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疼痛控制


精确放疗实践者

放射治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是指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类炎症和溃疡反应,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红斑和溃疡。

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中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 15% ~ 40%。其发病机制为放化疗直接损伤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引起小部分细胞死亡,形成溃疡; 患者在放化疗后造血及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使口腔内病原微生物过度增殖,加重黏膜上皮的损伤。 口腔黏膜炎被认为是癌症患者经历的最痛苦的副反应,不仅 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全身感染的潜在危险,是患者放弃放射治疗或化疗的重要原因。

疼痛是口腔黏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这与口腔内神经的高敏感性相关。国内临床上口腔黏膜炎疼痛剧烈时,首先考虑局部使用表面麻醉药,如将丁卡因或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药涂于患处,也可用2%利多卡因含漱,其次考虑全身用药。提示放射治疗的患者在进食前10 min 用0 5% ~1%的利多卡因含漱可以减轻患者进食时的疼痛。

维生素 B12对口腔黏膜炎引起的疼痛止疼效果明显,并且能延缓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尤其放射治疗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芬太尼透皮贴剂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但是可能出现头晕、便秘、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在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时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减少芬太尼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