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战疫故事,这些瞬间有没有暖到你?

保利香槟业主3月20日摄于小区检测点

李晓飞3月17日摄于秦淮区秦虹广场

抗疫一线,是每分每秒和病毒赛跑。

“今天你测第几次了?”成为近来南京人对话中的常用打开方式。不仅是南京,江苏很多城市均进入了争分夺秒、全民抗疫的状态中。然而在这样的紧张中,总不乏春日的温暖在蔓延。

打开朋友圈,你会被坚守在战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感动;你会被守望相助的邻居所温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朋友圈里的那些小小瞬间,也许你就是故事里的闪光主角。

阮忠3月21日摄于江苏大剧院网约车核酸专场

【居民检测瞬间】

“走!小区里做核酸了!”

3月17日晚7点多,狂风裹挟着落叶,给南京吹来了倒春寒。“咦,好邻居门口的核酸点今天没出摊?”“这鬼天气,今晚不会要去医院做核酸了吧?”疫情以来,没怎么被“阳性”字眼扫到的建邺区居民,已经习惯了晚饭过后去附近的检测点做个核酸。这一天,事情有了变化?接近20时,忐忑中的居民们迎来了惊喜,中城社区网格员的一条朋友圈,几分钟内就传遍了数个业主群。“沙洲街道中城社区万科光明城市小区核酸筛查已于今晚(3月17日)19:50启动。请大家不要着急,根据通知分楼栋、分时段前往采样。”

大大的帐篷立在了小区广场上,一条条一米线迅速就贴到了位。做核酸,足不出小区!从2020年的武汉疫情,到2021年的南京疫情,再到2022年,做核酸的便捷度再一次提升。不走远、排队短,南京人从来不吝啬在朋友圈里“炫报告”。“上午被小区管家抓下楼做核酸,10点半捅完,傍晚已经出结果且上传,还是很让人感动的。”3月20日晚6:39分,南京网友“宝宝猴”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动态,这是她自3月12日外地返宁后做的第8次核酸检测。

“今天你测第几次了?”近日成为南京人对话中的常用打开方式。连这一届的小朋友也“已经把测核酸深深刻在了心里。”南京媒体人小妍3月21日下午1:51分发了一条朋友圈,不一会儿就收获了50个赞。4张图展示了上幼儿园的儿子“饺子”用乐高搭出的排队测核酸的场景:戴着口罩的乐高小人排着整齐的队,等待到亭子下做核酸,每个小人都戴上了口罩。

拖家带口做核酸,即使在冷雨中,有爱的南京人也能制造出风景。3月21日下午1:25分,一位家住仙林的扬子晚报小记者家长还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这样的动态:“母子俩核酸发现不一样的人间烟火。娃说,妈妈这边的花儿很美拍个照吧;雨声很好听,停下来听一听吧……衣服和头发湿了又怎样,回去洗洗就好。”

【社区工作者的瞬间】

“爸爸加油,记得给我补生日礼物!”

市民们获得方便的背后,自然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爸爸加油,记得给我补生日礼物!”3月21日,坚守在抗疫一线已经5天没有回家的吴涛,通过视频给3岁的女儿庆祝生日,萌娃给爸爸加油之余不忘嘱咐“正事”,让吴涛又暖心又好笑,连日的疲劳仿佛都冲淡了不少。

吴涛是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沧波门社区副主任,从3月16日晚接到核酸检测布点任务开始,就一直没回过家。他负责社区两个点位的统筹工作,方方面面都要操心,最忙的一天只睡了四个小时,“社区20名工作人员要做好五六百名‘3+11’人员的联系,大家都非常辛苦。”

疫情之下,不同岗位上的人们,通力协作,保障着城市的正常运行与居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3月20日9:17分,无锡朝阳集团办公室副主任阎虹已经工作了将近7个小时。“3月20日,天惠老党员、老书记、老店长纷纷带头,凌晨3点半开始准备,5:25完成了100多份冷鲜肉的分割、称重和包装,确保隔离群众吃到当天最新鲜的天惠放心肉……”阎虹的朋友圈一向是充满烟火气的,这几日,更多了抗疫一线的动人镜头。

在南京江宁区,3月11日凌晨,得知了自己居住的世纪东山小区被列入管控区,南京众彩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预决算部主任钱德兰有些着急。众彩正是南京的蔬菜保供单位,如今自己要居家,保供相关工作必须找到专人负责。

