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无限接近”造车!俄媒:中国半导体独立进展取得突破

目录:

1、俄媒:中国半导体独立进展取得突破

2、华为,“无限接近”造车

3、风向突变!拜托客户下单填充晶圆代工产能?

4、芯片交期总体下降1天,短缺问题略有缓解

5、俄罗斯推出采用自研主控芯片的SSD,速度可达1.5GB/s

6、三星暂停拉货对韩系PCB厂冲击大




1、俄媒:中国半导体独立进展取得突破

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媒体近日称,在半导体市场的竞争中,美国无法立刻禁止向中国提供以最先进制程工艺生产的元器件。中国深深植根在这个行业的全球分工和全球供应链中。特朗普有过一段不成功的经历:当时,美国试图限制美国先进芯片制造商与中国制造商(比如中兴通讯)合作,结果却给美国公司带来损失和产品销售问题。


所以,拜登政府的长期目标是把供应链转向美国及其附庸国,逐步把中国排挤出去。

目前,中国电子工业的总体形势是有利的。中国的半导体相关企业总数达到约35万家。其中,约34%的相关企业从事批发零售贸易,28%从事研发和技术服务,23%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近几年,相关企业年增速在30%以上。


不过,中国制造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能令行业发展面临困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自主生产的极紫外(EUV)光刻机,一些重要耗材严重依赖进口。


据统计,2021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市场规模近300亿美元,半导体材料的市场规模达到119亿美元。


这两个市场都以外国厂商为主,中国半导体设备的总体国产化水平不足15%。在耗材方面,光刻胶(光刻的必要材料)的自给自足水平在5%左右,高级光刻胶完全依赖进口。


现在,这方面的情况正在改善。依靠国家培育自主产业的积极措施,中国企业扩大了设备和材料生产类目。在光刻设备领域,本地制造商占据了一定的国内市场份额。中国晶瑞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测试自己的新型光刻胶,计划于不久后开始批量生产。


随着越来越多用于生产芯片的中国产品通过客户检验并获得订单,本地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制造商实现了总体增长。


近年来,中国在完全技术独立方面(不仅独立于美国)取得突破。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将于不久后推出28纳米深紫外(DUV)光刻机。中芯国际已经掌握了生产14纳米芯片的FinFET先进技术。


通过发展电子工业,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逐步增长。去年,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价值312亿美元的芯片中,本地企业生产了价值123亿美元(39.4%)的芯片,占国内芯片市场(1865亿美元)的6.6%。其余产品来自在中国大陆投产的境外公司: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联华电子等。


据美国集成电路研究公司预测,到2026年,中国本地芯片制造业规模将增至582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规模(7177亿美元)的8%。


目前,中国正在顺利解决光刻设备和所有热门类型芯片的自给自足问题,并接近在半导体产品生产方面实现(当今世界最大限度的)完全技术独立。(芯头条)




2、华为,“无限接近”造车

在华为发布会上市

在华为商城预订

在华为体验店展车

但“华为不造车”

“华为大法”有多香?关注汽车股票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一家车企一旦有机会和华为产生关联,股价大概率就会一飞冲天。这使得华为在汽车行业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


两年前,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的华为EMT决议称: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此后,包括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等多款带有“华为概念”的车型快速获得市场热度,但也快速被市场遗忘。


华为此前三番四次声明不造车,但与汽车制造业的密切交叉却令人浮想联翩,甚至有消费者在购买了相关概念车型后“手动”换上华为车标。在这样的千呼万唤之下,AITO品牌来了。


7月4日,在华为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AITO品牌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二款产品——豪华智慧大型电动SUV AITO问界M7,全国建议零售价为31.98-37.98万元。官方称,问界M7由华为深度赋能,搭载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带来6座大空间、AITO零重力座椅和全新升级的HarmonyOS智能座舱。


问界M7的上市发布会不同于其他新车发布,这款车型是在华为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正式上市的。在这款车型发布之前,华为先发布了手机、手表、随行WIFI以及全屋智能等多款产品。事实上,问界M5的发布也是这样一个流程,当时还被质疑“用发布会一半的时间发布一款非华为产品”到底是怎样的考虑。


