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的歌坛,正在剧变的两岸三地


1997年,


克隆羊多莉诞生,


台湾乐坛魔术师张雨生车祸去世,


爱情史诗《泰坦尼克号》全球上映,


重庆成为直辖市,


香港回归。



25年过去,华语乐坛怀旧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港乐也不能免俗。《声声不息》还在香港乐坛的辉煌年代翻找贝壳里的珍珠,这无疑提醒我们,也许今天音乐圈的形态已经让一部分人感到不适,宁愿沉浸在过去的美好时光里。


千禧年前的香港,正经历着电影与音乐黄金年代的余晖,台湾巩固着华语流行中心的地位,内地市场也逐渐成长,慢慢成为港台与本土歌手竞逐的舞台。我们不妨回忆一下97年的乐坛,来看看那些归隐的天王歌后和正在崛起的新星。


/


1992年,四大天王正式走到台前,也宣告香港乐坛正式走向了个人魅力大于一切的娱乐时代。创作歌手活在偶像光环之下,没有人能真正对四大天王造成实质性的的影响。



黎明在新世纪之后谈及四大天王的影响,他也感触颇深:“当年的四大天王也对于整个香港乐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长达10年的时间我们四个人包揽了大部分的奖项,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后果,不如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所以后来我决定退出颁奖礼。”


从1997年的劲歌金曲颁奖礼获奖名单上,也可见一斑:


十大金曲


《只要为我爱一天》黎明

《欢乐今宵》古巨基

《星梦情真》陈慧琳

《爱的呼唤》郭富城

《我有我天地》彭羚

《爱是永恒》张学友

《好朋友》梁汉文

《亲密关系》郑秀文

《我的天我的歌》许志安

《真生命》刘德华


主要奖项


最受欢迎男歌星奖:郭富城

最受欢迎女歌星奖:郑秀文

金曲金奖:《只要为我爱一天》黎明

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男歌星奖:张学友

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女歌星奖:王菲


最受欢迎国语歌曲奖:


金:《中国人》刘德华

银:《原来你什么都不要》张惠妹

铜:《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王菲


最受欢迎新人奖:


金:谢霆锋,银:张惠妹,铜:DRY


四大天王稳稳锁定香港最权威流行音乐奖项获奖名额,霸占乐坛影坛电视屏幕,与此同时,陈奕迅、古巨基、谢霆锋、郑中基等新生代歌手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旧王心生退意,新王在暗处蛰伏,香港乐坛暗流涌动。



1997年,谢霆锋正式踏入香港娱乐圈,此时的他未满18。首张专辑即取得全港前三名的成绩,影坛也不遑多让,主演了为他量身定制的古惑仔前传《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横扫当年几乎所有乐坛颁奖礼上的最佳新人奖项,甚至捧到金像奖最佳新人的谢霆锋,隐隐有老天王双栖发展的味道。



顶着“太子基”名号出道的郑中基,也是当时颇受关注的新星。他在1997年频频出击,在香港发行首张粤语专辑后又跑到台湾发行国语唱片,连发3张,数量和质量兼具,一下就打开了知名度,一度被誉为歌神张学友接班人。


同是全香港皆知的星二代,谢霆锋和郑中基一个被冠以“四大天王终结者”的名号,一个被誉为“歌神张学友的接班人”,却又有类似命运。在成为明日之星的路途上,两人先后经历“顶包案”和“醉机事件”,复出之后的两人已不具备成为天王的口碑基础,纷纷淡出乐坛转而专攻电影发展。


在四大天王主动将位置让给歌坛实力新人的时候,谢霆锋不是唯一受益者,有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在乐坛颁奖礼上分一杯羹,苏永康、张卫健、许志安、梁汉文等人也曾用一首首经典歌曲引起我们的关注。



有人欢喜有人愁,1997年,李克勤在红馆演唱会滑铁卢打击之后,颓势不止,干脆直接跑到TVB担任足球赛事主播;黄凯芹与经纪公司的矛盾不可调和,远走加拿大另寻出路;吕方甚至到了无法开工的境地。



