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庄园——胶东民居建筑的典范、经典明清家具的博物馆

山东省龙口市(原黄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不如蓬黄”之说,这里的蓬是蓬莱,黄是指黄县。想当年富可敌国的丁百万家族故宅“丁氏荘園”就位于龙口市东莱街,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初年,建成于道光年间。最近本人借东海度假之时,慕名专程来到“丁氏荘園”参观游览,不由得为这里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建筑群及精美的老家具而叹服。

庄园大门

在清雍乾年间鼎盛时期,丁家当铺遍及11省108县,成为山东首富,此外还经营钱庄、粮行、药房等,资产折合白银5400余万两,相当于清政府2年多的收入。丁氏家族不但富甲一方且科第仕宦显赫,家族中出过7名进士、20位举人;官职五品以上148人,其中一品4人。以读入仕,以仕保商,以商养学,儒、官、商紧密结合、互为依托,使其家族从康熙年间发迹至1945年土地革命的200余年中长盛不衰。

现存庄园整体布局

丁氏家族致富后,广征能工巧匠,在黄县城里营造宅第,房屋多达3000多间,占据旧时大半个黄县城,故有“丁半城”之说。

庭院二进门

庭院之一

故宅整体为清代府式组群布局,四周以墙围合,外形酷似宫城。现存丁氏故宅建筑240余间,由爱福堂、履素堂、保素堂、崇俭堂四路宅院和一座私家园林漱芳园组成,古宅群被一条圆石铺就的老街分成东西两区:东区爱福堂和履素堂两院座西面东,西区崇俭堂、保素堂院落座南面北。各院落均为五进四合院,每一个四合院由前后正房及左右厢房组成,以中轴对称布局和扩展,院中套院又中门相通,外围墙与内宅之间以更道相隔。

庭院小门

履素堂

爱福堂

遗存文物

丁氏故宅建筑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极具艺术品位的砖雕、石雕、木雕,刀法娴熟,技艺精湛,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房屋硬山坡顶,屋面覆以仰合鱼鳞青瓦,五脊六兽,活灵活现;龙形正吻,惟妙惟肖。

庭院房屋的中门

房屋中门及廊道


每路宅院的五进院落从第一院正厅一直到最后一幢房屋的中门都处在一条直线上。当有重要礼仪时,中门全部打开,从正厅中门走各幢房屋中门直贯始末,俨然京城官贵府第之风范。

院落间小路

庭院及花纹地面

两区中间一条车道纵贯南北,路面中间铺磨盘,两边铺石条。院落路面铺设亦十分考究。石块的色彩、形状都严格区分。

莫言先生参军时的驻地用房

丁氏故宅曾被部队用作营房,是莫言先生参军时的驻地。

昔日用品展示

故宅现有文物1.4万件,国家三级以上文物160余件。其中尤以实木镶嵌贝母和天然大理石家具数量之多,工艺之精湛令人惊叹。

镶嵌贝母的殿堂照镜

镶嵌贝母的台椅、茶几

镶嵌贝母的台椅、茶几、镜框、屏风等是以优质实木为材料,用珍珠贝壳加工各种花、鸟,人物图案和书法字体镶嵌在硬木家具的表面,工艺精湛,精美无比。


殿堂内天然大理石画及摆件

殿堂内大理石画及摆件

天然大理石画有“四贵”,一贵在天然:未作任何人工修饰;二贵在珍稀:不可再生,因其稀少,所以珍贵;三贵在唯一:罕有相似绝无相同,名画还可以被临摹,但是每幅大理石画都是独一无二的;四贵在变幻无穷:世间万物都可在画中找到:山川河岳、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英雄美人,即使是同一幅画,不同的观赏者也能读出不同的意境,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家具用品及天然大理石画

家具用品及天然大理石画

明清时期,是大理石文化的鼎盛时期,大理石作为上贡朝庭之贡品,士大夫达官显贵以家中摆有大理石屏风、摆件为荣,是达官贵人身份的象征。

当铺展厅

书房及大量镶嵌贝母家具

故宅内设客厅、花厅、卧室、书房、私塾、当铺、车轿房、账房和民俗等20余个展室。再现了丁氏家族昔日生产生活面貌,展示了胶东儒商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园林漱芳园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