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高手(5)

献给所有学生的学习宝典

5

有人认为,学霸靠天赋,成功靠运气。你也这么认为吗?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学霸,不想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只不过这对于你来说太难了,所以才会放弃。其实,想要学习好,很简单,只不过有些事情你不知道而已。

这个系列的主题就是一个——帮助你成为学习高手

上一篇讲了:如何用输出倒逼输入。

这一篇讲讲:人是如何记忆的?会学习的学霸,没有一个不擅长记忆。


1

记忆

记忆是学习之基。如果你根本不了解记忆的规律,怎么能够高效学习?听过今天的分享,你就会知道,如何更科学地记忆和学习。

你认为什么是记忆?

柏拉图认为:记忆印刻在头脑中,就像印刻在蜡版上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印象慢慢消退,直至完全消失,就像蜡版表面逐渐恢复了光滑一样。我原来也这么认为,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第一个对记忆有科学研究的,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他对记忆进行了严格的数量测定,并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只要提到记忆,必然会说起艾宾浩斯曲线。这有什么用?用处太大了。

我们前四篇讲了很多方法,背后的原理,都是这个遗忘曲线。我对照这个表,给你简单重复一下。

第一,20分钟就会忘记将近40%的信息。所以,为什么让你在刚下课的时候,做一次快速回忆,提取几个关键词,输出一段完整的话?因为这一两分钟,比你之后复习的效果好十倍。在关键时刻做关键事,比你以后瞎努力更有效。

第二,9小时之后只剩36%。所以当天晚上做作业之前,为什么要先复习?因为很多你都忘了啊。你先回顾复习,再做作业,效率更高。如果你之前刚好做了课后回顾,那么这个过程就非常容易,效率高、效果好。

第三,6天之后只剩1/4。也就是说,你如果一周内都没有复习,那学过的知识也基本所剩无几。现在你可以想一想,这个系列的第四篇讲的是什么?

很多学霸的复习节奏,都是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抓住了关键的时间节点。跟上了就事半功倍,跟不上就事倍功半。现在你是不是更明白,为何学霸不比你智商高,也不比你更勤奋,但为什么学习效率比你高很多了吧!

对于艾宾浩斯曲线,这里不说太多,只提醒同学们一点。这是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的自然遗忘曲线。如果你能够及时复习巩固,遗忘的就会很少。而且,这只是平均水平,你如果看完今天的文章,你会有更多的方法,增强自己的记忆能力。

勤能补拙,科学的勤奋才更有效果。


记忆到底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信息加工理论,对人类记忆的认识又近了一步。他们把记忆的过程,看作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这个说法太抽象,我们做一个比喻,比如苹果。

我们看见苹果,它是圆的、红的,吃起来是脆的、甜的,摸起来是光滑的、硬硬的。所有这些细节,都是苹果进入大脑中的信息编码;这些编码分散存储在大脑的不同部位,有的存在图像区,有的存在声音区,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储;回忆就是提取信息,编码就是提取的线索或者标签。比如说到红的,我们会想到苹果,当然也会想到火、灯笼、红绿灯……同理,当我们说到苹果的时候,还会想到乔布斯的公司,牛顿的万有引力,白雪公主等等。

记忆来自于经验,你只有看过、听过、接触过,你才知道。如果你从小到大吃的都是青苹果,那提到苹果,你更可能想到绿色;如果你没听说过白雪公主的故事,不知道牛顿被苹果砸中,你也不会有这些联想。

记忆是分类存储信息,回忆是重新提取信息。

比如,你看了一场电影,你不是从头到尾记住所有细节,而是大脑自动把你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很多信息,变成无数个碎片信息,存入大脑。有的信息印象深刻,有的信息慢慢消失。当我们再次谈起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们是从大脑中提取碎片,进行重构。回忆就是重构,所以经常出错,比如《爱我中华》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还是“五十六个星座”?

