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老韩走遍中国,安徽篇十二宣城市

本文为走遍中国的长篇游记,每日更新,希望大家喜欢、关注、点赞并转发,谢谢!

(十七)宣城市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为安徽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东部与北部分别与浙江省和江苏省接壤,南部与黄山市交界,西部与池州市和芜湖市相邻。宣城市为安徽省辖地级市,市辖区1个,代管县级市1个,市辖县5个,人口276万人,面积12340平方千米。

宣城历史悠久,晋代析置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宣城县,1987年设立宣州市,2000年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地级宣城市。

宣城市地处皖南山区与长江沿岸平原结合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主要河流有青弋江等。皖赣铁路和宣杭铁路贯穿市境。

宣城市自古就有“皖南名邑”之美誉,绩溪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德县太极洞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并拥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和广教寺双塔(北宋),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山遗址(旧石器时代)、泾县水西双塔(宋)、泾县查济古建筑群(元到清),共六处。

敬亭山李白像

宣城市行程

2005年4月23日

黄山市黄山区→(70KM 12元)旌德县→(50KM 9元)绩溪县→(50KM 9元)旌德县

早点3元,午餐5元,晚饭3元,住 大众旅馆 10元。

2005年4月24日

旌德县→(60KM 10元)泾县→(50KM 10元)宣城市宣州区→(70KM 13元)宁国市

早点1.5元,午餐3元,晚饭4元,住车站旅馆 15元。

参观泾县北四军军部旧址和泾县水西双塔

2005年4月25日

宁国市→(70KM 12元)广德县→(60LM 10.5元)郎溪县→(7元)江苏南京高淳县

2009年3月10日

从杭州市来宣城市补戳,游览了广教寺双塔。

宣城火车站

宣城市站前大街

宣城市敬亭山

过去只知道“江南名邑”的宣城市是“文房四宝”中宣纸之乡,来到宣城市才知晓这里的敬亭山被称为“江南诗山”。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位于市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东西绵亘百余里,最高峰约316米,林壑深幽,逐成胜境。据记载历代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历赋诗,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浪漫诗人李白先后7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赞美;《宣城县志》称“敬亭(山)自谢(眺)李(白)相继赋诗,遂有名天下。”

随着历史的变迁,诸多名胜仅存广胜寺的双塔,位于敬亭山南麓,为罕见的仿唐代四方形宋塔。该塔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两座方塔东西对峙如门阙,塔各七层楼阁式,高约20余米,砖砌仿木结构,底层三面有门,以上四面开门,塔身砌有佛像、圆拱门等,塔内还嵌有宋代文学家苏轼楷书《观自在菩萨,如意陀罗尼经》石刻。

2005年我来宣城时,正在打听去敬亭山的路线时,大雨倾盆而下,无奈取消了行程。2009年再来宣城,上次已经打听好路线,直接乘公交来到敬亭山石坊前,不远处就是李白的塑像,这位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仙一生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也要踏着他的足迹,来品味一下“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

敬亭山石牌坊




广教寺双塔

我信步走向广教寺双塔,远远的看到它,就像一对相依而伴的姐妹,又俨然一对华表,让人肃然起敬。可一时又找不到入口,干着急进不去,后经过路人指点绕道走进双塔院内,又遭遇几只狗狂吠着扑将过来,我小心地躲避着它们,这狗看我对它的领地并无威胁就慢慢地平静了下来。狗不闹了,我就可以慢慢地欣赏这对姐妹花,这天下的事就是有太多的看不懂,有些地方稍有名气的景点就圈起来收高价,而身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双塔却无人售票,也无专人看护,难道真是藏在闺中无人识吗?

分开看双塔


竖看双塔

敬亭山现在是国家森林公园,我沿着公路一直往前走,但走了一阵也没进山,因下午要赶火车去黄山市,只好望着这座郁郁葱葱的江南诗山到此止步,调头返回。

敬亭山之路


广教寺大门

谢眺公园谢眺楼

宣城市内有谢眺公园,园内主要建筑是谢眺楼。谢眺(464-499年)是南朝齐的著名诗人,尤以山水诗著称。谢眺于南齐明帝建武年间(494年—496年)出任宣城太守,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曰“高斋”,在任期间理事、生活于此。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眺,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故该楼又被为 “谢眺楼”。谢眺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

宣城博物馆 梅文鼎像

梅文鼎(1633-1721)是清初著名的天文、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

梅文鼎天文学著作有40多种,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他还创造了不少兼收中西方特色的天文仪器。而梅文鼎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数学方面,他写了20多种数学著作。将中西方的数学进行了融会贯通,对清朝数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绩溪县龙川景区

绩溪县是宣城市的旅游热点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源远流长的徽州古文化的源头,素有“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之说。绩溪古香古色,是一座诱人的徽州民俗博物馆;绩溪文风兴盛,人才济济,历史上有明朝抗倭名将、兵部尚书胡宗宪,户部尚书胡富;清朝巨贾、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

2005年4月23日我从旌德县来到绩溪,目标很明确,就是去龙川景区参观胡氏宗祠。龙川距县城十公里左右,路上和同车的一对南京夫妇聊天,他们的目的地是伏岭,然后徒步旅行,说是所谓的“走徽商之路”,过去我只知道徽商从深渡码头乘船出徽州,这是头回听说还有另一条步行的路线。据说绩商是徽商中的一支劲旅,宋代已颇具实力,以经营徽墨、茶叶、菜馆、国药、土杂山货等,绩溪人凭着踏踏实实的作风小本经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明清时最为鼎盛。