所以问界M7虽是金康赛力斯的车型,但无论是上市前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多个场合的反复提及,还是与华为其他产品一起发布,都给了消费者一种强烈的感觉:这就是华为的车型。“华为主导的占比太高,而赛力斯,怎么看都像一个代工厂。”有业内人士坦言。


实际上,在华为不造车的宗旨下,AITO品牌虽然已经无限接近华为的“亲儿子”。但无论是问界M7还是此前推出的问界M5,都还不能体现出华为的“火力全开”——华为引以为傲的ADS高阶自动驾驶,并没有出现在这两款车型的配置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宣称华为不造车的文件签发日期为2020年10月26日,但声明末尾显示:“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

图片来源:微博@余承东


也就是说,未来华为亲自下场造车也不是没有可能。余承东在汽车圈的活跃也很难让人相信,华为真的无意于造车。真若如此,AITO问界M7还香吗?


“灵魂赋能”


有关于华为、百度等企业为汽车提供技术支持的讨论,业内由来已久。最著名的一次是2021年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所言,“上汽很难接受单一供应商提供整体方案。这样会变成‘他是灵魂,我是躯体’。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体量庞大的上汽有底气说出这番话,但对于其他车企而言,有时候相较于生存危机,灵魂或许不那么重要。


有了华为的“灵魂”,尽管车市一片惨淡,但AITO问界M7还是取得了开门红。


“在华为和赛力斯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赋能下,AITO品牌创造了新品牌单车型最快交付破万的记录,6月份单月大定破万再创新高,已经成为成长最快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余承东表示:“随着问界M7的到来,将有更多人体验到AITO带来的全新智慧出行体验。”


据称,新车开启预售之后,AITO APP一度出现宕机,预售4小时订单即突破2万台。华为与小康集团合作的上一款车型,问界M5在刚刚过去的6月也完成了7021辆的交付量。


此次推出的AITO问界M7,几大卖点也相当惹人关注。

图片来源:AITO

作为大型SUV,空间一定要足。不同于以往一谈车内空间必说车长和轴距,问界M7引入“公摊”面积的概念,称“用更少的‘公摊’把更多空间留给用户,重新定义六座大空间”。其实现路径是独创的六合一增程器动力总成让乘员舱前向空间得到拓展,使纵向长度达2605mm,空间转化率达到92.4%。


在智能化方面,手机生态上车是一大亮点。HarmonyOS智能座舱再次进化,新增的超级桌面功能让手机应用直达问界M7车机,用户可以通过大屏操作手机应用,软件界面会根据屏幕自适应,方便利用大屏编辑微信文档或利用车载摄像头拍摄手机Vlog。“HarmonyOS智能座舱是全世界最好的智能座舱,没有之一。”余承东在新品发布会上大赞其智能座舱的产品。不过遗憾的是,华为引以为傲的ADS高阶自动驾驶并没有出现在这款车型的配置上。


这也被一些网友和业内人士解读为,华为为自己下场造车留下的“杀招”。


尽管问界M7是一款SUV,但官方称其舒适性比拟MPV。如后排座椅靠背支持六档至多33度调节,并配备独立音响、空调出风口、照明灯等配置。业界首个商用的AITO零重力座椅采用零压感知人体工学设计,打造压力分布超均匀的座椅靠背坐垫,比平躺的座椅可以更有效缓解身心压力与疲惫等。


在华为概念加持下,合作伙伴小康集团如今已经坐拥千亿市值——截至7月7日收盘,小康股份最新市值已经达到1106亿元。这家已经36岁的老牌车企,从未有过如此风光。


在这样的背景下,失去“灵魂”或许也不是太难接受。


“旧人”之痛?


