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一落!空军直升机在泸定抗震救灾中的单轮悬停,到底有多惊险

2022年9月11日,解放军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搜救团一架米-171Sh直升机,利用单轮悬停的方式,将3名地质专家投送到灾区并接回的视频,成为了在军迷圈竞相传播的热点。这波空军直升机的极限操作,展现了解放军直升机部队飞行员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更是机组成员高超飞行技术的完美展示。


在笔者这些年的直升机拍摄过程中,也是见过这种高难度的飞行动作的。当年笔者跟拍浙江警航的野外索降训练,由于山顶没有足够大的起降场地,浙警航的AW139采用两个后轮在坡顶接地,前轮悬空悬停的方式,将直升机稳稳停在山顶,方便人员上下直升机。笔者当时拍下了精彩的画面,一直觉得是非常震撼的一张照片。不过当笔者反复仔细观看了解放军这次单轮悬停的视频后,依然被其所折服,因为这次单轮悬停的难度和惊险程度,绝对是一般单轮悬停所无法比拟的!

笔者2017年拍摄的浙江警航野外半悬停


首先我们先来科普一下究竟什么是单轮悬停。所谓单轮悬停,就是直升机采用部分起落架接地,部分起落架悬空的方式,降落在地面的一个动作。单轮悬停并非字面意思理解的那样,只有一个机轮落地;只要不是完全依靠起落架来承受直升机的重量,都属于单轮悬停的范畴,因此将其称为半悬停,其实更能准确地诠释这个动作的含义。这一动作也是直升机特有的“独门绝技”!


半悬停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山区起降,主要针对相对开阔,但地势起伏、缺少足够大起降场地,无法容纳直升机所有起落架的地方,比如山顶、山脊线、山坡上,通过这种半悬停落地方式,可以快速将人员和物资进行装卸,而无需进行缓慢、耗油的绞车吊运和索降的方式来进行投送。特别是在山区救援行动中,面对未经索降和绞车训练的普通人,通过半悬停方式直接进出机舱可能是他们登离机唯一可行的方式。半悬停同时也是在松软地面,特别是沼泽和水田进行起降时非常有用的动作,可以避免直升机起落架陷入松软的地面而发生侧翻倾覆事故。

黑鹰直升机在山脊线上进行半悬停


半悬停时,直升机接地的部分起落架可为直升机提供一定的支撑和稳定性,同时旋翼产生一定的升力,这个升力大小必须控制的非常精准恰倒好处,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既能使接地的部分起落架能产生足够的稳定作用,又能使直升机的其它起落架可以保持悬空,从而使直升机处于一种平衡和稳定的状态。

在很多山地直升机飞行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半悬停应用的场景。最典型的,莫过于美国CH-47“支奴干”直升机的山地兵力投送。由于“支奴干”采用特殊的纵列双旋翼设计,没有长长的尾梁和转动的尾桨,因此可以采用将两个后轮架在悬崖边、山坡上的方式,整个机身和前起落架悬空,通过尾门来进行人员物资的装卸,这也成为“支奴干”的招牌动作。

CH47“支奴干”直升机的半悬停


另外大量执行山地医疗救助任务、采用滑撬式起落架的小型直升机,也经常进行半悬停作业。有些是将一侧滑撬架在山坡上,有些是将部分滑撬架在狭窄的山脊线上,更有甚者直接将滑撬前部抵在山坡上保持稳定,只要旋翼的空间足够且作业起来方便,采用各种半悬停姿态的都有。

法国国家宪兵航空队H145直升机在雪山上进行的一次经典半悬停救援


如何保持半悬停时直升机状态的稳定,是实施半悬停的最大难点。特别是在山区野外,风向、风速多变且无规律,直升机的旋翼和尾桨离障碍物又较近,再加上起伏的地形使机身各处所面对的地面效应不同,都会造成直升机姿态的变化。直升机飞行员不仅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开障碍物将部分起落架落到地面,还需时刻关注风向、风力和地面效应的细微变化,利用丰富的飞行经验感知直升机姿态的细微变化,快速做出精细的微调,这对于飞行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没有过硬的飞行技术是很难完成一次安全和稳定的半悬停的!另外实施半悬停时机组成员的配合相当重要,必要时可以先将一名观察员用绞车放到地面协助观察和指挥,而机上后舱人员则要密切观察直升机侧面和后方的情况,及时提醒飞行员做出调整。

空军此次半悬停救援提前将一名救生员吊放到地面观察指挥


我们再说回此次空军直升机进行的半悬停救援。其实在此之前,同样参加救灾的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的直升机,也进行过一次精彩的半悬停救援。该旅的一架米-171E直升机在一条乡间小路上用前轮和右侧主起落架接地,让左侧主起落架悬空,将伤员成功接上直升机后送。相比起来空军航空兵某搜救团的这次半悬停救援,可以算是条件最恶劣、难度最大的一次。

陆航直升机的半悬停救援


首先,这次半悬停采用的是正面迎着山坡的方式进行的!由于现场的障碍物很多,还有高压线阻碍,因此直升机不能采用侧面对着山坡的方式悬停,只能机头正面正对山坡;又因为直升机的特性,在调整升力时或多或少会伴随着轻微的前后移动或左右偏航,因此飞行员必须要在面对大山迎面扑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下,大胆、准确的进行操控,方能控制好直升机的状态。须知米-171Sh是一架最大起飞重量13吨,旋翼旋转时机长达到25米的大型直升机,这就好比驾驶一辆集装箱货车在小巷子里穿行,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由于现场环境所限,只能采用前起落架单点接地的半悬停方式,是真正的单轮悬停!而对于前三点式起落架的航空器来说,只有前轮接地的情况是稳定性最差的,可以提供的支撑和方向稳定作用非常有限!这种状态在悬停过程中受横风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在起落架的稳定作用不足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横向位移或旋转。而且由于是机头对着山坡,一旦情况紧急需要脱离时,最便于脱离的方向无路可走,只能选择速度最慢、视线最差、操作起来最麻烦的后飞脱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这次空军直升机的半悬停,几乎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的难度最高的半悬停救援。而在空军飞行员胆大心细的精准操控下、机组人员的密切配合下,这次任务完成得相当完美!不仅顺利实施了投送任务,还用同样的方式将放下的地面人员顺利接回!对于如此精彩的操作,笔者也只能用一个大大的赞来表示心中的敬佩了!同时通过解放军直升机飞行员的这波经典表现,笔者也看到了解放军除了在直升机装备上取得了突飞猛进,在飞行员训练上同样具备极高的水准!虽然解放军在直升机领域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的速度相当惊人,未来可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