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方案(最新版)

阳痿是指在有性欲要求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者虽然有勃起且有一定程度的硬度,但不能保持性交的足够时间,因而妨碍性交或不能完成性交。男子在八八之年肾气已衰,若见阳事不举,则为生理性机能减退,与病理性阳痿应予区别。

许多人都把阳痿与早泄相提并论,阳痿真正的学名是“勃起功能障碍”,它是指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虽能勃起但勃起不坚,或勃起不能维持;而早泄是指欲同房时,阴茎能够正常勃起,或因过早射精,射精后阴茎痿软,遂不能进行正常性交,而阳痿是指欲性交时阴茎不能正常勃起。两者是不同的,但早泄日久不愈,进一步可导致阳痿。阳痿患者在肉体上并无痛苦,但精神上负担极大,配偶对性生活的要求不能获得满足所引起的责难,常使其症状更为严重。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治疗阳痿首要的是查清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对因器质性疾病引起者,应治疗其原发疾病。对于由药物影响者,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对于血管性阳痿,可应用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对精神性阳痿,则应采用心理治疗或行为治疗。而对某些器质性阳痿不能解决其病因者,则可使用阴茎假体植入手术。

引起阳痿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先天禀赋不足、手淫房事过度、久病损及真阳、情志失调思虑郁怒、房事中被惊吓、饮食不节过食醇酒厚味、夫妻间感情冷漠心情紧张等等,均可导致阳痿。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22版,男科疾病“阳痿”的诊断标准如下:

1.青壮年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2.多有房事太过,或青少年期多犯手淫史。常有神疲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3.排除性器官发育不全,或药物引起的阳痿。

最新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1.命门火衰证

症见:阳痿精薄,精冷精少,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神疲乏力,面色㿠白,舌淡体胖,尺脉沉弱。

病机分析:命门火衰,真阳衰微则精薄阳痿,精冷精少;阳虚不能温煦形体,振奋精神,故面色㿠白,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为肾之府,下元虚惫,则腰膝酸软;五脏之精,不能上承充养,故脑海空虚而头晕耳鸣;肾阳鼓动无力,则见尺脉沉弱;舌淡胖亦为阳气不足之象。

治法:温肾壮阳。

常用方:右归丸加减。药用巴戟天、杜仲、菟丝子、锁阳、附子、肉桂、鹿角胶、山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

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暖下元,鹿角胶、菟丝子、杜仲、锁阳、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刚柔互施,温补肾阳,壮命门之火为主药;辅以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山药滋肾阴,益肝血。如此配伍,阳得阴助,生化无穷,体现了“阴中求阳”的法则。

加减:阳痿病久,病情严重者,可加仙灵脾、阳起石、补骨脂、韭菜子增强温肾助阳之功。平时可常服五子衍宗丸,或赞育丹等以补肾壮阳。

2.心脾虚损证

症见:阳痿,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少倦怠,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心脾虚损,气血生化乏源,则宗筋失养而成阳痿;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则可见食少倦怠,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弱亦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健脾养心。

常用方:归脾汤加减。药用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熟地黄、葫芦巴、枸杞子、甘草。

本证由于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日久脾虚血少,心失所养而成,故应补益脾胃治其本。方中人参、黄芪甘温益气,补养脾胃后天之本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助气血生化之源,为臣药;当归、熟地黄滋补阴血,有血为气母之意,使气血化源生生不息,龙眼肉、酸枣仁补血养心安神,葫芦巴、枸杞子补肾益精,精血同源,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减: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菟丝子、仙灵脾;血虚者,加何首乌、鹿角霜、龟甲胶。平素可常服人参归脾丸或参苓白术散等补益脾胃之品。

3.肝郁不舒证

症见:阳痿,烦躁易怒,胸脘满闷,胁肋胀痛,食少便溏,舌淡红,脉弦细。

病机分析:肝为刚脏,主筋脉而系阴器,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故阴器日见痿软而难举;胁肋乃肝之分野,疏泄不能,则见烦躁易怒,胸脘满闷,胁肋胀痛;肝木乘土,脾失健运则食少便溏;脉弦细乃肝郁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

