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港专家:依病症调整治疗方案,港府非常给力24小时即批准

中医药在香港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内地援港医疗队副总领队、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于3月中旬率领一支内地援港医疗队抵港,他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表示,中医药在综合诊治过程中疗效显著,也深深的感受到两地医护配合默契,本着救治患者的共同目标,令大家不分你我。他抵港后,感受到了香港市民的敬意和友善。

凤凰卫视专访

援港医疗队副总领队张忠德:中医药疗效显著 将在港扩大使用范围

3月中,人称“德叔”的张忠德带领内地援港300人医疗队抵港抗疫。在这半个多月以中医药抗疫救助香港病患的过程中,张忠德说,中医药诊治新冠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的改善均立竿见影,大家对中医越来越支持和信任,使用范围更随之不断扩大。

张忠德表示,两地医护人员当前的合作,已实现了“中西医共同会诊、共同巡房、共同处方”的突破。而救治患者的共同目标,更令整个医疗团队不分你我。

张忠德:

“早期进病房的时候,我们就一起查房。首先内地的中医生可以豁免进入红区查房,可以进入隔离病区查房,这是一个突破;第二我们中医西医组建队伍,每一个片区都有中医西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中医西医合作非常融洽。”

张忠德:依病症调整治疗方案 获港方积极回应

张忠德表示,在援港医疗队来到亚博馆之后,与港方的中西医互相尊重支持,制定治疗方案十分有效率,中医治病前要根据病人症状分析他们核心“病机”,也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因此大家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式诊查了所有病患,发现70岁以上的长者占8成以上,并大多伴有基础病。

张忠德:

“我们就总结出在亚博馆这这批群体里,主要症候特征是三个部位,一个是咳嗽、有痰,一个是上呼吸道的咽干咽痒咽痛,一个就是消化道症状的肚子胀,吃不了东西。我们就觉得,可能对于这个群体治疗方案要有所调整。”

随后两地专家一起高效率的商讨、调整,形成了治疗方案,并将方案投入使用。

张忠德:

香港政府相关机构非常给力,很快(24小时)就讨论论证完毕,第二天就帮我们批准使用。”

香港2025年将建成首间中医院,针对中医药的限制,该如何拆墙松绑,除了硬件要跟上,张忠德认为,香港有一大批年轻中医师,应同时提升他们掌握西医,例如CT、心电图、胃镜等现代诊疗技术,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能处理急危重症和重大疾病的中医人才。

他也指出香港医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设备优势,可以助力推进中医现代化,帮助中医走向国际。

与港渊源深 一声“德叔”背后是信任期望

张忠德透露,自己“德叔”这个称谓,也跟香港有些渊源。

张忠德:

“当时我们读大学的时候,80年代,84、85年的时候,(大家)不是很喜欢看香港电影吗?当时有这样一部电影《巴士奇遇结良缘》,挺轰动的,里面就有一个德叔,从看那个电影之后,同学就叫我德叔了。”

在工作人员和香港病患一声声的“德叔”背后,是尊重和友善,更多的是对有效医治患者的期望。

一直伴随德叔的,还有一个传说中的尼龙包。在每一次启程之前,他都会准备适合当地地域特点,和时节适合服用的中药材放在包里。在前线作业之余,为自己泡上一杯“平安茶”。

对于德叔来说,它并不是单纯的一个袋子,而是一种意念、一种支撑,背着它可以去每一个地方,可以战胜每一场疫情。

这次抵港展开救治工作,是德叔的第12次抗疫出征。早前的11次出征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9省10个城市。

来源:凤凰卫视吴欣纯 香港报道

编辑:木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