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保洁员:靠画笔走红,卖画挣钱十万


“我怕我的灵魂死掉了,一直在‘喂饭’给它吃,所以我不停地读书、画画。”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说话的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女人?


应该是一个很浪漫唯美,有点小资情调,或许还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人?


她有着精致的妆容,考究的服饰,揎腕佳人,玉手纤纤。


她的书桌上点着一炉香,茶盏里翠绿的茶叶在氤氲中浮沉......然后,她悠悠地说出上面那番话。


镜头一转,说话的却是一位56岁的保洁女工,叫王柳云,来听听她的故事。

王柳云在作画

她,1966年生于湖南娄底,16岁辍学,做过宾馆服务员、工厂缝纫工、大楼保洁员。


两次婚姻,第一任丈夫家暴、卷走所有积蓄;第二任丈夫无能、吃软饭,呵斥她“这辈子就是给我还债的”!


没有爱情,没有亲情,没有婚姻,没有钱,没有房子。


“活一天算一天吧!”她曾经沮丧地想过。


她的童年是灰色的。父亲残疾,母亲暴躁,她幼时多病,没有玩伴。少年时,她读了苏联小说,世界仿佛对她开了一扇窗户,她感觉心灵一下子从泥土里长出了翅膀。于是,她一直读,只要有书就读。


家运不幸,辍学打工,尝尽艰辛。底层的女孩到了年龄,只有结婚这一条出路,但是日子不但没有好起来,反而让她遍体鳞伤。

剧照

在思想封闭的农村,别人怎么看待这样一个脚踩在泥里,心飞在云端的女人?一直想展翅飞翔的鸟儿无法被囚禁在笼。


她跑到县城做保洁,听说有家画室可以免费学画,她就去看看。那年,她已经50岁,她突然发现拿起画笔,看这个世界有了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样可以让我比较快乐一点地活下去。”她这样想。


她像模像样学着画田园,画山水,画动物,有一次居然把画卖了出去。


52岁时,她到了让她仰慕的深圳油画村。她到处拜师求教,可是别人笑话她,不接纳她。


2017年,她到了福建,还是边做工边画画。


2019年,画友介绍她到河南教画画。从没画过人物的她开始临摹《清明上河图》。图上的人数她就靠逐个数逐个画,一共画了361个人。


2020年,她又因为画友的一句话就跑到了北京。因为她觉得一辈子都没看过故宫,有生之年一定要上北京看看。疫情来了,解除隔离后,先到处找工作,然后就是画画。


一个保洁员要坚持画画,谈何容易!曾经就有老板这样质问她:“你是来工作的还是画画的?”合租的打工人用怪异的眼光看待她,她在保洁工群体中也显得格格不入。

王柳云的画

史蒂夫.马丁说过,所有人生的谜语都可以从电影找到答案。一部法国的电影《花开花落》里,也有一位女画家。


女主出生在贫寒之家,父亲是修表匠,母亲是牧羊女。7岁时,父母双亡,小小年纪开始打工,每天吃别人的残羹冷炙。


她也是从画画中得到了精神的慰藉。没有颜料、纸张,她就去偷猪血、灯油,采来野花,自己调制颜料。打工的空闲时间,她都用来画画,打工挣的钱也几乎用在卖绘画材料上。


她遇上了好人。一位富商主人赏识她的才华,把她的画放到客厅供人欣赏。主人的收藏家朋友挖掘她去巴黎办画展。


好景不长,一战爆发了,收藏家逃回了德国,女主生活无着,但仍然坚持画画。直到收藏家回来,她的经济状况才好转。

电影海报

故事总是一波三折,不久后又爆发了经济危机,女主的画作又无人问津。


女主再一次被命运的波涛从顶端抛到底层,这次她的精神崩溃,进了精神疗养院,最后在疗养院凄惨离世。


女主的故事是根据法国女画家,稚拙派(素朴派)代表画家之一萨贺芬·路易斯的真实经历改编的。

剧照

面对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压力,王柳云是怎么承受压力的?


“我必须自己寻找意义,读书,读书!”所有在孤独的日子里看过的书都存进了心灵里。


还有这些年来的坎坷经历都是珍贵的人生体验。每一段都像电影里的画面,她也把感悟融到画画中。


如今她依然是个“陋室画家”,但是画能卖出钱了。现在的老板对她很好,特意给她腾出一个空间给她画画。


她愿意就这样一直画,为了自己画下去。

陋室画家王柳云

都说女人的一生,就像一朵花一样摇曳在红尘中。有人像富贵的牡丹花,有人像美艳的桃花,有人像倔强的梅花,有人像清香的桂花。


像王柳云这样的,并没有受到天地的眷顾,更像那漫山遍野顽强而坚韧的野花。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