常用方:逍遥散加减。药用北柴胡、白芍、当归、枳壳、郁金、青皮、陈皮、香附、川楝子、炒白术、茯苓、炙甘草。

方中柴胡疏肝气、解肝郁以顺肝性,是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以和肝,体阴而用阳,枳壳、郁金、青皮、陈皮、香附、川楝子助君药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和中,防木旺克脾土,体现了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法则,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用为使药。

加减:肝肾同源,若有肾虚者,应加菟丝子、枸杞子、补骨脂。平素可常服加味逍遥丸。若肝郁化火,出现小便涩痛等可加丹皮、栀子等增强疏肝清热作用。

4.惊恐伤肾证

症见:阳痿,心悸易惊,胆怯多疑,夜寐不安,睡中惊叫,舌淡红,脉弦。

病机分析:由于惊恐伤肾,肾气亏损则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惊恐气乱,则胆伤决断不能,故胆怯多疑;心伤则神不守舍,故夜寐不安,睡中惊叫,心悸易惊;舌淡红,脉弦亦为惊恐气乱之象。

治法:补肾宁神。

常用方:启阳娱心丹、达郁汤合宣志汤加减。药用菟丝子、巴戟天、远志、酸枣仁、茯神、当归、白芍、白术、人参、升麻、柴胡。

方中菟丝子、巴戟天温肾填精,补益肾气,为君药;臣以远志、酸枣仁、茯神、当归、白芍养血安神,恐则气下,故用升麻、柴胡以升阳,白术、人参健脾益气,以后天养先天。

加减:肾气亏虚明显者,加仙灵脾、补骨脂、枸杞子。本证因外界强刺激引起肾亏,除药物治疗外,还须解除不良刺激因素,此点亦非常重要。

5.湿热下注证

症见:阳痿且阴囊潮湿,肢体困倦,或有阴囊坠胀、肿痛,小便赤涩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分析:湿热内蕴,下注宗筋,则宗筋弛纵致阳痿;下注阴器则阴囊潮湿、坠胀、肿痛;下注膀胱则小便赤涩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

治法:清利湿热。

常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车前子、柴胡、生地黄、当归、泽泻、生甘草。

方中龙胆草能清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两擅其功,故为本方君药;黄芩、栀子协助龙胆草清泻肝火,泽泻、车前子协助龙胆草利水渗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共为臣药;肝为藏血之脏,火郁须防损伤肝血,故佐以养血的生地、当归以顾护其虚,木郁达之,火郁发之,故用柴胡达之发之;生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小便疼痛剧烈,微热,舌红者,加黄柏、竹叶、滑石。热易伤阴,导致肝肾阴虚,阴虚内热证,可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合方加减。湿邪易伤阳气而致肾阳不足者,宜加温阳化湿之品。

部分单验方列举:

(1)地肤子作汤淋浴,洗外阴,同时应用地肤子10g、阳起石30g煎汤服用,每日1剂。

适用于湿热下注者。

(2)九香虫120g,用文火炒黄,研末,每日服2次,每次服5g。适用于脾肾亏损或肾亏气滞者。

(3)羊睾丸2只,加陈酒少许,每晨蒸服,连服1月为1个疗程,如得效而未恢复者,可续服1个月,在服食间忌房事。适用于命门火衰之阳痿者。

(4)草还丹:吴茱萸酒浸,取肉500g,破故纸酒浸1日,焙干,取250g,当归200g,人工麝香6g,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0g,临卧酒盐汤下。具有补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的功效,适用于肾亏之阳痿者。

本病的预防对于青少年应注意禁戒手淫,实行晚婚晚育,婚后应注意房事适度,以次日晨起不感疲乏为宜,不可纵欲。劳逸结合,避免长期过度紧张,调畅情志,加强合理营养,节制醇甘厚味。阳痿转好之后亦应坚持服一段时间补肾壮阳中成药,如五子衍宗丸、桂附地黄丸等,逐渐减量,以巩固疗效,不可纵欲,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