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协议破镜重圆的“最后一公里”

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8月24日和25日,美国连续对叙利亚境内伊朗目标发动有限打击,以回应美军基地此前遇袭。同时,美伊在释放有关伊核协议谈判取得进展但又彼此不一致的信息。其实,这武戏文戏都是一出戏,美伊都在通过“战争边缘”策略和引导舆论硬软两手施加压力,以便困难重重的伊核协议在破镜重圆的“最后一公里”出现有利于自己的局面。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两天内先后两次对叙境内伊朗目标发动打击并造成轻微损失。第一次打击实施后,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予以证实,并强调这是对亲伊朗武装袭击美军事基地所做的报复。拜登已多次下令美军采取类似行动,尽管烈度无法与特朗普任内的几次打击相比,但是频率明显增加。

拜登执政后,伊朗和亲伊武装也加强与美国的直接军事过招,不仅以报复以色列袭击、暗杀和破坏之名,对美国驻伊拉克领馆附近目标发射跨境导弹,还在叙境内对美国存留的军事基地和其他设施进行低烈度和零星火箭袭扰。某种程度上说,以色列和伊朗在叙境内的军事摩擦呈现出阶段性变化,被美伊军事摩擦盖过风头,究其本质,还是以打促谈、以打施压,聚焦于只开花不结果的伊核协议谈判。

新版伊核协议谈判自拜登入主白宫后已历八轮,伴随着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博弈,也经历了俄乌战事节外生枝的考验。近几个月,由于伊朗、美国和其他各方的妥协让步,谈判“佳音”不断,频频传出“即将达成”的好消息,似乎确实进入“最后一公里”,胜利在望。“行百里者半九十”,往往决定成败的恰恰在于“最后一公里”。新版伊核协议是水到渠成还是功败垂成,说到底取决于各方特别是伊朗和美国两大冤家能否在关键环节上做出实质性让步。事实上,阻碍新版伊核协议的“三大难”——国际原子能机构结束对伊朗三处未申报核计划的调查、美国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从境外恐怖组织(FTO)“黑名单”上摘除、美国书面保证不再退出新签署的协议并解除对500名伊朗公民和实体的制裁——始终没有被攻克。

8月25日,法新社援引美国官员的话说,伊朗已就关键问题做出妥协,进而等待拜登政府的回馈。这位匿名官员称,伊朗已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三处核设施,并放松将革命卫队摘帽的要求。但伊朗对此断然否认,尤其是关于革命卫队的涉恐定性问题。

据伊朗通讯社报道,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25日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时,强调伊朗已通过一系列行动体现了达成“有力和持久”协议的严肃和真诚意愿,并透露正在研究美国提出的反馈。阿卜杜拉希扬还对国际社会就核不扩散对以色列网开一面深表遗憾。

为期一年半的新版伊核协议谈判呈现非常独特的模式,由于特朗普政府撕毁前民主党政府签署的协议,拜登政府期待重修协议时,伊朗认为美国已毫无信用可言,也无资格直接谈判,因此将原来“6+1”谈判模式(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伊朗)调整为1+5+1模式,即伊朗代表拒绝和美国代表见面,双方通过与其他五国磋商,或由五国代表在伊美间隔门递话传书。这种模式不仅大费周章,明显降低效率,但至少是亡羊补牢,聊胜于无。

新版伊核协议是拜登政府和伊朗都渴望摘到的“开心果”,如达成势必实现双赢。对拜登政府而言,不仅可以挽回国际信誉并延续奥巴马的“无核世界”理想,而且使伊朗核进程透明和可控,避免核模糊引发中东核竞赛与核扩散,阻止以色列发动攻击以免将美国再次拖进战争泥潭。对伊朗而言,可和平利用核能源,解除美国和国际社会涉及核扩散而实施的制裁,恢复石油出口,为国计民生发展注入宝贵的石油财富。但是,美伊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内部强硬力量牵制,大大阻碍着“临门一脚”的发挥。

美国想控制中东,而伊朗奉行“中东门罗主义”;美国忌惮革命卫队在中东日益扩张势力,并承担对以色列的保护义务,而伊朗自诩有道义和宗教义务修正“犹太复国主义实体”在中东的非法占领与扩张,拒绝承认以色列并与之和平相处。美国中期选举在即,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不愿意在外交失分而影响对国会席位的争夺;伊朗内部强硬派和温和派、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博弈或双簧表演也一直十分灼热。

克服上述阻碍相当困难,最乐观的是伊朗恢复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合作,彻底实现核透明和可监控。但是,革命卫队能否被美国“平反”和恢复荣誉,这不仅关系伊朗军事力量和国家体面,还关系着两国之间的博弈。至于要求拜登政府书面保证“再不退出”并解除其他制裁要求,几乎就是与虎谋皮——因为民主党做不了共和党的主,除非为此达成两党共识。

伊核协议破镜重圆的“最后一公里”,好比两座高峰间的巨大鸿沟,可以彼此相望,却又遥不可及。

供图/视觉中国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