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尝鲜顶级产品是器材发烧之路上的必然?

2022年/第75篇原创

作者:杨 磊

欲望,是一把双刃剑,又是最本源的驱动力,烧器材尤其如此。

只要你还在烧,“越烧,越贵”几乎是必然。

01

花钱,并不高大上,谁也行。但是,肯把钱花在哪里,却很能看得出一个人的志趣。

很多身边不打球的朋友,知道我一把拍子动辄一两千元之后,经常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问我:“这拍子,到底贵在哪?”

回答:“品牌”。

价格远超实际价值后,大概率是品牌的溢价。

说直白点,智商税居多。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忍不住“买买买”?比如,我。

因为,它还是有性能加成,这正是发烧友忍不住的关键。

02

最近半年,接连入手了蝴蝶70周年系列,超级张继科、波尔,一块不过瘾,两块整齐全。

70周年超级张继科,相比市场版,吃球感更好。

70周年波尔,相比市场版,整体提升效果明显,“特注”既视感。

购买顶级器材,一大方面是面子问题,另一方面是性能加成,虽然只是“一点点”。

顶级的器材,都是“均衡基础上的特色”,“均衡”是基础,“特色”是爆点。

这就像“从95分到100分”的无限接近,虽然只是一点点,充满了无尽的诱惑力。

03

胶皮,也是如此。

很长一段时间内,再贵的球板也舍得买,但一直舍不得买蝴蝶05、64。

最近一咬牙一跺脚,05走起!

虽然,还是自己的臭水平,一打,还是能打出明显的差异(相比原来一直用的挺拔变革ELP)。

T05,非常非常吃球,旋转极其强烈,同时不失速度、力量。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有广告之嫌了。

才发觉,一直寻找T系列替代品的想法,不仅浪费钱,关键耽误了太多时间精力。

有时候,确实是一分钱一分货。花钱,其实是最高效、最明智的方法。

04

很多球友觉得,买器材向来“出手阔绰”的我,一定是“不差钱的主”。

其实,并非如此。

当你能接受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朴实,安之若素,不惧目光,一年在乒乓器材上“冲动两三次”,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05

《陶庵梦忆》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意思是:人没有癖好,不可以和他交往,因为他对世间万物,没有脱离世俗,非常纯粹的深情厚意。人没有瑕疵,也不可以与他交往,因为水至清则无鱼,他没有瑕疵,也就意味着他虚假,没有把真实的一面袒露给你。

我,深戚戚然。

今年刚刚结束的河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里,有这样一道题,“有人驱车几千公里去泰山看日出,有人跋山涉水跑到敦煌看石窟,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浑身冒傻气的行为,也有人被他们‘有梦就去追’的态度而感动,谈谈你的理解?”

我承认,自己是被他们深深打动的芸芸众生之一。

人活在世,要想过得开心快乐,总要找一些脱离了目的性的追求,不一定被别人所理解,不需要别人为之点赞,过程之中,即是满足。

06

很久没写文了,不知道还能表达清楚吗?

能,最好。不能,下篇继续努力!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