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待出版小说《我于深渊时见你》作者京祺:我写的就是生活

京祺,吉林人,入行十年,创作了十几本小说,累计一千多万字,却在《我于深渊时见你》这本创作期间哭了最多次,这个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让她总是“魂穿”那个一开始不太讨喜,有些懦弱、自卑的女主,与她一起经历一系列挫折和闹剧,在眼泪中逐渐成长坚强。

而这本让她哭了无数次的已完结小说,也已经通过出版选题,未来即将以实体书的形式与大家见面。

京祺喜欢有理有据的“爽” ,希望自己的读者能跟着自己的文字一起去思考,她最喜欢的作家是严歌苓,爱看经典出版读物,从老的故事里面寻找新的突破点。最近她在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原著小说《妻妾成群》,她觉得现在市场上的网文需要多学的就是那些老一代作家的细腻。

单看京祺的作品题材与文风,读者会不自然地觉得这个作者应该上了点年纪,要是再得知她身兼写作、漫画公司老板等多重身份,还会感叹她有一定阅历,人生体验丰富。

但若有机会接触过她本人,估计会和爆姐一样第一时间“哇”地一声叫出来 —— 这个笔下写尽酸甜苦辣的作者,1992年出生,长相甜美可爱,性格跳脱,说起话来有些古灵精怪,书房还摆了很多娃娃,觉得自己“有点贪、有点傻呵呵”。

最开始京祺写作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即使那时兼职写作的她稿费已经月入3万,却依然被家里人要求换个稳定的工作才能继续写作。结果与父母赌气的她还真以面试第一的成绩考上了老家的一个稳定工作,那阵子京祺创作的小说月稿费一度达到了15万,她想辞职全职写作,父母还是以“不稳定”为由坚决不同意。

后来因为一个影视版权的机会,京祺只身来到北京,虽然最后没谈成,但是京祺在北京租了房子,以不回家为“要挟”,辞去了老家稳定的工作,才开始走上了全职写作的道路。

那一年24岁的京祺赚了她人生第一桶金 —— 80万稿费,她把银行卡余额给父母看,结果父母根本不相信,直到把钱打到他们账户上,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女儿真的可以靠写作为生,“从此他们就到处吹牛,结果我在我们老家那已经彻底出名了。”


我有点贪

京祺在番茄开了四本小说,已完结的作品有《我于深渊时见你》和《重生弃女变团宠》,目前正在连载两本小说,每天雷打不动下午三点开始写第一本《坏女孩》 —— 先发呆半小时,码字两个半小时,然后吃个饭,再发呆半小时,接着写另一本《婚了头》。

她坦言最初决定“双开”是因为那段时间收入有点缩水,刚开始“双开”的时候更新的确有点困难,慢慢地觉得还不错,还可以锻炼自己在不同故事与人设中转换的思维,“每当自己写不下去的时候,看看银行卡的余额,动力‘咔咔’就上来了!虽然这些年也赚了不少,但人不是‘贪’ 嘛 ~ ”。

而对于不同人设塑造的方法,京祺觉得相比于看书看电影,她更喜欢观察身边的人,“你可以去看你的男朋友,他做事的一些选择与思维的逻辑方向,你可以去看父母,然后再去看同事,就看很多很多人,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身上不一样那个点,随便挑出来两个一组合就是一个新的人设。”

有点“贪”的京祺头些年还思考过自己的现实题材与当下流行的网文头部题材相比是否太小众,“题材小众的话就意味着赚的钱会少,一开始我也琢磨,我也想多赚点钱,但是后面就慢慢想开了,因为我发现我的风格就在这。”

因为追求更真实的事物,京祺的小说里很少有纯粹傻白甜的角色,“真实的东西它永远都是尖锐的、具有两面性的,人不一定就都是真善美,他们也可以自私,可以选择性地去做坏事,因为这个真实的社会本身就是残酷的。”

京祺认为喜欢看残酷真实东西的人还是很多的,“我可能这辈子就只擅长这一种题材,只能去服务于我这一部分读者。但是如果能把这一部分读者服务好,其实也就可以了。”

和许多赚了钱第一时间买房子的作者不太一样,京祺对房子没有特别强大的执念, 她想趁着年轻再多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创造更多的生产资料,赚的钱基本都会用来投资创业,现在开了一家漫画公司,虽然公司已经运营第三年“还是亏本的状态” ...

追求更多热爱的事情,在有限的人生里创造更多的体验,是京祺口中的“贪”。毕业八多年,她做过淘宝服装店,在药企上过班,考入体制内又辞职,然后做编剧/自媒体,开漫画公司,职业跨度很大,不过写小说是每天都在做的,将近十年时间,没停过。


女性角度的凝视

《我于深渊时见你》是京祺即将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她调侃道“可能销量会非常惨淡”,但还是非常开心和期待,“到时候我要用我的书堆成一堵墙哈哈哈~” 作为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她觉得出版这种形式是在提醒自己 “你的文字大有可为,你可以影响更多人”。

不过创作十年,回头再看自己初期写的东西,京祺会觉得以前的自己很爱堆砌辞藻,“写很多特别拽的词,就是你得查字典的那种词”,现在越来越发现写作是一个化繁为简过程,越简洁的东西其实越有冲击力,一句话里面有两三个形容词就够了。