但是,问界M7的火爆,却再一次刺痛了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的车主。


一年前,因华为概念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买单的车主如今大喊“被抛弃”。“我们SF5的车主只希望能对陈旧的车机进行升级,付费升级也可以接受。”一位SF5车主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其25万元购买的车型仅仅一年之后在二手车市场仅值13万元。“如果知道SF5这么快就被华为抛弃,我当初是不会选择这款车型的。”


2021年4月,SF5刚推出时也曾风光无限。根据彼时信息,SF5开启预订后两日订单就已突破3000辆。不过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4月至11月,赛力斯SF5销量分别为129辆、204辆、1097辆、507辆、715辆、1117辆、1926辆、1385辆,共计7080辆。


2021年12月,首款华为“鸿蒙”汽车——“AITO问界M5”正式发布之后,赛力斯SF5就已经走向“事实性停产”。据称,AITO问界M5发布半个月之后,全国大定订单就已经超过7000台。这也使得SF5更无存在的意义。


同样陷入尴尬境地的还有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


一年前,这款车型凭借上海车展前的高精度无人驾驶路试视频赢得了全网轰动,但量产交付日期却拖了将近一年。近日,北汽蓝谷在回答投资人提问时表示,“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已上市,目前产品正在陆续交付,相关工作正在按计划开展”。根据目前信息,这款车型或于7月开启面向全款及大定用户的交付,并将于8月率先上线囊括城区、高速、泊车等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但这款红极一时的车型,如今却没了热度。车型量产进度太慢,磨掉了市场的大部分热情。也让最先拿到华为红利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错过了市场机会。


对比问界M7眼下的烈火烹油繁花似锦,无论是SF5的车主还是其他曾经主打华为概念的车型,难免都有几分被“打入冷宫”的错觉。


更进一步?


今年以来,AITO问界已经接连推出两款车型,对于汽车制造来说,速度已经很快。


华为在汽车圈动作频频,让人不免揣测,汽车业务是否会成为华为业务的下一个支点。根据Omdia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2021年的手机出货量已降至3500万部,较2020年下降81.6%,而其全球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5% 下降至2021年的约3%。


智能汽车被视为当前的风口,这从近年来跨界造车的火热程度不难看出。


2021年,同样作为手机行业的头部品牌,雷军亲自领军小米官宣造车。但造车也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已经有一众企业家“倒在了自己造的车前”。罗永浩在重新投入创业洪流时,也犹豫过是否选择造车,但最终他选择了AR,被众多网友评论为“躲过一劫”。


在7月7日的一场汽车论坛上,余承东称,华为在汽车上投入很大,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目前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但在汽车赛道,华为依然野心勃勃。


发布会上,余承东在产品介绍时提及赛力斯全新凤凰工厂即将开启交付,交付后赛力斯两座工厂的年产能将超过30万辆。而在今年年初,余承东就曾表示,2022年华为计划到年底,先用一千家店来卖车,假设每个店每个月可以卖30台车,月销量便能达到3万,今年华为就可以实现30万辆的销售目标。


与此同时,根据首创证券研报,今年市场将迎来多款华为深度合作车型交付,包括问界M5、极狐阿尔法S HI版、问界M7、阿维塔11等,同时,华为hicar车机系统已实现对超过150款车型的支持。


从产品来看,AITO品牌问界M5、问界M7是目前最接近华为“亲儿子”的存在,华为造车的边界也愈发模糊。


在问界M7推出之后,更多的人对于华为是否会亲自下场造车津津乐道。毕竟,到明年华为不造车的承诺就即将过期。去年4月,前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曾谈到,ADS在新车上的导入周期至少要24个月;一般传统主机厂在单个车型的平均研发时间为2-3年。从这一周期来看,华为三年不造车的说法或许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但消费者已经迫不及待,电商平台上,抠标换标套装一应俱全,许多购买华为概念车的消费者已经“手动”换上华为车标。在这样的众望所归之下,华为造车,或许会迎来“黄袍加身”的一天。(中国新闻周刊




3、风向突变!拜托客户下单填充晶圆代工产能?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调查指出,随着近期多项周边零组件展开库存调节,晶圆代工厂已浮现砍单潮,下半年稼动率正式滑落,又以8英寸晶圆制程节点下滑恐最明显。预估下半年整体8英寸厂产能利用率将落在90%—95%,有的消费产品偏高的晶圆代工厂可能面临90%产能利用率的保卫战。


业界也指出,晶圆代工去年供不应求,客户必须上门求产能,目前风向改变了,晶圆代工业务需拜托客户下单填产能了!


