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万般不舍还是到了说再见的时刻,小候鸟姐弟俩依依惜别欢乐时光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詹程开

周侠玲是一名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老家安徽阜阳,她和丈夫都在杭州工作。

今年7月5日晚上,15岁的女儿和14岁的儿子从老家来到杭州,一家人欢欢喜喜。

那天,周侠玲给孩子们做了很多好吃的,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两个孩子,周侠玲的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幸福和笑意(此前报道可以看这里《几番纠结,夫妻俩决定接娃来杭:“半年没见,太想了,小候鸟班也安排上了”》)。

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从指缝中溜走。

8月16日的这一顿晚餐,由周侠玲的弟媳妇掌勺,同样丰盛。但和一个多月前的那顿饭比起来,空气中隐隐透露着一丝伤感,那是别离的滋味。

根据疫情防控和学校要求,两个孩子已经到了必须返回老家的时间,学校老师也提前发来了提醒消息。

“儿子倒还好,毕竟是男孩。但女儿感情就要细腻一些,前几天和我说了两次,就说不想回去,想留在杭州,和我们一起生活。”周侠玲说,她只能无奈地笑笑,摸摸女儿的头,宽慰她。

吃完晚饭,再休息会儿,离别的时刻就到来了。

这一次,是周侠玲的老公连夜开车,把孩子们送回老家去。送孩子们上车的那一刻,周侠玲心里万般不舍。

孩子们也很懂事,虽然恋恋不舍,动作也故意磨磨蹭蹭起来,但都没有流泪。

车子开动了,孩子们隔着车窗玻璃,向外面送别的周侠玲挥手告别。周侠玲的脸上笑着,说着“一路平安”,心里却有些空了。

“这些天一直和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是欢声笑语的,现在孩子们走了,这个家感觉一下子就空了,真有点不适应。”周侠玲说。

回忆起这个暑假里和孩子们一起相处的时光,周侠玲觉得很满足,孩子们也过得很充实,“孩子们来之前的心愿,基本都实现了。”

周末休息的时候,周侠玲就会带着孩子们出去玩,周边的公园去了好几个,还去了一趟余杭径山。也让孩子们饱了口福,带孩子们吃了自助餐、汉堡、烤肉等各种好吃的。

“我们还在家里包过两顿饺子,女儿擀皮,我和儿子一起包。包完了,儿子煮给我们吃,很开心的。”周侠玲说,现在,孩子们慢慢长大,也会帮着干些家务,“女儿每次洗完澡,都会把自己的衣服洗干净,还会在家里洗碗。儿子也会帮着扫扫地,蛮听话的。”

平常,周侠玲去上班的时候,就会把孩子一起带去,把他们放在园区的小候鸟班里,两个孩子在那里写作业、阅读、观影,参加各种活动,孩子们的暑假生活蛮丰富,周侠玲工作起来也更安心。

“如果到时候疫情稳定,国庆长假再回老家看看孩子们,如果国庆不回去,下一次见面就要等到过年了,肯定会很想念两个孩子。”周侠玲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