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非甾体消炎药?新冠肺炎病人使用非甾体消炎药到底好不好?

什么叫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所谓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药物。

这类药可以抑制体内环氧合酶(COX)的活性而抑制主要炎症因子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发挥消炎、止痛和退烧作用,因而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的抗炎、止疼和退烧。

简单来说,我们日常吃的退烧和止疼药,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外,基本上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新冠肺炎病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不好吗?


但是,由于NSAIDs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反应来发挥药效作用,因而对免疫功能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利影响;退烧和止痛也可能掩盖严重感染的警告信号,也可能延误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与增加不良预后有关。

先前的一些研究显示,病毒感染性疾病使用这类药物,往往与增加不良临床后果有关。

新冠病毒大流行是人类百年来经历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灾难,新冠病毒感染通常会通过导致肺炎、过度炎症、低氧性呼吸衰竭,心脏循环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造成了大量死亡。

也就是说,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病理改变也主要是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因此,无论是住院或者非住院新冠病人中,NSAIDs也是新冠肺炎病人最经常被使用的药物,包括用来退烧。

疫情发生后不久,一项新冠肺炎小鼠模型研究显示,NSAID治疗降低了小鼠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抗体和促炎细胞因子反应,也就是说降低了小鼠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能力,暗示对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使用NSAIDs也会有不利影响。

疫情早期发表的研究也表明,使用布洛芬与更严重的新冠肺炎临床结果相关。

但是,随后的几项研究未能证明新冠肺炎患者使用NSAID和不良结果之间有关。

那么,给新冠感染病人使用NSAIDs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新冠肺炎病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反而有好处?


最新发表的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给新冠肺炎患者使用NSAIDs不但没有坏处,反而可以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预后结果。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美国一项全国性新冠感染病协作数据库,对总共近86万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分析,从中选择了近2万名在入院前24小时内服用NSAID的患者纳入研究,同时匹配相同的未服用NSAID的患者进行了对照分析。

与未服用NSAID的对照组相比,服用NSAID的患者的治疗组总体的严重程度并没有增加。具体来说,尽管NSAID组中度新冠肺炎发生率为91.3%,稍高于对照组的86%;治疗组危重症以上(3.9%的重症率,4.8%死亡率)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5.3%的重症率,8.8%死亡率)。

另外,NSAID的使用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急性肾损伤、体外膜肺氧合、有创通气(使用呼吸机)和新冠肺炎诊断后任何时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降低了33%,49%,41%,和49%。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的发现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表明NSAID的使用至少与住院新冠肺炎患者的任何不利作用无关。

为什么叫非甾体抗炎药?还有甾体类抗炎药吗?

说到非甾体抗炎药,总有人会问,为什么叫非甾体抗炎药,难道还有甾体抗炎药吗?

没错。


所谓甾体也叫类固醇(steroids),是一大类具有共同核心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的特征是碳骨架和四个稠环。

人们已经从生物体内发现了数百种类固醇,包括;


雌激素、


孕酮


和睾酮等性激素,

胆固醇,

肾上腺分泌髓质激素醛固酮


和皮质激素皮质醇。

皮质醇,也叫氢化考地松,是天然存在于体内的强力消炎退烧药。

而我们常用的所谓“激素”是指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合成的皮质激素,进入体内具有比氢化考地松更强的消炎、退烧作用。

这些分子结构中具有类固醇结构的消炎药也被称为甾体类抗炎药;

相对于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分子中没有类固醇结构的消炎药也就被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