半导体业表示,晶圆代工厂今年大部分产能几乎都跟客户签长约,也维持比去年高的价格,并收取一定成数的保证金,签长约的客户若砍单,可能要面临保证金遭没收的风险。以目前市况而言,包括台积电、联电、力积电、茂硅、汉磊等晶圆代工厂,第3季都能持续成长,第4季较有挑战,但全年仍比去年好。


市场调查机构集邦科技今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指出晶圆代工厂首波订单修正来自大尺寸面板驱动IC及整合触控驱动面板IC,两者主流制程分别为0.1X微米及55纳米。近期砍单潮扩及电源管理IC、影像感测器及部分微控器、系统单晶片,导致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已开始滑落,其中以8英寸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下滑最明显。


TrendForce表示,下半年除面板驱动IC需求持续下修,智慧型手机、PC、电视等周边零组件也着手进行库存调节,晶圆代工厂客户端也调整投产计划,砍单现象同步发生在8英寸及12英寸厂,制程延伸到40/28纳米,甚至先进制程7/6纳米也难幸免。


TrendForce认为,晶圆代工厂虽仍有服务器、车用、工控等需求支撑,仍难以完全弥补消费性等产品砍单缺口,导致部分8英寸厂产能利用率开始下滑。预估下半年整体8寸厂产能利用率将从上半年满载,滑落到90%—95%,其中部分以制造消费型应用占比较高的晶圆代工厂,可能须面临90%的产能利用率保卫战; 12寸厂的先进制程7/6纳米产能利用率将略微下滑至95%—99%,5/4纳米仍维持满载。

展望2023年,TrendForce认为,在历经近2年半的芯片缺货潮后,消费性产品降温短期内虽使晶圆代工厂稼动率松动,但过去苦于晶圆一片难求的其他应用,得以在此时获得资源重新分配。


TrendForce指出,相关应用如5G智能手机及电动车渗透率逐年增加,5G基站、各国安检措施自动化等基础建设、云端服务的服务器需求等备货动能,将持续支撑晶圆代工厂稼动率大致维持在逾90%水平。


不过,TrendForce认为,部分以生产消费性产品为主的业者,恐怕面临稼动率滑落至90%以下情况,此时需仰赖晶圆代工厂自身对产品应用的多元布局及资源分配,以度过全球性高通膨带来的零组件库存调节危机。(芯片视界)




4、芯片交期总体下降1天,短缺问题略有缓解

据cnBeta报道,7月7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三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今年6月份全球芯片平均交货期较5月份下降一天,芯片供应问题略有缓解。市场分析机构海纳国际集团(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研究显示,今年6月份全球芯片平均交货期为27周,相比之下5月份的芯片平均交货期为27.1周。


汽车制造商和其他行业已经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芯片短缺问题,这意味着困扰行业的芯片交货问题略有缓解。

交货期是指从订购半导体到交付半导体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是业内关注的主要指标。今年4月份全球芯片平均交货期也是27周。


海纳国际分析师克里斯·罗兰(Chris Rolland)在周三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有一些迹象显示,供应链问题有所缓解,价格上涨放缓,但其他因素仍存在。”


“在我们追踪的主要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的芯片交货期创下历史新高,这或许是‘交货期见顶’的另一个迹象。”


海纳国际说,主要数据或预测数据显示,一些主要公司的芯片交货期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降,有些公司的芯片交货期降幅高达45%。交货时间缩减最大的芯片种类是微控制器组件、电源管理芯片和存储芯片。


