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从三库到三全,林区经济与粮食安全有何关系?

三库是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的时候提出的对森林经济的思考——林区是水库、是钱库、也是粮库,后来又加上了碳库。他在宁德工作的时候,曾经明确说过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统筹协调系统开发,把林区资源转化成经济收益,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林区资源可持续发展又能让林区的百姓得到收入,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三全开发思路。

80年代的时候,林业部的老领导曾经提出过林业功能的调整,他们说林业不是仅仅只提供木材,也不应该是仅仅强调国有这个唯一的单一体制,所以林业的改革是从功能变化的认识以及有关讨论开始的。在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的1988年,正好是国家推进林业改革的那个年代,无论是在国有林区还是集体林区都开始强调林业的多功能性,发展林下经济。所以在大的趋势之下,宁德当时也是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食用菌和药材等多种经营,尽管宁德地区不是国家的林改试验区,但是所做的这些调整跟国家整个林改的大趋势变化和原有林改的内容安排是一致的。从那个时候起,这种林业多种经营的改革,就使过去单一采伐的生产方式转变成了林区的经营多样化的产出,使林业变成钱库的重要来源。

水库,指的是森林的生态保护功能。除了水库,更为重要的是林区林业的大食物安全体系的作用——粮库。西方有一个概念叫食物森林,讲的是在林区乔灌草都可以产生食物。不是只把林区的产出当粮食,但是林区在多种经营几十年的经验过程中,已经体现林业的产出有相当部分适当加以调整就可以纳入国家的大食物安全体系。习近平同志在实践中提出来,如果我们仅仅只是靠国家划定的粮食主产区来保证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风险系数是比较高的。我们国家70%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林区,林区的面积远远大于国家的耕地面积。如果在林业的发展中把林业纳入大食物安全体系,粮食安全至少多了一重保障粮食安全,所对应的国土面积也会大幅度增加。

所以,把三全思想——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贯彻到林区的经济发展之中,才可能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增长的发展目标。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