你的记忆是否可靠,对于你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2

记忆可以锻炼

我以前一直认为自己记忆力不行,背了好多遍诗词也不会。然而现在,我陪孩子背诗词,一首苏轼的水龙吟,读了一两遍就背下来了。所以,我强烈建议你不要给自己贴上不擅长记忆的负面标签。记忆是可以锻炼的。

人的大脑中有无数个神经元细胞,细胞有很多突起,这些突触之间相互连接,所以我们才会从苹果想到牛顿、想到乔布斯。这些神经元就是大脑记忆和学习的基础。

神经元细胞就像肌肉一样,用进废退。你越锻炼,它就越发达,就会产生越多的突触,和其他神经元之间发生连接;相反,你越不用,它就越萎缩,突触和突触之间的连接慢慢就断开了,有些事情你就再也想不起来了。

比如,你正在背诗,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音节开始不断进入你的脑海,这些文字、画面、音节之间,构建越来越多的神经连接。你重复的次数越多,这些神经连接就越多,一根、十根、一百根,神经突触越多,连接的就越紧密,你记忆的就越牢靠;反之,如果你没有定期复习强化,很多神经就会慢慢退化,一百根、十根、一根,直到彻底断开,记忆彻底消失。

所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么说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是不是只要重复很多遍,就一定能够记下来呢?理论上是,但效率太低了。为什么一定要用铁杵来磨绣花针呢?前面说过,不要假装努力,自己感动自己。起早贪黑拼命复习,其实是思想上懒惰的表现,找不到方法,只会事倍功半。

什么方法?就是联想。


联想记忆法

我们还以背诗为例。我记得小时候背诗,都是先读几遍,读得熟悉了,慢慢就背下来了。当我知道了记忆的原理之后,发现这个方法效率太低了。为什么?

第一,你反复读,其实是希望找到语音上的节奏感。但有的诗词,没有那么押韵,反复读的效果有限;第二,你反复读,只调动了视觉和听觉,看和听只是输入,不是输出。只有输入,没有加工和输出,很难背下来。第三,反复读,越读越流畅,容易进入语言惯性,反而降低了思考的参与度。比如你开车很熟练,手脚动作都是下意识的,不用大脑思考。所以,你念得越熟练,其实是在语音上熟练和重复,如果这首诗不朗朗上口,你就不容易背下来。比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应该怎么办?很简单,用联想。

诗词描写的多是景物和心情,无论是画面还是情绪,都很打动人。好的诗词,会有极为丰富的画面细节,会有深入人心的情感共鸣。所以,越是好诗反而越容易背。

以《登高》为例,下面都是我在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和声音:风很急呼呼作响,天很高空旷无垠,猿猴长啸,声音中充满了哀鸣。为啥哀啊?这首诗的基调就是悲哀,是杜甫晚年所做,经历无数的人生苦难。而且秋天万物萧条,古人此时都会悲秋感怀。这首诗是登高,杜甫登上高台,眼见空旷寂寥的天地之间,秋风扫落叶,一声声猿啸,更加悲哀凄切……

我拿第一句打了一个样,你可以参考这种联想方式,继续把后面的句子联想成画面和情感。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联想的这段既不是在翻译白话文,也不需要严谨的逻辑结构,目的就是逐字逐句的联想,出现一副完整的有生动细节的画面。我家娃就是用这种方式,一首诗只读了一两遍,就记下来了。

你现在可以在此停下,先不往下看,先参考这样的方式,背一下这首诗,别着急,慢慢来。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背后的原理。


联想更丰富

我原来以为,信息越简单,越容易记忆,因为没有其他干扰。后来听了很多记忆大师的心法,知道反而是信息越丰富,越容易记忆。

比如,wheelbarrow独轮车。wheel是轮子,bar是酒吧,row是一行。把这几个毫不相关的图像拼接在一起,强行解释。再比如,ambulence救护车,谐音近似“俺不能死啊”。当然,对英语单词的记忆,最好用词根词缀等符合英国人思维方式的记忆,才是最科学的。但是对于个别单词,用这种夸张的方法,未尝不可,效果极佳。

如果你想记住任何一个东西,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它产生丰富的联想,甚至越奇怪越好。为什么?

