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工具》:一定要收藏的万能写作工具箱

郭德纲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被记者问,如果有一天江郎才尽了,还会不会继续说相声。郭德纲说,相声学的是技术,练的是手艺,就和炸油条一样,一个炸油条的,从来也不会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江郎才尽。

对于写作也是一个道理,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要构思一篇新闻报道或评论文章,又或者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创作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写者,靠的是技术还是才华?如果是才华,终有一天会耗尽,如果是手艺,就会随着时间不断地精进。

《写作工具》这本书告诉你,写作并不只是天赋和神秘才能,而是能凭借工具轻松完成的手工活。

这本书的作者罗伊·彼得·克拉克被认为是新闻媒体界最有影响力的写作指导教师之一,他在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学院之一,波因特学院任教三十多年。曾经培养出两位普利策奖作家在内的众多杰出作者。

他还出版了《写作工具》、《语法的魅力》等19本书,包括了写作、阅读、语言和新闻写作出版诸多领域。

作家戴夫·巴里说:“在我认识的还在世的人当中,罗伊·彼得·克拉克最懂写作。”

在很多人眼里,从小到大,写作都是一项饱受折磨的事,克拉克却为大众揭开了文学创作的神秘面纱,他认为写作作为一项技能,没有人们以为的那么难。它就像手艺人使用工具制作工制品一样,通过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后,不断磨练,就能获得的一项大众技能,所有人都有可能轻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写作的工具箱,里面有50个写作工具,200多种练习,当一个写作者遇到写作的瓶颈或阻碍时,从里面拿出一个写作工具,就能打造、锤炼自己的文章。

从写作构思到修改,从具体技法到理论策略,从新闻报道到文学作品,你都能找到相关的帮助,通过这些工具,你会发现,自己慢慢夯实了写作基础,实现了特殊效果,掌握了高效模板,养成有益的习惯。

特殊效果用细节来展现

“有一个女孩儿,她美丽而富有同情心,但有时候却会歇斯底里的疯狂。”这样平铺直叙地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抽象的姑娘。读者既不知道姑娘有多美丽,也不知道她怎么有同情心,更不知道她如何地歇斯底里。

这就是没有画面感的写作,无法把一个人物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描写一个人物,可以不用形容词而是用细节来展现。

如果要说一个姑娘美丽,那么白皙的皮肤,会说话的大眼睛,坚挺的鼻子,娇艳欲滴的嘴唇,这些具体的描写是不是更有画面感,在读者的印象里,一个美丽的姑娘就好像浮现在了眼前,她的形象也在读者的脑海中被记住了。

如果要说一个姑娘有同情心,讲一个故事,就是最好的办法。这个姑娘在看到无家可归,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孩儿的时候,二话不说就脱掉了自己的外套,送给了她。

每个人都会在故事里被有同情心的姑娘感动。让人揪心、动心的姑娘也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被读者感知到。

积累素材可以随时都做

很多热爱写作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只有观点,没有素材,耗时费力,还是一无所获。如何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素材来填充?

作者教给我们一个非常简单可行的方法,叫做堆肥的方法。假如你有了一个想写的话题,你可以做一个盒子,在盒子上贴上写有话题的标签。

比如你想写疫情当前,普通人的一些感人小事能够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我们就做一个这样的盒子,放在显眼的位置,这会让我们不自觉地就留意到这个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不管是偶然翻到,还是刻意查阅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素材,都会不断地收集整理到这里。慢慢的你就会发现,素材越来越多,足够的素材写一本书都可以了。

当然我们可以并不真的做这个盒子,而是在电脑的显眼位置做一个这样的文件夹,办法总比困难多,能达到目的就是好方法。

这个肥堆的叫法非常形象,一个写者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肥堆,在写作一个主题的时候,也可以准备着另外的一些肥堆,这样做无论你的写作深度和广度都会得到扩展。

写作习惯可以这样培养

很多写作者都有过拖延的困扰。拖延是做很多事的拦路虎,不彻底清除,就无法继续前进。在这本书里,每一种拖延的借口和情况,作者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进行写作预演,降低自己的标准,适当地在两次写作之间建立悠闲的奖励时间。

在日常写作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视野。我们在书中发现的新颖的故事,看报发现的有趣的创意,在学科外遇到的很多话题,都可以做成读书笔记,这些点点滴滴也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

通过持续地输入,逐渐地学会压缩、提炼和创新,又能促成不间断地输出。从心理建设到日常习惯,作者都事无巨细地帮助读者分析和罗列,这些方法都可以作为日常提醒放在我们随处可见的地方。

很多的工具,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崭新的写作观念和创作技法,帮你扫除了写作的障碍,帮你把写作这件事变成一个抬手就干的手工活。

写在最后:
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利,有了这套崭新的写作工具,好好利用起来,去学习,去寻找自己真实的声音,你将发现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发掘这个世界蕴藏的宝藏。

有了写作技能加持,你将更容易、更恰当地去表达自己的心声,你将成为更好的学生,更好的老师,更好的员工,更好的家长,更好公民,一个更好的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