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友邻全给《彩排》打五星,《风骚律师》都做不到

文丨云中


第一次向别人推荐这部几乎没人听说、也没有任何大牌出演的美剧《彩排》时,一般会用到这两个关键词:《纽约提喻法》《楚门的世界》。


如果对方还一脸懵懂或者想岔开话题时,你就只能用上这样的大招:还有点像《盗梦空间》哦。


《彩排》(2022)


如果你成功吸引对方打开第一集,那剩下的任务就交给了内森·菲尔德——本剧的编剧导演,他保证能让对方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叙事漩涡。


我就是这样入坑的,《彩排》第一季只有六集,每集才半小时,但其间没有任何一秒钟能让我想过从坑里爬上来,只想越陷越深。


这剧一开场就用真人秀的形式来建立 「彩排」的核心理念和设定:戏中戏。为了让真实的黑人卡尔能向自己的朋友说出道歉的真心话,内森作为主持人和导演,为他搭建了一个真实一比一的道歉场景,并用大量的演员来陪他预演道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意外,掌控「生活的无序」。


而这一切努力、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努力,只是为了让卡尔成功道歉并获得朋友的原谅。



这种用「大炮打蚊子」的影像建构方式,反而让影像的过程比影像的结果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彩排」的真正意义。彩排不是为了让你在具体某一生活事件获得成功,而是要重新反省你面对生活所做过的一切选择——


描述《彩排》的剧情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光是讲设定就会浪费很多篇幅。这正是本剧叙事上的高超之处,信息量极大而时间极短,观众却不会混乱模糊。导演高超的讲述技巧牵引着观众在洋葱的各种层面上穿来跳去。


用真人秀、纪录片还是剧情片都很难定义这样的部「神剧」——神经兮兮的剧。内森用套层的、模糊影像与真实的、剥洋葱的叙事结构,控制着时间和空间。


所以导演本人看上去在剧里就像「神」,他无所不能地摆弄自己的世界、下达各种指令和设定,来控制他人的一切——但他真能控制得住吗?在第三集中,开始还愿意参加彩排的人,后面直接就消失了。



镜头底下这一切是如此荒诞——但内里却有着真实得可怕的忧伤。群众演员们回到现实的恍惚,导演面对虚构世界崩塌的无力,都让人体会到现实的残酷。


为了让整部剧集产生的「戏中戏」,甚至「戏中戏中戏」成立,内森把自己也投入到了这个叙事漩涡里。从第二集开始,他和一个女人合作,沉浸式体验「父亲」的身份。


与真实不同的是,他的「儿子」每周会长大三岁,每几个小时就要换一个小孩演员,上个小孩进门,出门后就会变成另一个演员。影片不断有镜头提醒观众,这只是一场镜头前上演的虚构人生。但又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让观众进入「真实」的情境。



在故事开展的过程中,还让我吃惊的是里面拥有着丰富的「叙事对应」,让这部真人秀有着非常精致的细节塑造。


比如学员在一次戏中戏说过的吉他拨片故事,被内森应用到自己戏中戏的小孩身上。小孩的老妈在现实生活中吸毒的元素,被内森运用到虚构的儿子成长后吸毒产生的家庭分裂会议上。


而这个叙事对应是在生活随机与剧情设计之间做到的,也就是说,它同时是极为真实又是极为虚构的。


在第六集,内森说节目组预算有限,只能请「不能在场景里说台词」的背景群众演员。所以在儿子的大型生日派对现场,所有人都只张口不发出声音,没有音乐,没有笑语,只有脚步和环境声。


可以说把尴尬美学设定推到了极致。做成这种效果显然并不是HBO钱没给够,而是导演有意为之。在此基础上,内森作为犹大人,还在剧集里大玩宗教信仰梗和冲突梗,本质上在说,这一切是如此荒诞,让观众思考影像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在最为精彩的第四集里,内森作为导演,扮演了一个演技讲师。为了扮演好这个演技讲师,他同时还扮演了来听讲课的学员。也就是他同时扮演了三个角色:内森自己、讲师内森和学生内森。


感觉在这样的一层层「扮演」之下,导演内森才对观众坦露了真实的自我。也是在第四集,在他扮演小孩父亲的角色里,面对成年儿子吸毒昏迷的场景放声大哭。


这是本剧最感人的一幕,但我们也很难说这是内森的表演还是内森的真实。是一个孤独患者的精神自救,还是通过影像与叙事游戏,营造出更大精神牢笼。观众能看到的是,内森让自己从客观描述,到主观逐步陷入。



第四集有一个让人拍痛大腿的滑梯调度,而从这个调度开始,《彩排》的叙事重心变得不再是「如何面对未来」,而是「如何修改过去」,这也让剧集最后两集从外延奇观变成向内深入,展开一个孤独男人的心灵救赎之旅,怎么做出选择,如何面对自己。


内森,一方面极为「演员」,一方面又极为「导演」。可以说很少有影像作品能做到这样多层次和丰富的解读度,同时又极为的通俗与清晰。最后一集,内森发现自己还是要面对「彩排」的结束,面对真实的人生,面对真正感情的随机和混沌、悲伤和美好。而这一切,永远都不会有彩排出来的标准答案。


本以为导演就这样收手了,但偏偏在全剧最后几句台词里,内森又投出了一记真假难辨的弧线球,作为观众只能看到球飞出,而猜不到它会落向何方。



由于《彩排》设定与构成方式极为少见,作为影迷的我看完后真的忍不住要在各个平台大呼:年度最佳影像作品。


这种热切程一点不比看完《绝命毒师》《风骚律师》最终集的粉丝们弱。至少我的豆瓣友邻只要看了《彩排》,一律给出五星无一例外,这连《风骚律师》也做不到。


《彩排》当然是小众的,最后一集播完,豆瓣看过的人数也才一千来人。在美国也是,IMDb平台上打分的不过几千人,但看过的大多佩服,并主动会找内森之前的作品看。


这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另一个宝藏剧集《救援高手》,直译过来大概是《内森为你排忧解难》,也是内森这个孤独症尴尬形象的起点。


《救援高手》(2013)


与《彩排》的思辨与致郁气质不同,《救援高手》非常恶搞与爆笑,但内里影像方式还是很内森:在真人秀框架下,叙事游走在真实与虚构边界,设局布局并把自己拉到局里产生强烈的戏剧性。里面还有好几个案例比如「猪救小羊」「傻子星巴克」让他成功欺骗了全世界,甚至是中国的电视台,用现在的话说是严重出圈了。


《救援高手》并没有彻底走出综艺节目范畴,但在最后一集,内森也玩了一个大招,推出一个长达一个半小时长度的纪录片《寻找弗朗西斯》,从精彩程度上看,不输当代任何一部得奖纪录片。也就是这一集,让内森持续走上了《彩排》的风格和高度,用套层结构严肃地思辨探讨人物内心世界与命运选择。



这也让以后我再推荐内森作品(HBO已经续订《彩排》第二季)的时候,不会提到任何其它参考性的电影或剧集,只需要直接说:这就是内森的风格,他独一无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