还没来的及打听他们的线路,班车就到了龙川,参观的人很多,但散客很少,以旅游团为主,门票也是天价58元。票价贵的让人难以接受,但想到安徽游一路走下来,从黄山的古民居、老街、牌坊、水利工程,就差祠堂了,还是挺有代表性的,况且还是胡 的祖祠。据说胡氏祠堂始建于宋代,后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胡宗宪进行过一次大规模修缮,清光绪4年(1898年)重修。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600多件各类木雕为最,受到游客的青睐。

龙川景区门票

胡氏宗祠

宗祠坐北朝南,三进七开间,总面积1564平方米,前进为重檐八角的高大门楼,俗称“五凤楼”,门楼前后两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上雕刻着精致图案。门楼后面为天井,由20根石柱同20根月梁衔接,排列在天井四周,擎起东西两廊和前中两进的南北房檐。中进为祠堂正厅是宗族后裔举行祭奠的地方,由14根围粗达1.66米的银杏树圆柱架着大小19根冬瓜梁构成。每根屋梁两端皆配有椭圆形梁托,上雕有彩云、飘带,中间分别缕成龙凤狮虎。正厅两侧各为高达丈余的落地窗门,每扇窗上截有镂空花格,下截是平板花雕,内容以荷为主体,间以水禽。后进是寝室,窗门雕刻的全是花瓶,采用浮雕和浅刻技法。仔细观看这些雕镂精细,玲珑剔透的装饰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这胡氏宗祠确实为徽派建筑的珍品。

绩溪胡氏宗祠



奕世尚书坊

奕世尚书坊是为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建,建于明嘉靖41年(1562年),为四门三柱五楼,通高10米,面宽9米,进深3米,系花岗岩和茶园石搭配凿制而成。石坊流檐飞脊,斗拱花翅,图案优美,立体对称,是徽派石雕的精品。

绩溪龙川明代石坊

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

泾县位于宣城市的西南部,新四军军部旧址坐落在泾县西25公里的云岭,是一处保存较好的革命旧址,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首脑机关驻扎于此,指挥华中敌后各抗日战场的新四军部队,从“七七事变”到“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2005年4月24日我从旌德县来到泾县又转车到云岭,云岭南依青弋江,地处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带,地势险要,风景秀丽。新四军军长叶挺曾写诗赞曰“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叶挺铜像威武地矗立在司令部旧址旁,基座上铭刻叶挺手书“抗战到底”。

北伐时期叶挺曾任骁勇善战的“铁军”指挥员,抗战时期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后入狱五年。在狱中作《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铜像和新四军军部旧址门票40元

新四军军部旧址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水西双塔

参观完新四军军部旧址回到县城就去游览位于城西白云山麓的水西双塔,即大观塔和小方塔,皆为楼阁式砖塔,大观塔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为七层,内室为十二层,全高45米;小方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平面方形、七层,全高21.3米,大观塔威武雄壮,小方塔纤细灵巧,一片片松树和翠竹中若急若现,相映成趣,水西双塔对宋代佛塔类型及结构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大观塔

小方塔

水西双塔

李白趣事

诗仙李白一生为寻访名山胜水也来过泾县,有一个小故事被传为佳话。传说泾县豪士汪伦邀要李白来游览作客,邀请书上说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却不见桃花也无酒家,汪伦忙说:“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以外有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指这酒店的老板姓万,并无万家。”李白深感汪伦的情意,临别时写下了动人的诗篇《桃花潭绝句.赠汪伦》“李白乘舟欲远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泾县县城远景 水西双塔

泾县水西双塔门票 32元

旌德县文庙

旌德县文庙始建于宋朝,几经战火,现存建筑建于清代,风格为典型的徽派建筑。为旌德县明清以来尊孔祭孔的场所,又称圣庙、孔庙、夫子庙,所处的位置在县城中心,县府之左,以表示它的显赫和威严。

旌德县文昌塔

宣城市通关文牒

宣城市政府

宣州区:宣城市辖区,人口85万人,面积2533平方千米,2000年设置宣州区。

宁国市:宣城市代管县级市,人口38成人,面积2447平方千米,位于宣城市的南部。

东汉始置宁国县,县名意取“邦宁国泰、物阜民安”, 1997年撤县设立宁国市。

郎溪县:宣城市辖县,人口34万人,面积1105平方千米,位于宣城市的东北部。

北宋始置建平县。1914年改设郎溪县,以县境主要河流郎溪河命名。

广德县:宣城市辖县,人口51万人,面积2165平方千米,位于宣城市的东部。

东汉始置广德县,取“皇恩浩荡,帝德广大”故名。曾先后改为桃州、绥吉县、广阳县、广德州,1912年复设广德县。

泾县:宣城市辖县,人口35万人,面积2059平方千米,位于宣城市的西部。

汉初置泾县,青弋江上游古称泾水,县因依水而得名。

旌德县:宣城市辖县,人口15万人,面积905平方千米,位于宣城市的南部。

唐始置旌德县,县名取“旌德礼贤,教化之首先”句首二字命名,1958年并入绩溪县,1961年复设旌德县。

绩溪县:宣城市辖县,人口18万人,面积1126平方千米,位于宣城市的南部。

绩溪古名华阳镇,唐置绩溪县,据《元和郡县志》载:“此县有乳、徽二溪,并流离而复,有如绩焉”故名绩溪。

走过安徽省,下集走进福建省。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