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卓别林丨永远的“喜剧之王”

King of comedy

“喜剧之王”的诞生


2022年4月16日,今天正好是查理·卓别林诞辰133周年,同样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喜剧之王”诞辰133周年。《新世纪周刊》曾评价“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这座“最高峰”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依旧屹立不倒,因为时至今日,银幕上还处处留有他的影子,如今依然也没有一篇喜剧电影能完全超过他。

一、“喜剧之王”的一生

1889年4月16日查理·卓别林生于伦敦, 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20世纪20年代初,卓别林的电影在中国已经广为流行。在1915年9月,他的喜剧短片开始在上海上映,上海的报纸几乎每天都登有卓别林主演的电影广告,中国观众亲切地称他为“滑稽大王”、“快活大王”。

二、“喜剧之王”的内核

卓别林自导自演的电影里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小人物和爱情,而黑色幽默和讽刺是卓别林喜剧最重要的特征,这一切的内核都是悲剧。《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的代表作,在这部影片中他扮演着一个被剥削的流水线工人,日复一日的机械化劳作令他分不清工作与现实:因为没日没夜地拧螺丝,甚至看到裤子上的纽扣都要拿扳手拧两圈;端热水时手不住地颤抖,洒了工友一身;最后发展到看见谁的鼻子都要扑上去拧两圈。这一幕幕滑稽无比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但往往在笑的时候,人们遗忘了卓别林在片头就告诉了观众“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

是啊,这是最好的时代同样也最坏,工业革命为人们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但无尽的压榨之下,低沉劳工的精神一点点麻木,如同机械一般重复着一样的动作。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这些卑微的工人们又会被冷血的机器所取代,可是他们除了“拧螺丝”好像什么都不会了。卓别林的电影总在细微处去注视那些底层民众难以为继的艰难和“上流人士”骄奢淫逸的对比,以及在绝境中人性所折射出的坚强和善良的光芒。



Modern times

摩登时代

三、“喜剧之王”的传承

随着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典的电影不断被继承,优秀的电影传承中创新发展发展。

卓别林的《城市之光》讲述了一个流浪汉爱上了一位卖花的盲女孩,为了讨得欢心,流浪汉虽然身无分文,但他仍为盲女孩筹钱治病。他干过拳击手,却因瘦弱被打的节节败退;干过清洁工,却因为陪伴盲女孩丢了工作;搭救过醉酒的富翁,却被当成小偷送进警局。历经种种挫折,她终于为女孩治好了病,重见天日的女孩虽不记得她的容貌,但通过脸部触感,两人终于相认。卓别林伟大之一点在于,哪怕经受过那么多苦难,他还是相信每个故事都会有光明的结局。爱情是黑暗城市的光芒,善良也是,可是城市其实并不相信这些。

上世纪香港无厘头喜剧流行,吴孟达和朱茵主演的《蜡笔小小生》就借鉴了《城市之光》的经典桥段,同样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拼尽全力。本土化的过程中,导演加入了去乌龙院学功夫、靠擦路边的汽车谋生等桥段,让国内观众更加能感受到一种真实却落魄的人生。一代经典铸就了另一个一代经典,这也许这就是“喜剧之王”的魅力所在。

《城市之光》&《蜡笔小小生》

四、“喜剧之王”的“秘密”

默片有一种神奇的蒙太奇张力,这种张力促进默片更容易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卓别林几乎全靠肢体的独特表演方式,使得这种表演不可能加入大量的对白,又因为是靠肢体表演,所以电影中绝大多数的镜头都必须使用全景,这样才能把卓别林完全展现出来。

在卓别林的影片中,他的肢体动作对情节的推动以及内心世界的展现等等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假如声音加入,无论是默片导演还是默片演员都要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对声响、对白的把握上,这对于普通默片演员来说,是很难以接受的。还有,因为声音的加入,有声电影的镜头基本上以近景和中景为主,不可能一部电影绝大部分使用全景,而这一点是普通默片演员最不能接受的。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他的表演就要大打折扣,即便他表演得再出色,观众也不会对着他的两条腿或是一个胳膊感兴趣。

而查理·卓别林在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的结尾中,发表了一段关于《为自由而战斗》的公认为卓别林一生中最精彩的演说,这段演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达了他所追求的自由与正义。过去的默片时代对于卓别林的认识仅限于那个滑稽的流浪汉,觉得他是个幽默的人道主义者,用微笑擦去穷人脸上的泪水。有声电影的开启后才明白,他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缔造美好未来的艺术家,一个伟大的造梦者!


永远的查理·卓别林

“我的名字能让人想起什么?一个衣衫褴褛,载着一顶皱巴巴的圆形礼帽、下穿一条宽松长裤、足登特大号皮鞋、手执一根不同凡响的手杖的落魄的流浪汉而已,不过这根手杖对于我这样一个角色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体现了我的人生哲学,我保存这根手杖不仅作为体面自尊的标记,而且也用它来和命运、厄运抗争,我在银幕上扮演的是一个胆小怕事、身体单薄、营养不良的可怜生灵。但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向使他受尽折磨的人屈服,他藐视苦难,他是悲惨境遇的牺牲品,但拒不接受失败,即使在希望、梦想和憧憬被微不足道的琐事化为乌有时,他也只是耸一耸肩,转身而去,他力排众议,坚信这个悲剧的形像比银幕或舞台上任何其他角色更能激起观众的欢笑,这就表明欢笑和泪水相伴,或者说泪水和欢笑相依”

----查理·卓别林

文字:第六组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关注我们|专门学问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