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贝多芬》这张专辑录音动态起伏较大,要注意音量和音调控制

可以说,对于喜欢古典音乐的乐迷们而言,贝多芬的音乐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他的作品也是必听的。

现在,我们通常所听到的贝多芬作品大多都是由独奏音乐家或者管弦乐团演奏,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各位乐友带来一点特别的:为大家介绍一张改编自贝多芬作品,由当代美国电子音乐演奏大师唐·多西(Don Dorsey)制作,发烧名厂Telarc出品,在发烧圈被赋名为《电子贝多芬》的专辑。

*全改编自贝多芬音乐的《电子贝多芬》,音响器材试测必备天碟

*Telarc一流录音技术名盘、美国当代电子乐高手唐多西(Don Dorsey)代表作品

*“高、中、低频、平衡度、结像度”完美展示

*“灵敏度、分析力、动态、音场定位”绝对让你蠢蠢欲动

在十多年前的音响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张唱片的大名。尽管从字面上它被翻译成《电子贝多芬》/《爆棚贝多芬》,不过由于其给人强烈视觉震撼的封套设计,因此也有不少乐迷称之为《戴墨镜的贝多芬》。超大的动态翻绝的低频和变幻莫测的电子合成器音色是这张唱片的录音特色,尤其是它的动态和低频表现,在当年有“杀手级”测试CD的美誉

唐·多西是美国著名的电子合成器演奏家,曾经在发烧品牌Telarc多次录制古典音乐改编曲,早在1978年他就在Telarc录制了首张专辑《电子巴赫》,面市之后立即反响热烈,多年之后他又推出了这张同样享誉盛名的《电子贝多芬》。他认为:”如果贝多芬的时代已有了电子合成器,以贝多芬这样的傲世天才,必然会善加运用。“

可以说,这张电音专辑完全颠覆了贝多芬音乐在人们心中的想象,唐·多西将那原本沉稳大气的乐章翻译成一个个活泼跳跃音符,向我们展示了电子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在他的手中,贝多芬的这些古典乐章平添了一份现代感,带出另一种全新的面貌,不禁让所有习惯于贝多芬作品的人感叹:“原来贝多芬的音乐还可以这样听!”

其中无处不在体现着唐·多西的电声哲学:简单中渗透着华丽,沉稳中不失诙谐。他把古典音乐原韵与现代电声效果结合得天衣无缝,充分展示出极其深厚的古典音乐功底和高超的键盘技巧,而且他这种幽默与创意兼备的手法,也让这张专辑蝉联排行榜冠军达24周之久

全碟共有13首乐曲,大多耳熟能详,如《“月光”奏鸣曲》、《致爱丽丝》等;不过也有相对比较冷门的作品,如3首《钢琴小品曲》、6首《苏格兰舞曲》等。

在改编中,除了保持原曲的优美旋律外,唐·多西运用电子乐器的独特声效,营造出庞大的音场,以渲染这些旷世名曲的深刻内涵。聆听时,你会感到低音鼓的强劲气势扑面而来,结实爽利的低频能量直卷裤脚,浓密、跳跃的全频动态和电钢琴的定位得到充分表现,音域间弱音的细节飘然而出,宽阔的音场衬托出绝佳的解析力。

而测试时,可留意第8段的低音应有力而富有弹性,若出现低音不稳定(发飘)或无弹性感,则说明音响的阻尼特性不好,低频响应不够宽。第13段是所有曲子中动态范围最大的一段,是当年发烧友最常用的一段试机曲目,不知道曾摧毁过多少自称“力水足,低频翻”的组合的神话。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张专辑由于录音动态起伏较大,一定要特别提醒音量和音调的控制,若有任何不当操作,都极易损坏器材。

这张《电子贝多芬》不仅曲目挑选得很好,改编中唐·多西还特别注重音乐的趣味性,因而可听性也极强,即便是对古典音乐不甚了解的人,也会产生共鸣,再加上发烧名厂Telarc公司一流的录音技术,使得这张早已出版了10多年的唱片至今魅力依旧。

碟友评价

1.用现代手法诠释古典,光听那首至爱丽丝就足够了。低音贝司鼓威力惊人,弹性十足,而妙就妙在,她的低音竟然可以瞬间收敛,丝毫没有拖拉、沉闷的感觉。贝多芬已先去,但是他老人家绝不会想到,后代竟会如此改编他的名曲,当然听惯古典音乐的歌迷或许很难马上接受电子版音乐,但是有时候看惯屋内摆设的人,不妨打开窗户看看外面,或许就有别样的收获。

2.如果你是音响发烧友,如果你确信自己的耳机或者音响够厉害,这张专辑你一定得试试!

3.对经典的演绎又不局限于古典的手法,改编的比较成功,关键是听起来热血沸腾啊

4.贝多芬的《月光》,最初持续的慢板表达出无尽的幻想,后期的急板则热情汹涌。在这张电子乐器演奏并且重新编曲的《MOONLIAHT SONATA月光奏鸣曲第三部分07》中,急板的热情汹涌依旧,没有分毫拖沓。

5.这张可以说是绝对得HIFI音响系统试音碟了,系统好坏一听便知,在大音响系统下,好听得不行。

【原装进口】

唐·多西《电子贝多芬》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