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的疾苦谁知?江西省抚州市某粮食批发站下岗职工的自述

希望社会上的有识之士能到下面多看看,了解那些最苦最累最底层的下岗工人,希望国家的好政策能真正去帮扶那些需要帮扶的困难人。

以个人视角,记述时代和体制变迁,《百名下岗职工访谈录》今天刊发第71辑,记述一位江西省抚州市某粮食批发站下岗职工的人生历程及心声,希望更多的读者关心这样的实际情况。

我来自江西抚州,1975年出生,初中毕业,现在在县城经营着一家自己的小餐馆。

一、梦想起航——业精于勤

1992年10月,在我初中毕业后,父母花了5000元,让我通过招工,在当地的粮油批发站参加工作。所以,我17岁就参加工作了,对当时年轻的我来说是特别高兴的一件事。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心中就暗暗发誓要好好工作,要对得起父母为我的一片苦心。

当时粮油批发站主要是经营大米、油、大豆、米线、面条、面粉等食品的销售工作。当时在县城只有我们一家粮油批发站,所以生意也特别地好,每天基本上都是忙个不停。忙到什么程度呢?夏天干得全身都湿透了,冬天两只手都冻得和馒头一样。就这样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我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知道,变成一个既懂业务,又懂销售的业务骨干。当时每月的基本工资只有47元,加上各种补贴,每月总共只能领到99元的工资。

当时我还很年轻,即使工资微薄,但是对工作和生活都特别热情。每次回家,父母都会交代我在单位上要好好干,年轻人多做一点,不要怕吃苦,将来成了家,老了最起码有个退休的保障,我一直也是这样想的。

二、梦想破碎——改制下岗

好日子没过几年,1996年粮食行业全面开放,所有人都可以开粮食店。我们单位也失去了原有的独家提供货源的优势,从天天忙不停,到一个月都卖不出几车货,工资也从每月一发,变成三、四个月才发一次工资。从每天都要上班,变成每隔一天上班。

虽然我和我的同事们一开始也没有懈怠放弃,也一直在做各种努力,每月分派任务,每几天出去开拓货源,每天做服务评比,但还是不景气,没有什么起色。单位上的不景气,再加上儿子的出生,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沉,为了一个稳定的家庭,我利用空余时间做些小生意,卖磁带、摆地摊、卖年画,只要能赚到钱什么都做,但做这些小生意,也只能补贴家用,无法为生活带来什么很好的改变。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2003年我和妻子两人决定,把儿子留给我父母照顾,我们两个人都远去福建打工。2004年父亲打电话告诉我,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减轻国家包袱,加快改革开放,要对粮食系统进行改制,提出全面解聘合同,凡是每参加工作一年,地方政府财政补助500元的下岗费。我不能赶过去,只能在电话里告诉父亲,大家怎么办咱就怎么办吧。当时,大多数的下岗职工基本上都在外地去打工,虽然说是通过电话或者下发文件通知大家都来参加,但为了生计而打工的我们,都没有时间去参加,就这样,父亲代表我在劳动合同上签了字。

粮油仓库的现状

当时经过两年在福建加班加点的工作,到2005年我们存下了大概6万元,再加上儿子10岁了,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为了儿子的学习,为了儿子以后再也不走父母这种飘泊的生活,我们两人决定辞去工作,回家做些生意。

回家才知道当时根本没有开职工代表会,没有征求职工的意愿,管你同意不同意,你就得在解聘合同上签字。当时当地政府财政上没有那么多钱用于发放下岗职工解聘款,政府就采取了卖职位的方式,凡是来返聘粮管所所长一律交4万元,副所长3万,一般职工2万。把这些收到的款和当地政府现有的财政资金用来发放给解聘合同的下岗工人。就这样,我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三、合伙创业——有甜有苦

代理啤酒销售。2006年,我和两个要好的朋友决定做点什么,不能一直在家耗着,就代理了一个浙江的啤酒品牌,每人出资8万。为了打开销路,我们每天都跑在各个酒店、餐馆、超市、南货店。但是新的啤酒品牌大家都不愿接受,我们只能对各店的老板说:先放些卖起来,卖完再给钱。就这样,各店老板才同意。也不知道是这种啤酒口味不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公司调来的啤酒分到各门店去了,但就是没人喝,没人买。啤酒又有一定的保质期,过了保质期就没人喝了。

就这样,我们夫妻两人辛苦挣得6万元,再加上两人改制领的下岗费,一年内就全部亏空。当时我们两人站在雨中喊:天呀!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儿子怎么办?经历过这场生意上的大灾难。夫妻两人当时也产生了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念头,但看着儿子一天一天的长大,加上他自己的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在全年级都非常的优秀,怎么能让不我心里着急受煎熬?

