境与乌桓鲜卑贸易,这大大减少了边境的战乱,稳定了北方局势,青、徐大量人口也前往幽州。
但公孙瓒不知对乌桓、鲜卑等边境游牧民族有啥特殊仇恨,有机会没机会就要狠揍他们。这与幽州牧刘虞安定保民的经营理念冲突,二人开始有了嫌隙。
公孙瓒也与袁绍有矛盾,多次请求出兵攻打袁绍,但刘虞总是以断粮要挟,不准出兵。公孙瓒就更加怨恨刘虞了,二人后来决裂,开始互攻,最终公孙瓒攻灭刘虞,并将刘虞及其妻子子女全部杀害。


公孙瓒杀害了刘虞,是他最大的战略错误。因为幽州在刘虞的治理下成为一方净土,百姓们很爱戴刘虞。且刘虞平定过张纯的叛乱,朝廷授予其太尉之职,位居三公,汉灵帝还特许幽州的税收不用上交。

姜太公讲“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公孙瓒担心上司途中有危险,一路护送,遂得以孝廉入士。然而杀害保境安民、在朝野上下内外都深得人心的刘虞,却是不义。

这不但令公孙瓒失去了幽州民心,很多官吏也不买公孙瓒的帐,不久刘虞的从事鲜于辅、齐周等人起兵讨伐公孙瓒,为刘虞报仇。在燕国素有恩义的阎柔,也召集了数万鲜卑、乌桓兵马去讨伐公孙瓒。这让公孙瓒根本就拿不下幽州的资源和民力为其所用。
《三略》中讲“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虽然公孙瓒有强大的战力幽州突骑,但公孙瓒失去了幽州英雄豪杰的效力,并且失去了幽州民心,没有了幽州管理之根基,难怪公孙瓒在界桥之战败于袁绍后就成了宅男了,龟孙在易京建起堡垒不再出击,疏远亲信士卒,最终被袁绍攻灭。

可见,做好管理、领导好团队,不能想当然,更不能任由自己的喜好做决策和行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