与同事做好工作交接后,钱德兰报名加入了小区志愿者,3月12日就“上岗”为邻居们分发物资。隔着小区大门,每当钱德兰看到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同事们,虽然认不清谁是谁,但从门外到门里,“并肩作战”的感觉实在是太燃了。3月21日下午钱德兰发了一条朋友圈,“从整个南京的保供人到小区的‘保供人’,我还在保供一线!”她对记者说。

【志愿者的瞬间】

暖心“大白”,竟然是他、她、他们……

“来,请出示核酸码。”周末和晚间,是社区核酸检测点最忙碌的时刻。身着防护服的采样员和录入员,可能你以为他们都是医护人员吧,但其实真不然。3月20日,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校长杨树亚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近期,我们的老师主业是主播,兼职做大白!”

英语教师陈瑾就是“大白”中的一员。3月20日8:50,她来到建邺区南苑街道黄山路社区的核酸采集点,开始采集人员信息。当天暴雨加降温,7小时下来,冻得手脚冰凉,这在样的工作环境下,她录入了800多条身份信息。期间,她没有上过一次厕所,更不敢喝一口热水。下午16:00,另一位老师陈媞媞冒雨赶来现场接替夜班,这一干又到22:30。而这段时间,回到家的陈瑾老师还不能休息,她将三年级英语课的教学视频发送给家长,同时还要在线以语音、文字等形式,为孩子们一对一答疑解惑、批改作业。

“您好!请打开我的南京手机APP登陆核酸检测界面扫码登记”,“大爷,系统稍微有点卡,请耐心等一会……”在凤凰西街社区核酸检测点,另一位“大白”罗心蕊正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为核酸采集点的居民登记信息。罗心蕊是南京公交集团第三客运公司汽车五队的一名“95后”调度员。3月16日晚,她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到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队伍中。

“我来这里之前觉得信息录入很简单,但投入工作后,才发现并不容易。”罗心蕊说,有一次,来了一家新疆人做核酸检测,身份证扫描不进去,名字都是一串字,“当时输名字时可急死我了,不过看到这一家人投来理解的目光时,自己也就安心许多。”

在公交行业,还有很多人像她一样,白天工作,下了班就去当志愿者。

3月19日是南京公交集团第四客运分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兼团总支书记徐若男的生日,女儿很早就给妈妈准备了生日礼物,但她根本顾不太上这事。就在这一天,她成为了铁心桥街道尹西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当天中午在家陪女儿匆匆吃了蛋糕,就就赶往社区,“因为白天需要上班,周末要陪伴六岁的女儿,我就选择了晚上5点到9点的时间段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忙忙碌碌四小时,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这个生日过得相当充实。”

3月21日早晨6点多,在南京溧水工作的朱玲就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

【思念亲人的瞬间】

“疫情结束,我们见一面吧!”

疫情阻隔了亲情相聚,朋友圈也成为不少人的情感“出口”。

无锡人尹凯妮2016年来到南京工作,从此她工作日在南京,双休日回家看父母。“定期回家,这是我与父母之间的默契。而这一切因为疫情,被打破了。”原来,从大年初六开始,尹凯妮就没能回家看爸妈了。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尹凯妮常常不能如约回家。3月20日,春分,她在朋友圈中发了一段所感所思:“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是催促、是思念、是问候。尽管疫情困住了我们的脚步,却困不住我们的心灵,因为疫情而短暂分离的人们,总会重聚。”

这一天,连云港市新增确诊病例数为0。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党支部书记权太琦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个小视频:“疫情结束我们见一面吧,就在这个春天,就在连云港,我请你喝啤酒,吃小龙虾,去海上云台看日出,去在海一方吹吹海风。我们终会摘下口罩,见你想见的人!”

3月21日中午12:32分,华润南京热电厂的办公室秘书袁京发了一条朋友圈,还配了两张他们在核酸检测现场志愿服务的工作场景图:“去年体验抗疫的高温酷暑,今年体验低温降雨,更能体会到基层街道和社区防疫抗疫一线的艰难和不易。积极配合,科学防疫,待到山花烂漫时,大家都在丛中笑。”

策划 石小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刘梦雪 刘丽媛 薄云峰 石小磊 姜婧仪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