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锡十九年,95后说说对居住的感受

九六年出生的我,去年年底在无锡终于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了结了我多年的夙愿。用“夙愿”这个词,有人可能会感觉我夸张了,其实不然,虽然我才二十多岁,但买套房子的想法已经有十几年了。

图 | 来源网络

我出身农村,祖辈世代务农,到了我爸妈这才有了一丝闯劲,来到城市里打拼,出于对我的疼爱,他们在无锡站住了脚跟之后就把我也从农村接到了城市,让我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能受到更好的学习教育。

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要知道在当时我们的生活圈子里父母外出打工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的我可是独一份。其他人只有偶尔放假的时候才能从乡下来到城市游玩几天,而我却能一直待在大城市生活学习,只有在放假才会回老家看看爷爷奶奶,这着实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图 | 来源网络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懂得越多想得也就越多。我回乡时有多骄傲,在班级里就有多自卑,因为从小学到中学都只有我一个是从外乡过来的,虽然同学们并没有嘲讽,但我还是感到有一丝丢人。尤其是每次遇到户口调研和学籍普查的时候,因为只有我一个人,这样的别扭每次都要好久才能缓过来。

后来,我打听到只有在城市里买了房子才能有无锡的户口,才能改变这样的情况,那时买房子的想法便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并且不断成长,日复一日愈发强烈。

图 | 来源网络

可是,未成年人的想法在父母眼中总是不被太多重视,再加上我家的经济情况,买房这件事就被一拖再拖了。

这些年,我家一直都在租房子住。而我父母都是比较老实本分的,骨子里充斥着农民朴素、节俭的性格,所以我们的居住环境也不理想。中间也搬过几次家,但大多都是一家人挤在一个大房间里,有时甚至连单独的厨房都没有。

图 | 来源网络

每次去同学家看着他们大大的房子、有自己的房间,我就特别羡慕,幻想着有一天也能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这样的情况可以说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也知道我们不应该攀比,而且我自始至终都认为我父母在他们那个层次已经足够优秀了,但人的想法总是不受自己控制,让我在自豪与自卑之间纠缠,我把这一切归咎于我应该有套房子

图 | 来源网络

好在最终我实现了这个愿望,不得不没出息地承认,当我搬进房子的第一天晚上,我激动得都没睡着。

印象更深的是年初社区来做人员登记(虽然买了房子,但父母坚持没有搬过来和我一起住,依旧住在出租屋),看到我一个人住还比较年轻,就问我是不是租户,有没有房东联系方式。我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地回复:“不是,我就是业主。”但是内心着实狠狠暗爽了一把。

图 | 来源网络

我承认这其中有虚荣心在作祟,但我也认为这是一种肯定。肯定了我的努力,可以融入无锡这个大家庭,这种感觉在去年因为疫情原因我没有回老家过年尤为凸显。

这并不是我在无锡过的第一个年,却是第一个在无锡我自己的家过的年,让我感到十分的心安,尤其是和家人网上拜年的时候,他们知道我在无锡买房之后的羡慕和祝福,都让我十分满足,连没能和他们一起面对面把酒言欢的伤感都缓解不少。

图 | 来源网络

回想着这些年购房的辛酸也觉得值了。毕竟看着家里的一切,那都是你自己的,都是你努力换来的,你的回报实实在在展示在你的面前,这比任何鸡汤都管用。

除此之外,买房后还改变了我的生活品质。

之前租房时,面对家里的一切总有一种矛盾感:一种是小心翼翼唯恐哪里弄坏了惹房东不高兴,另一种是无所谓,反正不是自己家,爱咋滴咋滴,大不了就搬走。如今,因为是自己的房子,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改动布置、去增添物件,也可以大方地邀请同事朋友来自己家玩、甚至留宿,都无需顾忌房东的意见。

图 | 来源网络

在我看来,中国人对土地有极深的执念,因为那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而生活在城市没有耕地,我想房子就是我们的寄托,是我们心安的保障。

它消除了我一直以来的自卑感,让我更加自信融入无锡这个大集体;也让我在生活、工作上更有干劲,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END-

笔者/逸风清


注: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