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为什么说粮食安全是“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我们团队最近这几年,鼓励市民在农村包地,很多人不理解,说这能解决多少问题?不是说这样就能解决问题,而是我们要借此提出一个带有倾向性的讨论——对消费主义的讨论。

我们曾经完成过一个粮食问题的课题,指出粮食安全叫做“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大量占有补贴的农户并不是生产者了,生产者只追求他的收益,没有理由要求这些高度分散的、没有多少抗风险能力的生产者来承担粮食安全的责任。消费者更不在乎,长期以来,消费主义大行其道,而且是那种粗放的消费主义。甚至连莱茵模式的那种强调Free footprint——粮食足迹、生态足迹,如何让消费者有这种消费责任等等,我们几乎没有见到多少讨论,也就意味着消费者通常不承担责任。

我们也有过“省长米袋子”、“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等这些说法,但是落实起来也很难。特别是在南方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弃耕撂荒、基本农田不能真正得到有效保护,这些问题是大量普遍长期存在的,并没有见到哪个人因此而承担责任。所以,生产者、消费者和调控者,三个方面都不负责任,大家互相之间也不存在激励相融。

尽管大家都认为我国粮食总量上不足,但在粮食的消费上却是高度浪费的。有很多媒体的报道,比如一个学校多少米饭、馒头等主食被浪费掉、扔在泔水桶里。大家没有任何愧疚感,同时因为这种浪费型的总量消费,而使我们大量使用了浪费型的生产方式,比如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客观上造成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特别是大城市郊区、经济发达地区土壤的毒化、水的毒化等等这些问题也非常严重。

所以,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不要简单的从现在一般报的统计数据上看,而是要更深刻地去认识到它有多重的复杂问题,引起对这些问题的足够重视,再看是否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有效的政策来加以化解。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