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传递教育梦想 老挝女孩学中文改变命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没有谁本就该贫穷落后,每个人都享有发展的权利,而教育是许多青年改变命运的希望。来自中国上海的青年志愿者肖寒对此深信不疑。

2018年,他作为队长,带领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前往万象,成为老挝女孩苏的中文培训老师。和中文的接触,从此改变了苏的命运轨迹。

7月23日,2022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主题论坛将举办,肖寒希望借此机会,向世界分享自己和老挝学生因教育而改变的故事。

肖寒和老挝学生一起学习中国书法。受访者供图

肖寒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苏没有中文基础,但学习特别认真,上课总坐在第一排,中文水平进步飞快。不过肖寒感到奇怪的是,苏几乎从来不参加其他学员的课后聚餐和活动,一到下课就匆忙离开。后来肖寒得知,苏家境窘迫,学习的同时还需要打零工赚钱。

肖寒问她,为什么生活这么困难还要坚持学中文?

苏回答道:要想抓住更好的发展机遇,就应该学好中文。

随着中老铁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越铺越长,那里的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机遇很有可能会和中国相关。于是中文教育资源愈发抢手,中文培训班生意红火。只是当地培训班费用高,名额又紧张,把许多普通人挡在了门外,这其中就包括苏。

贫穷落后是发展的敌人,但未能撼动苏和许多同学谋求发展的决心。

“贫困的学生也想争一争这样的教育机会。”肖寒说。因此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当地举办的中文培训班是免费的,希望让中文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人。给许多像苏这样的学生上课,也让肖寒认识到,教育公平最基本的内涵就是给每个人提供学习的机会。

同时,中国志愿者们也努力开发更加包容的教学方案,来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

肖寒班里的学生,小到7岁,大到30岁,学业水平参差不齐,岁数小的中文水平往往很高,岁数大的通常刚开始接触中文。为了让大家都能学有所得,志愿者们把课程分成了两类,上午夯实基础,学音节、语法、字义;下午趣味升级,通过中文歌曲、书法等文化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汉语、汉字的使用能力。

比如学唱歌时,基础弱的学生跟唱字音,基础好的学生分析语义。中国网红歌曲“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经典老歌《甜蜜蜜》,都曾回荡在老挝万象的那间教室里。

肖寒说,面对不同的学习需求,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尽量做到包容、友好。苏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暖心,也感谢肖寒的梦想传递。在她的建议下,肖寒开通了线上教学,回国后也经常和学生们交流。

如今,中老铁路已经通车,老挝从“陆锁国”成为“陆联国”,肖寒得知,苏因为擅长中文,在一家商贸公司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像苏一样,不少同学也都因为坚持中文学习,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什么是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次志愿服务,让肖寒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他说:“通过教育,共享不同国家、文化的发展成果,进而成就自我,也是一种教育公平。”

肖寒说,2002年至今,从黄浦江到湄公河,118位上海青年志愿者接力行动,把教育梦想传递给了数万名老挝青少年,他们希望继续用自己的力量,让教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擎。

责任编辑: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