去街道求助受嘲讽。无奈中,妻子就要我去街道办问一下,看能不能先让政府给予我们一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我听妻子这样说,也觉得没有办法,只能去求求人。

走到居委会,脸都红了,不好意思开口,办事员问我来干什么,我才红着脸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她。可是她却瞪着眼说:什么?有手有脚,年纪轻轻就要靠政府帮助,再加上你们两口子下岗刚领了政府一万多的改制费,想要救助门儿都没有。我和她解释原因,可是就是不给,当时气的我拍她的办公桌,并要揍她。还好,旁边好多人拉住了我,才避免了这场闹剧。就这样我 一边流着泪一边心想,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为什么我们普通老百姓在最苦的时候,却享受不到呢?回到家,我还把在居委会受的气发到妻子头上。父母知道这件事后,母亲每天买菜的时候都会帮我带些,父亲也给了我一些生活费,说生活还是要过,再苦也要把儿子带大培养出来。

2007年,我在南昌好口福风味小吃城学炒菜,学管理,学做小吃,虽然没有工资,但是当时我能学到一门技术就已经很好很满足了。经过自己的努力,2008年5月1日,兄姐和父母一起资助我和两个股东在县城开了一家好口福风味小吃城,因为自己有技术懂管理,也一直在努力,2010年我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套房。

儿子也读高中了,学习也一直很好,我还是很开心的。重开了小吃城后,不断有下岗职工来我这吃饭,在交流中我和他们都提到了下岗后的不容易,说到下岗工人的社保医保都交不起。于是我从2010年开始,成了这些下岗工人的职工代表,我也是从2010年开始,不断地为这些下岗职工到政府去反映情况,要求当地政府把我们企业遗留下来的资产用来解决下岗工人的社保医保问题(如下图粮油队遗留下来的空场地),这样既不给地方政府财政带来压力,也能解决下岗工人的社保医保问题。

粮油队的现状

一直到2013年,我到外地看到很多小吃城都改成了中式快餐连锁店,就和两个股东商量一起加持,改做成中式快餐连锁店。但是两个股东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后我把好口福小吃城一个人盘了下来,再叫了两个资金比较充足的股东,一起把好口福风味小吃城改成了一家中式快餐连锁店,总投资108万,请了43个员工,自己专门负责管理。经营了一年多,由于没有调查市场,县城流动人员太少了,投资太大,人员请得太多,2015年6月我亏了将近50万。就这样,我又回到了解放前,这时儿子才刚读大学。

2015年9月,我重新振作,靠自己学到的技术开了一家小餐馆,并一直坚持到现在。儿子挺争气,大学毕业后一边在工地干活,一边参加各地的公务员考试,终于在2020年上岸,成了一名正式的国家干部。我自己开小餐馆非常的辛苦,早上很早就要到市场挑选那些农村人自己种的菜,买完菜又要把菜切好,加工好,刚忙完这些,客人来了,又要上厨炒菜,一天要站七八个小时。干这行完全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去换人民币,但是没办法生活还要继续。

原粮站的办公楼

四、抚今追昔——真诚呼吁

我真心希望有识之士能到下面多看看,多了解那些最苦最累最底层的下岗工人,希望国家的好政策能真正去帮扶那些需要帮扶的困难人,不希望我到居委会那种画面继续重演。希望各地政府能把各地改制企业遗留下来的优质资产,拍卖后先解决下岗职工的社保医保问题,这样既不会给当地政府财政带来压力,又能帮助下岗职工,办一件真正实惠的青天大好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画卷中,不要遗忘我们这些下岗职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