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制定者竟是一位经济学家

惊奇!拼音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那大家知道对我们这么重要的汉语拼音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告诉大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是不是很意外,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国的汉语拼音发明者是一位经济学家,听上去是不是很奇幻。


那么,为什么要发明汉语拼音呢?它又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呢?它的发明者又是谁呢?


照片这位名叫周有光,当年汉语拼音的主要制定者,因此很多人称他为汉语拼音之父。


那他是怎么成为经济学家的,又是如何发明的拼音的呢?我们先从周有光的转折点说起。


周有光190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在17岁时,他考上了上海的一个圣约翰大学,这所大学被称为“东方哈佛”,能进这所大学,他的未来一片光明,但是面对这样的学校,周有光说:我不去。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没钱。


他考上大学的时候,正是家中最贫困的时候,于是懂事的周有光放弃了这所大学,改去了南京的一所免学费的师范大学,然而正当周有光准备去南京时,情况发生了新变化,当时周有光的姐姐的同事,听说他考上了圣约翰大学而不去时,说:你们真是糊涂,考圣约翰比考状元还难,哪有考取了不去的道理。


就是这么一句话,点醒了周有光的姐姐,最后,周家人咬咬牙,决定借钱给周有光上这个大学,最后,周有光顺利进入了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起来。然而没过多久,剧情又有了出人意料的新发展。


欠了一身债,好不容易去了圣约翰大学的周有光竟然闹起了退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当时发生了“五卅惨案”,引发了全国的反帝浪潮,学生群体异常激愤,圣约翰大学的学生也准备参与大游行,谁知竟然遭到校方的阻止,致使很多学生愤然离校,这些人里面就有周有光,辍学,欠债,无业,周有光的人生仿佛坐了一趟过山车,从最高点跌入最低点。


不过,老天爷在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会开上一扇窗。虽然周有光的学业出现了麻烦,但是他的爱情花却盛然开放,在经历八年爱情长跑后,周有光与恋人张允和结婚了。


之后,他们一起远赴日本,转学语言文学。


两年之后,周有光结束日本的留学之旅,回到中国,就在此时,周有光的人生又迎来了一个转机,他得到了一个去美国工作的机会,正是这次美国之行,让他见到了一个大人物,谁啊?爱因斯坦!这又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呢?


在纽约安顿好后,周有光的一位好友叫何廉找到了他,当时何廉正在普林斯顿大学做教授,与爱因斯坦正是同事,有一天老友聚会,闲聊之时,何廉告诉周有光:我那个同事爱因斯坦他有很多的空闲时间,他特别想找人聊天,你愿意去吗?周有光说:当然了,能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聊天,我非常愿意,我现在就去。


最后,何廉真的带着周有光去找到了爱因斯坦,一开始两人造成了大型社死现场,搭不上几句话,冷了一会场后,爱因斯坦说了一些话,对周有光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说:我明白你心里的想法,你不用刻意没话找话,虽然我在和你聊天,但我的脑子却没有停止休息,可你却在白白地浪费时间,我告诉你,人的差异就在业余,每个人的业余时间都很充分,我计算过的,任何人从出生到60岁,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实际上工作时间并不是很长,平均大约只有13年,而业余时间基本上有17年,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完全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听完爱因斯坦的话,周有光犹如醍醐灌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凭借自学学到更多知识。后来国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49年上海解放了,解放八天后,周有光就毅然放弃了自己在美国的好前程,回到了上海,他觉得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经济学,正是报效祖国的好时候。回来后,周有光一边任新华银行的秘书长,一边在复旦大学经济所任教。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这个经济学教授突然接到了全国语言文学改革会议的邀请,为什么呢?因为周有光业余时间就爱研究语言文学,经常在上海发表各种文章。


让他没想到的是,会后胡愈之找他单独谈话,内容把他吓了一大跳,当时成立了一个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央想让他转行到那工作。


就这样,周有光就留在了北京,负责汉语拼音的起草工作,这个工作的核心工作就是拼音用什么字母呢?


有人说,既然是中国的汉字,自然就是用中国的字母,而当时还是苏联提出希望和中国共进步,用斯拉夫字母,而周有光则都没有同意,他提出用拉丁字母,原因是通过对比了各种文字的特点,他觉得拉丁字母的社会性流动性最大,采用这种字母才能够真正的与世界接轨,确实,周有光的分析确实有道理,世界三大字母体系: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和斯拉夫字母,西方大部分国家用的是拉丁字母。


不过改革呢,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即便是最好的选择,也仍然有反对的声音,自从决定采用拉丁汉语拼音化后,不断有人找到周有光提出反对意见。最后还是毛主席说可以才得以实行。


确定大方向之后,周有光就开始了具体的制作工作,就在这个实施阶段,又碰到了新的难题。


我们知道,中文博大精深,很多字读法都不止一个,而字母只有26个,周有光就发现好像不太够用,于是,琢磨来琢磨去,在多方搜集资料后,周有光提出一个解决办法,要不再加字母吧。没想到,这又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有人觉得加了以后外国人又不懂,还不如不加,文字组经过激烈讨论,还是决定不加了,尊重拉丁字母的体系


而英文字母就属于拉丁字母的一种,也就是说我们的汉语拼音方案借用的就是英文字母,那既然是英文字母,怎么和英文字母的差别那么大呢?简单来说,我们先有语音,后来才有拼音,就是说字我们都会读,但不会用拼音写出来,所以我们是根据读音开发出的拼音读法,自然跟英文字母不一样。


1957年10月,周有光和同事们捧出了三年来的辛苦结果——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


有专家估算过,汉语拼音不仅使汉字有了规范的读音,还使学龄儿童能够提前阅读,而现代汉语拼音的成功创立,还使得西方字母变成了中国汉字的一部分,从此中国再也不需要和其他非英语国家一样设立专门的电脑输入键盘了。


这一切都要感谢周有光,当然,除了感谢周有光,我们更要学习他身上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