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战“疫”|西海岸、胶州、胶南的剪纸艺术家在行动!青岛加油

疫情期间,青岛市手工艺协会号召艺术家们积极创作,用剪纸作品凝心聚力、鼓舞人心,艺术家们心灵手巧,用剪纸作品定格抗击疫情的画面,讴歌一线抗疫的点滴,展示抗疫必胜的决心,展现手工艺术家的责任担当。

从甘肃来到青岛的90后张姿英:把绘画融入剪纸

青年剪纸艺术家张姿英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她的身份很多元,老家在甘肃白银,90后的她既是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三秦文化研究会陕西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来到青岛生活后,她又成了青岛市手工艺协会理事,她还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而她的作品也被首都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白银市博物馆等收藏。

张姿英师从浙江省刻纸大师钱锦铭,作为非遗传承人,她认为最好的传承就是创新。因此,她以传承为本,奠定剪纸的技法,以创新为用,表达新时代的美学理念。她吸纳传统剪纸艺术的技法,大胆创新,将多层剪纸叠加起来,将剪纸从单色历史带入色彩未来,将镂空艺术由平面变为空间。她涉猎国画、油画、摄影,将对文化的理解还原为色彩,将对空间的理解还原为线条。她创作的8米《清明上河图》剪纸长卷让人叹为观止,《青花瓷》系列作品则能让人感受到她细腻的艺术触觉,在《彩色水浒传》中则能寻求到她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疫情期间,张姿英创作了《逆行者》《一定会胜利》《最美的抗疫人员》等多幅剪纸艺术作品,采访中她告诉记者,“我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创作了这几幅抗疫的剪纸作品,这次疫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却让大家在心灵上贴得更近。万众一心,我们一定会胜利!”

“胶州剪纸”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艳华:边上网课边创作

张艳华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汇文小学心理咨询的老师,也任教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她还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胶州剪纸”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疫情期间她在居家上网课之外,作为学校的心理教师,她要担负起为全校师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使命,每周准备2节心理课视频,每天摸排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报相关数据,还要积极准备轮流上岗接听热线(新区教体系统57名心理热线志愿者)。

她几乎每天无缝隙地昼夜不停地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抗击疫情。作为新区剪纸传承人,新区的一名教师,她积极响应新区宣传部、文旅局、文联等各级党组织的号召,拿起“武器”——剪刀,表达对战“疫”英雄的敬意和祝福,表达对疫情防控知识的认知和普及。多幅作品受到读者、粉丝赞誉,为战疫工作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贡献。

西海岸新区剪纸非遗传承人薛玉红:用传统艺术表现“抗疫”主题

同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剪纸非遗传承人的民薛玉红间艺术家,从艺四十多年的她不断大胆创新,获得青岛市第四届剪纸大赛十佳传承人称号,她的《中国梦》剪纸作品在青岛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现在她不但是青岛市手工艺协会理事,也是青岛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居家防疫期间,她创作了多幅剪纸艺术作品,她擅长用传统艺术表现“抗疫”主题,剪纸作品线条古朴大气、独具神韵。

胶南“剪纸爱好者”梁鹏:90后风格独树一帜

青岛胶南90后小伙梁鹏冬奥会期间凭借可爱的“冰墩墩”大火了一把。虽然是青岛市手工艺协会会员,但他说不敢自称手艺人,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剪纸爱好者”。

梁鹏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双语学校的工作人员,平时会参加学校的夏令营,给孩子们普及剪纸,有时候则在年货节活动中为剪纸爱好者上课。凭借着对剪纸的热爱,梁鹏不断创作出新作品。2019年,梁鹏正式拜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剪纸”传承人李金波先生门下,开始系统地学习剪纸的设计和技法。他的作品还曾获得2019年“红色记忆”全国青少年创意剪纸大赛青年组一等奖、2020年青岛首届乡村手艺大赛“最佳新秀奖”、2022年“激情冬奥吉祥寅虎”全国剪纸艺术综合展铜剪奖等,作品多次被北京收藏家协会、青岛市文化馆、威海市文化馆、高密市博物馆等收藏。

疫情期间,梁鹏创作的《剪疫》等作品风格独树一帜,用他的话说,“承袭了高密剪纸的细腻,又会融入一些现代风格的元素”。

崂山非遗传承人苏霞:突出青岛特色

苏霞是崂山剪纸非遗文化传人,疫情期间,她创作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众志成城抗疫情》、《最美逆行者》《青岛加油》等抗疫主题的剪纸作品。

从画稿到剪纸成品,苏霞用了一天半完成了这幅以“青岛加油”为主题的剪纸作品。苏霞介绍:“剪纸采用圆形构图,寓意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抗疫。4位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站成一排,构成抗击新冠病毒的铜墙铁壁,紧握的拳头表达出抗疫必胜的信心。栈桥、五月的风和波浪体现出岛城特色,飞翔的海鸥衔来春的消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