女歌手们的格局同样复杂,梅艳芳领衔的天后阵容包括陈慧娴、叶倩文等人早已功成名就,林忆莲因为与李宗盛的结合转向台湾发展,乐坛颁奖礼上风光无限的正是王菲、彭羚、郑秀文这一班新天后。



为家庭与娱乐圈若即若离的关淑怡,多年媳妇熬成婆以后,她没坚守岗位,而是选择放空自己,但是等到回归的时候,却发现乐坛已经变了天,当年与她同台竞技的王菲等人都已有了“天后”的名号加持,冒出来的新人梁咏琪、陈慧琳、杨千嬅们也已经成功占领了山头。


/


港台音乐,台湾当然是不可忽视甚至更闪亮的一部分。


1997年,台湾的金曲奖举办到第八届。相比香港的劲歌金曲奖,这个华语世界的“格莱美”,因为更包容的态度和对音乐本身更纯粹的关注,逐渐成长为全球华人音乐的最高级别颁奖典礼。两岸三地的歌手皆以被提名入选为荣,能够摘得奖项的更是凤毛麟角,一旦获奖基本就成了音乐生涯的最高认可。


这一年的金曲奖颁奖礼上,齐秦凭借专辑《丝路》,力压伍思凯、童安格、张信哲和歌神张学友,摘得最佳男歌手。齐秦名声在外,不为人知的是齐秦主导的虹乐队也刚好成军10周年,这个带有强烈实验性和理想性的队伍,随着齐秦走上巅峰,也面临着主流和艺术的甜蜜烦恼。


老牌天后张清芳则从辛晓琪、许茹芸、许景淳和唐娜等一众女歌手中脱颖而出,卫冕最佳女歌手,这也是她第三次摘得这项金曲奖的桂冠。年度最佳新人奖是彭佳慧,最具分量的特别奖项颁给了民歌运动中走出来的音乐大师李泰祥。



除了收获,1997年还有失去。深秋时节的某个凌晨,台湾歌手张雨生在驾车返家途中,因疲劳驾驶发生严重车祸,前途一片大好的音乐巨子随风而逝,时年31岁。



张雨生作为创作型歌手,与绝大多数只作情歌芭乐的流行音乐人不同,他的音乐主题包罗万象,时常充满对社会的尖锐批判和温暖的人文关怀,音乐风格本身也十分多变,始终坚守着他的音乐理想和艺术抱负,在短暂的音乐生涯中贡献诸多经典。他的英年早逝,可以说是华语乐坛最大的损失之一。


张雨生除了个人生涯,作为音乐导师也成绩斐然,曾为伊能静、陶晶莹、张惠妹等人制作专辑。1997年,张雨生为张惠妹量身打造了两张音乐大碟,一举打破当年台湾女歌手唱片销量纪录,从新人王到天后,张雨生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为阿妹铺平道路。他的《大海》和她的《听海》,直到今日都是KTV里的热门曲目。



在张惠妹还处在新人与小天后的过渡期时,一位重要的女歌手李玟,已经在台湾歌坛奠定了她年轻、活力、洋派的舞曲风格与CoCo式R&B唱腔,早年在香港出道的她,在1997年又杀了个回马枪发行她唯一一张粤语专辑,取得不俗销量。



素有华语乐坛RNB开创者的陶喆,也是在1997年才从幕后转向台前,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此前他曾为张信哲、陈淑桦、杨采妮、郑中基等人制作专辑,这一年他发行了亲自担纲制作人的首张专辑《David Tao》,将RNB曲风与台湾本土歌谣结合,为台湾流行音乐注入新鲜血液。



香港有四大天王,台湾也有四小天王,吴奇隆、林志颖、苏有朋、金城武成为当红霸屏小鲜肉。与之相对地,迪克牛仔、动力火车作为老腊肉代表,大器晚成,脱颖而出,他们沧桑而又明亮的声音划过那个年代的夜空,甚至抢滩香港和内地市场,为鲜肉纵横的华语乐坛增加了一抹亮色。



伍佰也是那年不可忽视的歌手,专辑《摇滚·浪漫》在台湾地区累积销售超过70万张,被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评选为十大专辑,也获得了第四届华语榜中榜Channel [V] Billboard亚洲杰出创作歌手奖。



