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不放假、研学不放松”,南科人的暑假真充实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韩文嘉

暑假怎么过?在人们的印象中,暑假的关键词应该是休闲、旅游、放松……但是近日,记者从南方科技大学获悉,南科大的暑假科研不放假、研学不放松,不少南科大师生用奔跑的姿态享受着这个充实而忙碌的假期。

通宵达旦亮灯的实验室、与时间赛跑的科研工作、不断涌现的学术成果、丰富活跃的研习活动……成为这个夏天校园里流动着的一道美好风景。

实验室不打烊

暑假里,南科大的实验室“不打烊”。面对疫情,全校多个课题组在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紧抓安全防控和检查的前提下,依旧克服困难,坚守科研阵地,积极高效地主动开展科研工作,争分夺秒在假期里跑出科研“加速度”。

陈晓非院士与学生交流

在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系主任、中科院院士陈晓非召集课题组的成员开组会讨论各自的进展。陈晓非介绍,课题组的同学们暑假里大多都留在学校,这个时期他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来指导学生课程的进展,大家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借这个机会推进研究深入开展。8月,地空系还将开展广东省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生暑期学校,陈晓非和地空系的老师们将为暑期学校的学生们讲授理论和计算地震学、地球内部结构成像、以及震源参数和过程研究等课程。

郑智平课题组在实验室

在化学系,郑智平教授课题组的成员们一早就陆续来到了实验室。近年来,郑智平教授课题组投身于绿色可持续能源催化剂设计和稀土催化功能材料的研究中,暑假里,他们的相关研究工作同样紧锣密鼓地开展。“面对我国未来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有限的化石燃料资源与实现‘碳中和’及‘碳达峰’目标的多重挑战,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初步的成果,我们首次采用格拉布斯催化剂在液态有机氢载体的均相催化产氢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稀土团簇精准构筑方面确立了逐级构建与模板效应协同的合成方案,目前相关的研究正在抓紧进行,期望能够做出更多突破性的成果。”

王俊坚课题组在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俊坚课题组成员在暑期“坚守”实验室,全神贯注、通力合作,努力完成“森林土壤有机质分子水平分析”“土壤黑碳苯多羧酸分子标志物研究分析”等课题。课题组成员、2020级硕士研究生杨苑烯说:“我暑期时间在学校过的很充裕,不用花太多时间在上课、参加会议上,就能够有连续时间去专心地完成实验,推动课题研究进度,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

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教师抓紧暑期时间在交互设计、先进制造、建筑生态环境、城市研究等领域开展科研工作,所关注的课题包括关于虚拟现实沉浸体验的触觉传感设计、避免长期伏案工作引发肩痛的生物反馈游戏化交互界面、高性能电器设备的热处理、建筑立面微生物多样性及在城市环境中的微生物繁殖过程、深圳城市声音技术勘测等等,并组织学院学生进行了未来高层建筑设计竞赛备赛、深圳双城双年展布展、数字媒体研究工作坊等活动。学院组织了四场院内科研研讨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互助。

研学不中断

七月初,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南科大里的各类学术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丰盈的暑期生活,为热烈的夏日更增几分色彩。学术活动和高端论坛高朋满座、大咖云集;在夏季小学期里,南科学子通过参加各种特色课程和暑期实践项目,开阔视野 、丰富经历;而在各个夏令营和暑期学校中,同学们得以开展专项学习和创新体验。

全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新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创新论坛线下会场

暑期里,校园讲座论坛不断——生命科学学院与化学系联合举办“生命科学与化学论坛”系列讲座,探讨通过学科交叉拓展研究思路和促进合作创新;南科大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CT成像工程实验室与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办公室共同举办了“移动式颅脑锥束医学CT临床应用”和“多功能骨科彩色锥束CT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探讨新型医学CT专用设备发展;“全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新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创新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南方科技大学召开,讨论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赋能高等教育改革。

各种围绕学生举办的暑期活动也在陆续开展——7月,2021-2022学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深圳赛区)决赛在南科大举行,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2022第二届全球本科生工程研究与实践夏校在南科大落幕,多支学生团队带着自己的创新项目展开竞逐。

2022第二届全球本科生工程研究与实践夏校毕业典礼现场

由数学系刘博辰老师发起、2022级准博士生李龙辉指导的实分析讨论班在7月末迎来了收尾。刘博辰介绍,该讨论班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不设学分,完全由学生自愿参加,通过阅读经典文献、轮流做报告、相互讨论来拓宽知识面。“能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周三次到教室参与讨论,实属不易,说明各位同学的学习热情比外面的天气还要火热。”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开设的暑期“网红课”倍受欢迎。《CAD与工程制图》课程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拓展学生在现代并行设计过程中定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向广泛受众进行工程表达的能力,建构“大班授课,小班实践,小组个性化育人”的多元立体培养模式。《现代控制与最优估计》课程以课上录制+课后线上答疑两部分组成,全英文授课,在线上获得近6万次的播放量。授课教授张巍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手写推导公式和定理。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岱峰说:“这门课所有知识都是张巍老师根据他认为我们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的。自己手写推导notes,是对于数学、物理这样重理论推动的知识很好的学习方式。”

达·芬奇挑战营“实践练习”

在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SDIM),新工科教育暑期课程暨达·芬奇挑战营2022正在进行。来自南科大各书院的60余名大一学生在这里开启了一场为期六周的设计与科技深度融合之旅。所有营员混编分为10个项目学习小组,包括授课团队、工程师团队、由院士、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及企业导师团队等在6周时间里与各项目团队全程“陪练”。设计智造学院副院长周利民表示,SDIM将夏令营与暑期课程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的同时,认识了解SDIM的工业设计专业,并亲身体验SDIM新工科教育全新的工科培养模式。

审读:谭录岗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