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忌口有讲究

某日,治未病科来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欲调理身体。

据他讲述,三天前劳累后全身突然起了荨麻疹,瘙痒难忍,口服了自备的抗过敏药才改善。

他经常感冒咳嗽,家人炖鸡汤给他补身体,但每次吃完鸡却会咳嗽不停。

他平时胃口不太好,稍微多吃点就会腹胀,大便偏烂。

他偏嗜甜食,但一旦吃甜食却会自觉咽部痰液明显增多,咳嗽咯痰又会加重。。。

他是过敏体质,曾多次检测过敏原,对诸多东西过敏。

他还患有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是家常便饭,季节变化或吹风后便会喷嚏连连,严重时可致头晕头痛。

患者处在一个亚健康状态,诸多症状综合分析可归纳为肺脾气虚,总的治疗原则就是补益肺脾。

但结合他目前的情况需先清其体内导致荨麻疹的湿热邪气,后期再行补益之法。

即先祛邪再扶正,不然邪气未除便行补益,恐有闭门留寇之弊,也不利于补益药物充分发挥效果。

此外,对他反复强调,一定要忌口!一定要忌口!一定要忌口!

根据他的口述,很明显他要忌食鸡和甜食。

鸡性属风木,上焦病或外感病者忌食;脾虚者须忌甜食,甜食滋腻易碍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司,水液不归正化而聚湿生痰。

众所周知,中医治病非常讲究饮食禁忌,即老百姓常说的忌口。

“禁” 是“绝对不可、禁止” 之意,如肾炎患者禁高盐饮食、糖尿病患者禁高糖饮食等。

“忌” 是 “忌讳、应该避免” 之意,如痈肿疮疡的病人忌食鹅牛羊肉、海鲜等发物,否则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疾病恶化。

《金匮要略》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

但忌口又须合理,方有益于疾病的康复。中医忌口的内容比较广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饮食忌口

食物也有寒、热、温、凉之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与药物相比,虽食物的四气五味比较温和,但对某些疾病的康复还是不利的。

如热性病人或素体有热者,忌吃红糖、饴糖、辣椒、胡椒、姜、葱、蒜、韭菜、狗肉、羊肉、鹿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脾胃虚寒者,忌吃过于寒凉的食物,如绿豆、黄瓜、萝卜、马蹄、梨、西瓜、火龙果、螃蟹等。

又如,小儿支气管哮喘, 必须忌食鱼、虾、牛奶、蛋类等易致过敏的食物。因这些食物携带的过敏原进入人体后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某些物质,作用于支气管,会诱发或加重哮喘。

在治疗疮疡、肿毒、斑疹、溃疡等疾病时,“发物” 的忌口尤其重要

“发物”,一般认为如鸡头、猪头、海鲜、牛羊鹅等肉类,以及酒类、笋、芥菜等,还有调味品中的葱、椒、姜之类。

第二,食物相忌

某些食物之间、食物与药物之间也有配伍禁忌。

如牛奶忌同酸性食物一起进食,因牛奶、奶粉中的蛋白质遇酸则凝结而失去营养价值。

又如,豆腐不可与菠菜同食,因菠菜中含有较多草酸,易与豆腐中的钙结合生成不溶性钙盐,不能为人体吸收。

另外,某些食物与药物是否能一起进食也是有讲究的,如人参不可与萝卜同食,因萝卜所含的芥子油会减弱人参的补益效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