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每月几十元工资的年代,实际上各类职工收入并不低?

#近些年,关于90年代以前的一些事情的"争议",在各类网络平台上一直不断。尤其是关于企事业单位收入的看法,更是热议的焦点。#

针对此现象,我们不说"特殊群体"。从广大普通职工角度,客观的来对比一下。

三十多年前,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职工,虽然工资从30_108元不等。

但是,这些看似比较低的工资收入,当时主要是解决吃和穿的问题。因为上学、看病、住房等等大问题,基本上是单位负责解决。

如果把社会福利这几大项,计算在工资中,那么,整体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当时总体收入并不低。因此,当时企事业单位职工压力比较单一。

95年左右,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及"市场经济"发展扩大化。这些企事业单位的"福利包袱",开始陆续甩给社会。广大普通员工,虽然收入看似高于过去很多。但是,不少普通员工的收入,却没有能够平衡于"三高"的幅度。同时,企业由于12小时工作制的基本普遍,业余时间也基本被"剥夺"..。

带来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很多人工作及收入不稳定;二是,高收入没能够抵御高房价,高医疗费及高上学费用;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很多打工者并没有多少"实际收入"等等..。

以上这些城市现状,说白了,就是到底是低收入、高福利好?还是高工资、低福利好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很多不想进入城市生活的农民工,现实中,确实在收入上很受益。因为有土地依靠,灵活就业会相对自由一些。

例如,工资高我就干,工资不高,我就换地方。不少农民也因此陆续富裕起来。有的回老家翻新楼房;有的攒钱开个小买卖等等。但是,整体上说,也是比较辛苦。同时,医疗费用高也是一样。

但是,对于年轻一代农民工,如果想留在城市生活,那么,这些人的生活现状基本会低于多数城市群体。因为他们面对的"三高"现象,不但和城市人同步。而且,这些人子女上学等等问题,现实中却更难..。

长话短说。从这些年各类网络上看,人们普遍感觉压力比过去大,这也是现实存在。根本原因就是,企事业单位关键福利取消后,很多人的收入差距却比较大。

总之,以上简谈,只是从过去及现在普通职工收入角度来化解争议。至于到底是低收入、高福利好;还是高收入、低福利好,相信国家会有总体规划。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