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十二载

十二年前的今天,一家十来人的小公司在中关村开张,穿着一身皮夹克的雷军双手插兜,看着当时的小米logo心里嘀咕,这个“小”字是不是有点不太对劲啊。

谁也没有想到,小米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2021年财报,总营收3283亿元,净利润220亿元,MIUI用户达5.1亿。智能手机+AIoT+互联网服务,如今的小米已经是一座庞大的科技帝国。

2010年4月6日,在银谷大厦小米正式成立。

十多年前的智能手机方兴未艾,产品远比现在有意思得多。彼时市场格局新旧交替,老势力还能把持一方天地,新势力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包括我自己,也是从诺基亚N82换到的魅族M8,相信不少人也都在塞班S60与安卓2.3之间徘徊过,那时对智能手机的朴素定义是:能后台挂QQ。

2010年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国产手机品牌,市场被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占据,以及“中华酷联”和众多山寨机。

从金山出来的雷军觉得这样不行,作为一名手机发烧友,虽然从没做过手机,但他却立志“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怎么讲,这不是一个企业家该说出的话。

但是程序员出身的雷军有他自己的方法论:用互联网模式来做手机,也就是所谓的「软件+硬件+互联网」铁人三项。

当时「互联网+」的概念还没有兴起,雷军的思想显然超越了时代。从这个角度,小米手机的创立,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科技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互联网+硬件”创业。

路径有了,接下来就是找人,找牛人!当时硬件最好的是摩托罗拉,软件最好的是微软,互联网最厉害的是谷歌,雷军觉得要是能把这三家公司的顶级人才凑一桌,那小米就成了。

雷军找的第一个合伙人,是时任谷歌中国研究院的副院长林斌,他很快就答应了,成为小米2号员工。

但林斌显然是志同道合的巧合,雷军接下来的寻人之旅并不顺利,他继续挖谷歌中国的墙角,但一连挖了10个工程师最后都没有搞定,直到遇到了第11个,洪峰。

雷军跟洪峰一顿白话,但洪峰之前并没有做过手机,并且觉得雷军这事儿听着也不太靠谱,不过他还是认为可以试试。

总之,创办小米的第一年,雷军超过80%的时间都花在了招人上。这就好比从沛县起家的汉高祖刘邦,需要韩信萧何这样的能人志士。

凑齐了十多号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之后,就开始打天下了,智能手机的天下。

虽然号称智能手机,但最核心的功能首先是手机,第一版基于安卓的MIUI,只专注做好四个功能: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以及桌面。

2010年8月16日,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

还没有自己的硬件,就先在别家手机上刷,令人感动的是,论坛上居然有100名志愿者勇士,冒着巨大的风险前来刷机。我当时也是这100个ID背后的一个。

随后,MIUI开始野蛮生长。XDA上有位大佬如此这般评价MIUI:“这是一个专业团队的作品,令人惊艳。有人听说过这个ROM吗?我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疯狂的ROM,它运行起来又快又流畅,界面全部重新设计了,不可思议。”

MIUI的开门红,让雷军更加笃信互联网+的方法论,并归纳总结成“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七字诀。不到一年时间,MIUI用户总量突破30万,这些都是未来小米手机的硬件种子用户。

软件工程搭建差不多了,雷军又从摩托罗拉挖来了当时他能找到最好的硬件团队,心想着这下总算能开始做自己的手机了吧。

但光有硬件设计团队不行,还得搞定供应链。当年为了能采购夏普屏幕,雷军带着刘德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冒着日本地震核泄漏的风险,飞往大阪夏普总部洽谈。创业之路上,充满了坎坷与不确定性。

时间来到2011年8月16日,一年准备工作之后,雷军带着1999元的小米手机来了。

据说,雷军原本想定价1499元亏本卖的,一台亏500,30万台亏2亿。相比现在的新造车,2亿不算什么,但对当时的小米来说,这个门票还是太贵了。

但就算是1999元,也成功搅动了2011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无论是对安卓手机,还是对传统诺基亚塞班S60手机。

30万台很快预订一空,小米手机1累计销售超过700万台,通过硬件顺利赚下第一桶金。

从我一个消费者的角度看,小米1、2、2S、4,都是非常成功的1999元极致性价比产品,除了拙劣模仿的小米3。在2015年之前,给身边人推荐手机,我也是首推小米,1999元买不了吃亏。

但到了2015年底,小米手机销量经历了历史上首次严重下滑,前期野蛮生长掩盖的很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2016年的小米,可以说是处在生死边缘,雷军亲自接管手机部,召开誓师大会。

果然,在2016年底,雷军督阵的小米手机,带来了我认为最巅峰的产品,小米MIX。这款产品,一定程度上也引领了后来的全面屏潮流。

2017年,小米手机年销量,从5542万台一跃暴涨至9141万台。这一年小米发布了“钉子户”机型小米6,我眼里的数字系列历史最佳。之后的小米8、9都缺乏诚意,小米10、11挽回颜面,小米12重新出发“对标苹果”。

小米十二载,手机产品线从1到12,也算是经历了一个轮回。

同样在十二年前,西电竹园宿舍,一个电子工程系的男生,手持魅族M8公测版,逛着魅族社区和MIUI论坛,想着啥时候也能刷上MIUI系统尝尝。

基于WinCE系统的M8爱莫能助,后来他在一部HTC HD2首次刷入了MIUI,已经在HTC Sense和魅族M8上见过交互世面的他,没有被早期稚嫩的MIUI惊艳到,这也导致他错过了2011年8月16日发布的小米手机1。

不过1999元的安卓智能手机,还是在他心里埋下了miboy的种子。在过去的十二年里,他用过小米2S、小米4,参加了小米5、6、8、9、11等诸多发布会,从西安赛格柜台走向科技数码媒体之路。

伴随着小米十二载,边玩手机边工作,那个当年窝在宿舍刷机的少年,一晃也三十有二了。很高兴以旁观者的角度,见证了小米以及中国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这十二年。

祝小米12岁生日快乐~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