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担任美国申奥大使,为什么?

2005年7月6日,国际奥委会第117次全会在新加坡举行。

伦敦、巴黎、马德里、纽约、莫斯科,五个城市竞争2012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奥运举办权的争夺从来没有如此的激烈过,五个竞选城市中,有四个城市来自安理会的五常,唯一未参选的北京,则是因为刚获取2008年的举办权。

这也让2012年的奥运举办争夺战,更像是安理会大国的地缘博弈。

伦敦拥有英联邦国家的支持,巴黎拥有中北非国家的支持,纽约拥有中北美与大洋洲国家的支持,莫斯科拥有中亚与斯拉夫国家的支持,取代北京参赛的马德里,作为大航海时代的霸主,也拥有拉丁美洲国家的支持。

按照奥委会规则,五个国家开启了四轮“狼人杀”般的投票,每轮投出去支持票最少的一个国家。

由于势力范围的均衡,列强们的每一轮票数都大致相当。

对于法国来说,这是他的第三次申办,前两次分别败给了巴塞罗那(1992年)和北京(2008年),此次志在必得,国际奥委会对巴黎的评价也一直最高。

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出面拉票,大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巴黎申奥宣传片,极具想象力,将巴黎的美与体育运动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对于赢得此次奥运举办权,希拉克和法国民众也是信心满满。

虽然第二轮被“刀”了的纽约,会让大量美国票仓转投同为昂撒婊兄弟的伦敦。

但是第一轮被“刀”了的莫斯科,作为法国的传统盟友,第三轮被“刀”了的马德里,与法国同为拉丁语国家,两者基于外交传统和感情,都会投给巴黎。

因此,在最后一轮的进行当中,法国全国民众已经开始庆祝了。

可是19点48分 ,罗格正式宣布的时候,巴黎爆冷以50:54惜败给了伦敦,希拉克输给了布莱尔。

由于是电子投票器的秘密投票,究竟法国丢了哪三张选票成为了千古谜题,但是奥委会的投票机制还是可以聊一下。

国际奥委会权重最高的国家,是各有三张选票的安理会五常。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投票规则,申奥城市所在国的委员,在被选时均无法投票,因此,当各方势均力敌的时候,真正决定胜负手的,是手握三张选票的某神秘大国......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把时钟拨到2005年的新年。

纽约时代广场一百周年的倒计时仪式上,在小布什的盛情邀请下,中国跳水皇后高敏作为纽约申奥嘉宾之一出席。唐宁街10号的克莱尔,也亲自将在伦敦留学的斯诺克名将丁俊晖招至麾下申奥。

可是,当法国的希拉克邀请中国飞人刘翔作为申奥大使,却遭遇刘翔暗中婉拒,面对媒体的热议,体育总局竟然出面辟谣,解释刘翔只是法国文化大使,并非巴黎申奥大使。

没有搞到中国支持,法国只能请三名中国明星助选,俄罗斯制作了中文宣传材料的站台,西班牙则搞了马德里2012的中国扇子宣传片。

自戴高乐将军以来五十余年共进退的中法友谊,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无产阶级兄弟情义,半个世纪以来反分裂战壕里凝结的中西战友基情,都被撇在了一边。

因为自2001年小布什与布莱尔挑起反恐战争,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中国,与五眼联盟国家迅速进入蜜月期。

申奥大使,不仅仅是明星个人的荣耀,同时也是大国外交的赛场。

决定2012奥运会的两年后,2007年在危地马拉城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9次全会上,将票选2014年冬奥会的举办地。

奥地利与韩国的平昌、俄罗斯的索契,三家共同争夺举办权。

在神秘东方的默许下,一位老朋友普京聘请了花样滑冰国手陈露作为索契的申奥大使,另一位老朋友卢武铉则从北京选择了名将申雪赵宏博来支持平昌。

不出意外,没有请到中国国手助选的奥地利被首轮淘汰,在第二轮的投票当中,俄罗斯的索契击败了韩国的昌平。

巧合的是,与伦敦战胜巴黎一样,索契与昌平也是4票之差。

今天,谷爱凌在TIME100峰会上表示,将担任美国申办2030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的大使,并在采访中表示:“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选择代表中国”。

对于,我们不必做过多基于个人选择的解读,申办大使人选的背后,往往都有着国家的意志。

明年,在印度孟买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40次会议上,将从美国的盐湖城、加拿大的温哥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乌克兰的利沃夫、日本的札幌五个城市中决选。

中国的三张选票,也是花落谁家的重要胜负手。

现代奥运自举办以来就与政治撇不清关系,对此,政事堂尝试进行一些不负责任的猜测。

美国此举,既是为了提前锁定中国的三张奥委会选票,也是为了在摩擦台湾的过程中,维持中美关系,并向中国的精英阶层示好和拉拢。

而中国提前了半年,同意谷爱凌作为美国的申奥大使,如此早下注并不符合逻辑,这有可能跟几天后在香格里拉峰会上,我们要跟日本、美国和加拿大联军交锋有一点关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