研究报告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交货时间“在52周交货期上限中仍然是最长的,可能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受限制的部分”。海纳国际补充说,FPGA短缺会影响网络、光学和电信设备。


芯片供应造成的瓶颈给诸如丰田汽车、苹果等各行各业公司都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无法获得足量芯片来满足产品需求,这些公司的营收甚至减少几十亿美元。


花旗银行分析师本周预测,2022年芯片销量将增长13%。但他们警告称,由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的低迷,加之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风险依旧存在。(芯头条)




5、俄罗斯推出采用自研主控芯片的SSD,速度可达1.5GB/s

俄罗斯供应商 Kraftway 在 Innoprom 2022 上展示了该公司采用其自研主控芯片K1942VK018的最新的 ASIC v1 和 ASIC v2 SSD。这是一款PCIe 4.0主控。

Kraftway 表示,K1942VK018 是台积电 28nm HPC+ 制造工艺的产品,拥有 8 个内存通道。此外,还支持 ONFI 4.0、软 LDPC 解码、RAID、监控和电源管理。据报道,K1942VK018 的功耗在 2 到 4 瓦之间,可为各种 SSD 供电,包括半高/半长 (HHHL) 附加卡、M.2 以及企业和数据中心 SSD 外形尺寸 ( EDSFF) 外形尺寸。

Kraftway ASIC v2 采用 HHHL 演示,可以容纳 3D MLC、TLC 和 QLC NAND。该公司已经验证了铠侠(原东芝存储器)、美光和长江存储(长江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的芯片。此外,ASIC v2 专门使用了由美光和 Kioxia NAND 制成的俄罗斯 GS Nanotech 内存。SSD 采用 PCIe 4.0 x4 接口,容量高达 16TB。顺序读写性能超过1500MBps,随机读写速度分别超过200000 IOPS和150000 IOPS。在其演示中,ASIC V2 实现了高达 971.32 MBps 和 476.65 MBps 的顺序读写数据。

另一方面,Kraftway ASIC v1 专注于数据安全功能,可容纳 2D 和 3D MLC 或 pMLC NAND。M.2 驱动器仅限于 PCIe 2.0 x4 连接,最大容量为 2TB。供应商分别以 830 MBps 和 680 MBps 的顺序读取和写入速度对 ASIC v1 进行评级。随机性能可扩展到 55,000 IOPS 写入和 65,000 IOPS 读取。

Kraftway 没有透露这对新 SSD 的价格。但是,制造商确实确认驱动器已经在 Elbrus(俄罗斯自研微处理器) 驱动的系统中发货。Kraftway 的目标是在 2023 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其 SSD 控制器。(EETOP)



6、三星暂停拉货对韩系PCB厂冲击大

三星集团日前宣布7月底前将暂停对外采购,包括面板、IC、手机零组件等所有供应商,即日起暂停拉货、时间到7月底为止,引发市场议论,对此,台湾电路板协会(TPCA)分析指出,依据三星供应链名单显示,三星此次暂停拉货的举动对台湾PCB产业冲击不大。

业界也说,三星暂停拉货对于韩系PCB厂影响较大,同时影响较大的部分是电视相关光电板,手机部分相对影响有限。

依据三星集团发布2021年版供应链清单,相关资讯为完整统计百大供应商名单,入列台湾厂商代表包含2家PCB厂商健鼎(3044)、志超(8213)以及其他非PCB的4家台厂等六家业者,与前一年度相同。

南韩供应商以三星电机、SI FLEX、Daeduck Group等合计家数占比40%居最大,其次依序为日本、美国企业家数,反映三星集团最依赖南韩本地企业,其次是日本企业22家,多数为化学材料与半导体供应大厂。

TPCA也分析,三星此次暂停拉货的举动对台湾PCB产业冲击不大,但也着实反映品牌大厂对终端市场不乐观的看法。不过现时为另一家大客户Apple消费新品的备货期,各家业者期盼第3季iPhone新机出货量能可以推升营运表现,也将其视为下半年终端市场的信心风向指标。(经济日报)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