如此多新老明星中,有人凭借一首歌成为台湾最火的歌手。当年的任贤齐一首《心太软》爆火全岛,迅速在两岸三地打开知名度,这张专辑全国销量创下2600万张的记录,此后推出的《爱像太平洋》,成为台湾实体唱片工业史上最后一张破百万的专辑。



星光璀璨之下,有一颗巨星正在酝酿。周杰伦在1997年还是刚刚踏入音乐圈的无名小卒,他被吴宗宪发掘后,在唱片公司担任音乐助理,写给刘德华和张惠妹的《眼泪知道》和《双节棍》,被无情退稿。这个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转变了他,周杰伦没有去迎合一成不变的主流乐坛,而是干脆自己献唱,在各式风格与中国风的结合中越走越远。没有人能预料到,张雨生之后最具想象力的创作歌手正在蓄势待发。


/


相比香港和台湾的熠熠星光,1997年的内地乐坛略显佛系。



天后王菲本在香港风生水起,为了与窦唯的爱情,选择回内地发展。粤语小专辑《玩具》后是第一张国语专辑《王菲》,这两张大碟都是流行音乐史上的留名之作,《暗涌》《约定》《人间》《闷》都是当年风靡一时的流行金曲。



那时的窦唯如日中天,摇滚正盛,零点乐队发行了《爱不爱我》,今日华语乐坛“半壁江山”汪峰还籍籍无名,鲍家街43号坐拥来自顶尖音乐学府的乐手,挣扎数年,终于签约一家北京唱片公司,推出同名专辑。



广东歌坛经历10年的酝酿、发展和辉煌,终于迎来退潮。岭南歌坛作为早期内地流行乐坛的中坚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褪去光环,歌手纷纷离巢北上发展,北京接棒广东,成为内地流行乐坛的大本营。



1997年,毛宁签约索尼唱片,杨钰莹宣布淡出歌坛,此后两人各自身缠的绯闻,震惊全国,曾在90年代红极一时的“金童玉女”,随着广东歌坛的退潮,和娱乐圈的更新迭代,逐渐隐匿到历史的尘埃之中。



当今音综始祖级导师刘欢,在97年稳据内地乐坛一哥位置,推出了他的精选辑《记住刘欢》,销量迅速突破四十万张,并成为大陆原创音乐史上CD销量最高的专辑。


音乐往往能记录社会大事件,刘欢的公益歌曲《从头再来》成为国企改制、职工下岗大潮下的时代注解,无数人伴随着这首歌从头再来,开启了又一个职业生涯。



同年,刚出道的孙楠,还不具备冲击乐坛一哥的资本。他第一次登上春晚,参与了歌曲大联欢《公元一九九七》的演唱,其中还有来自香港的天后彭羚,与孙楠同期出道的“歌王”韩磊,以及当时已经红的田震。



80年代末从“西北风”歌曲中走出来的田震和那英,经过90年代上半叶的积累,在一众女歌手中异军突起。1997年,两人都有了竞争一姐的潜力,但促成两人上台的直接事件,则是内地歌坛“大姐大”毛阿敏被曝出导致形象一落千丈的偷税漏税丑闻。



以一首《青藏高原》广为人知的韩红,在97年还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刚以歌手的身份正式发行首张个人专辑《雪域光芒》,迈入歌坛。


而《青藏高原》的原唱李娜,在这一年皈依佛门,退出歌坛,令人唏嘘。



付笛声任静的《知心爱人》、陈明的《快乐老家》、田震的《干杯朋友》作为歌比人红的典型,传唱一时。


那年的内地乐坛,没有港台的明争暗斗,更没有香港个人魅力大于一切的天王天后只手遮天格局,正处在繁荣前的积蓄期。


/


1997年前后,香港音乐乃至整个娱乐业走入衰落期已不可避免,华语乐坛即将进入被台湾音乐疯狂输入的时代。在台湾这一阵青春风暴下,内地音乐圈也开始耳濡目染,选秀与原创音乐人层出不穷,共同组成了千禧年后十年的乐坛格局。


旧王退去新王登基,在周林王陶为首的年轻力量冲击下,华语乐坛在港乐余晖里进入另一个灿烂十年。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