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神秘的面纱-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监护室

骨科中心监护室,因为住进去的大多是术后意识、神智尚未清醒的患者,家属不允许陪护,因此成为大家认为监护室是一个神秘而严谨的医疗护理单元。一扇门隔开了两个世界,将患者与家属分离。门外的家属焦急地等待,门里的患者盼望着早日出去,而白衣天使们正在为术后患者的健康而忙碌着……

现骨科中心监护室拥有床位12张,配备除颤仪、心电图机、电动吸引器、排痰机、气压泵等设备,从术前的访视到术后患者平安返回监护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等,白衣天使们严密关注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每一个数字和符号背后,都关乎术后病情的走向与发展。坚持“快速康复”理念精心护理每一位术后患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里的医护人员是骨科术后患者的专属天使,他们以保证和护理术后患者安稳度过最危险的术后24小时为已任。

在刘月梅护士长,陈俊丽护士长的带领下已形成一个成熟的护理梯队:组长陈亚楠,从事骨科护理工作12年,国家级专科护士;段晓宁,从事骨科护理工作9年;张方方,从事骨科护理工作8年;吕品一,从事护理工作8年,6年康复护理经验,2年骨科护理工作经验;连佳从事骨科护理工作6年。梯队的每个成员都拥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们每天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正因为这份坚守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2022年新春伊始,手术量明显增加,正月初十晚上,段晓宁迎来了第二个夜班,下午18:00-晚上22:00,班上连续回来7例术后患者,术后护理,书写重症,观察术后患者病情变化,本该22时下班的她却忙碌了整整一晚,终于迎来清晨胜利的曙光。完成早交班将后她如释重担,回家后没时间休息,还要照顾正在生病的孩子,同样的7例术后患者在段晓宁的下一个夜班晚上再次上演,事后同事开玩笑说:“你该转转运了。”她没有过多的言语,甚至自己的身体此透支生病的事也没提起。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亲人的离开。在连家值班那天下午,连佳妈妈打来电话,电话的那头阿姨已经哽咽的说不出话,一句:“佳佳,你姥爷走了。”让连佳瞬间破防。姥爷是她最尊敬的长辈,在孩子们中也是姥爷最疼爱的。但是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班上的护士抽调去做核酸,本来人手就不够,她要是请假了科室就更转不过来了。她忍住悲伤继续坚持上完班,只是在最后一天把姥爷送走后下午又回到科里坚守岗位。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爆发,每次护士长在群里发消息需要抗疫支援时,吕品一总是第一个报名,这个90年的小伙子每次都是乐呵呵的,默默的把一些事,一些工作揽下来,他总说“我是男生,抗疫的事情我来做,重活、累活我来干。”他也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爸爸,但在这里,在医院、在监护室他只是想替大家多分担一些。

疫情的严峻纠动着每个人的心,张方方连续在院48小时,下夜班骨科中心接到命令全体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全员采集核酸,她二话没说穿起防护服,拿起核酸采集工具开始了采集工作,儿子打来电话说:“妈妈,你已经两天没回家了,今天下班赶紧回来,我会给你一个惊喜。”张方方含泪婉拒,说“宝贝,你再等等,等妈妈再忙完手头工作。”她已经记不清这是多少次拒绝满怀期待盼望和她团聚的儿子了。

他们都是90后,他们每天在默默的,不分白昼的守护着骨科中心每一位术后患者,每一台术后的患者都是经他们的手,第二天将他们安全的送到责任护士的手里。看护的患者不计其数,但患者们却少有认识他们的,但他们没有怨言,没有抱怨,把每一位患者像亲人般对待,他们将会一如既往的坚守好骨科中心监护室的每一班岗。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