《我于深渊时见你》这本小说以女主为第一人称,语言凝练地叙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故事 —— 两个女孩在同一家医院被抱错后,人生经过了互换,而女主是被抱错之后在富养人家长大的温室花朵,后来知道真相后失去了原有的一切。写这个题材的灵感来源于京祺脑海里看过的一些二三十年前抱错孩子的老套故事,没想到写完之后有阵子网络上突然爆发了类似的“互换人生”新闻。

用京祺的话说女主一开始其实并不讨喜,不符合大众对主角形象的期待。但京祺就是想写一个糟糕的女生慢慢地踏入社会沼泽一步步爬起来的故事,让人不断期待她之后在事业和爱情上又会有怎样的突破。她觉得这样的过程才更真实,更像是一个现实生活里的女生。而且京祺感觉自己也是这样性格的人,一开始懵懂傻乎乎,初入社会怯懦不安,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逐渐强大。

《我于深渊时见你》里女主的爱情观也透露出京祺作为一个女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 “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男生,你最开始遇到的那个男生不一定是适合你的。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可爱的、成熟的、幼稚的男生,然后慢慢明白,原来我需要的,我爱的,是那样一种人。”

这也是京祺的作品里男人经常可有可无的原因。(爆姐OS:所以这本小说的男主是在一百多章以后才出现的,读者们都看傻了哈哈哈~)

和许多读者一样,故事里的男二魏俊屹也是京祺的“意难平”,当时京祺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她一直在思考一些人性的问题 —— “小说里的恶人,真的就是彻头彻尾的恶人吗?”

京祺想去探索导致故事里的反派变坏,甚至心理扭曲的“最深层的原因”,思考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立一个故事人设,然后魏俊屹这样一个看似自我矛盾的角色就诞生了,把京祺自己都给写哭了好几次......“那会儿网络上还没有‘病娇’ 这种角色的形容词,这本书完结以后,读者都纷纷回头和我说,这不就是个‘病娇’吗!不过我的魏俊屹还好,他是个天才,天才的大脑永远不同于凡人。”

京祺会以女性的角度,在作品里面加入很多对社会女性地位的思考。塑造过这么多的角色,京祺最喜欢的还是正在连载的这本《坏女孩》里的现代女性小柔,她年少时期被拐卖,生活艰难,靠着自己奋力从泥潭中爬出,完成学业,步入社会,给家人带去幸福。

而《坏女孩》这本小说也揭露了女性生活在一个表面尊重女性的社会环境里,“实际上深入到职场,你会发现其实对女性的压迫还是非常大的。” 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女性要承受更多东西,对事业、爱情、婚姻的选择,各个角色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考量和目的,每种不同的选择都会面临一些取舍。


至暗时刻

爆姐在与京祺的对话中,感受到她是一个非常开朗豁达的女生,直到她谈起曾经的一段经历,才知道现在如此通透的她也曾经历过一些人生的“至暗时刻”。

“我有段时间是不太喜欢被大众了解我太多私人的生活,因为之前在连载《我于深渊时见你》的时候,我被‘网暴’过。”

《我于深渊时见你》的题材本身比较尖锐,写到60w字的那段时间因为书中的一些情节,读者形成两极分化,有的人“站”女主,有的人会“站”女配,争吵不休,讨论不出个所以然,到最后有的读者甚至找到了京祺的自媒体,开始在后台直接攻击作者本人,“就骂作者三观不正,写得不好或者怎么怎么样”。

持续半年的时间,每天京祺打开自媒体的后台评论,全都是各种谩骂。当然也会有一些支持的声音,“但人就是这样,对于不好的东西会格外在意”,那段时间京祺极度敏感,会伤害自己,甚至会有一点轻生念头,“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存在这个世界上? ”

之后京祺去医院检查,确诊了抑郁症,她选择从北京回家和父母一起住,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才缓过来。“那段时间我妈每天抱着我,不管我怎样都很温柔地和我说话。爸爸妈妈的爱,永远都是无条件的,无论你发再大的脾气,他们都会永远爱你” 。

生病的那段时间很难熬,但京祺仍然在坚持写作。而且她发现很神奇的一点是,当时自己每天都活在非常沉重的情绪氛围里,唯独在写作的时候会把自己抽离出来,“一写作就很舒服,恨不得写一天。

爱和创作本身让京祺慢慢走出来,回到北京生活,京祺养了一只可爱的边牧,每天在摆满娃娃的温馨房间里创作。


现在京祺每天还是会看自己作品的评论,她认为作者需要在读者的评论里面去发现自己的问题,“读者和数据永远是是最直观的,这两个反馈渠道,想进步就必须看。” 但在经历了那灰暗的一年之后,京祺也看明白了,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虽然这个病没办法除根,但是能挺过来的人我觉得都是非常强大的。”

京祺说她不介意把自己患过抑郁症的事情写到采访稿子里,她希望能给更多经历过这件事却不敢开口说的人一点鼓励,“人生是一个延续,很多事情不必走到一个死胡同里,生活本身就是意义。”

像生病等这些非常现实的经历,都会被京祺融入到小说里,读者经常留言“感同身受,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感觉说的就是我自己”,每当看到这样的评论京祺都会很有成就感,“我写的就是生活”。

走出了抑郁的泥沼,京祺希望自己能够在喜爱的领域一直“贪”下去,一边赚钱,一边写出更有价值的作品。“现在不敢想,但希望未来可以做一个和严歌苓一样有影响力的作家,用网文通俗易通的写作风格,带给更多人以人生启示。很多人看书就是图个乐子,但我更希望他们能在我的文字里有所得”。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