前面说了,记忆在大脑中的存在形式,不是完整的,是分成很多信息分别存储的,有的存在图像区,有的在声音区。即便是视觉形象,也有颜色、形状、大小等很多要素。当你接触到一个全新的东西,如果你能够把它和自己已知的更多的信息关联起来,那么下次你就更容易回想起来。

所以,刚才我想象的《登高》第一句还很保守,你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增加更丰富的联想。比如,当时的天是什么样,猿猴长什么样,风吹到脸上感觉到有多么疼,自己心里当时有多苦闷……

联想越丰富,回忆越容易。

有人会说,就这一句话,至于吗,这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

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一,联想记得更快,联想是给新东西打标签,只要这个标签你自己能看懂,一个就够了,就可以快速记下,效率其实比反复读高很多;第二,你理解一下再记忆,记的更牢,效果更好。如果你囫囵吞枣,过不了几天就都忘了,效率低,效果差;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联想是主动思考,是头脑的加工过程。之前提到过,学习有三个关键环节,输入、加工、输出。你只有联想一下,加工一下,输入的信息才能真正存储在头脑中。否则,你只是简单地重复看、读、背,效果当然很差。

联想,是快速建立多个神经突触,相当于同时修通了很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到新的知识点;重复,只是在一条高速公路上,不断拓宽。这一条路不稳定啊,一旦断了,你就失去了这部分记忆。

如果说记忆有什么秘籍,很简单,就是联想。


3

网状记忆

网状记忆,是我自创的一个比喻。

你大脑中的神经元就是记忆的节点,神经元之间相互链接,构成了一张庞大的记忆之网。你的节点越多、连接越多,你的这张网越强大。

当你碰到新知识的时候,如果您能够让记忆之网的多个触点,和这个新知识产生关联,那么:第一,你记忆的速度会非常快,就像八爪鱼的八只手一起上,比一只手更强大;第二,你回忆的会又快又准,因为有八条道路连接一个知识点,你从任何一条道路都可快速抵达目标。而且,由于多条道路通向一个知识点,相互之间可以交叉印证,回忆更准确;第三,任何新知识,都可以再次增加网络节点的数量,而网络的密度是与网络节点呈指数级关系的。也就是说,当你快速理解了一个新知识点,那么下一次,你将不是八爪鱼了,是九爪鱼,而且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增加了更多倍。

随着你的记忆之网越连越密,知识之间的连接也越来越紧。这样的结果是,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

比如苏轼的《别徐州》。如果你知道徐州古代叫彭城,楚霸王项羽在此定都,汉高祖刘邦做过泗水亭亭长,淮水流经于此,那你就更容易记住这句“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我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大多数文科,最基础的就是阅读量、知识量。所以,什么都可以省时间,只有阅读,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

不仅仅是记忆,记忆之网也更有助于学会新知识。


学习新知识

人们是如何学习知识的?

本质上是用旧知识与新知识发生关联,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比如,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把新知识中的大部分信息,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这样就减少了新知识的复杂度。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对边相等且平行”,再理解长方形,就只需要增加一个新的知识点,角是90度就可以了。

有些同学为什么学一个新知识很慢,就是因为这个新知识对于他来说,可能有五个知识点;但对于学霸来说,他有三四个是已经熟悉的。接受五个和接受一个的速度当然不一样。

快速学习新知识的秘籍,就是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是比喻。比如,这个系列的文章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比如?就是因为,单纯讲道理太抽象,难理解。如果文章中都是感知、识记、再认、表象等专业词汇,只能让人更糊涂。能用简单的词汇,就不要用抽象的词汇,虽然损失了精确度,但好处是好记忆、好理解、好执行。对于学习来说,先要解决没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同学,要以弄懂为目标,快速从0提到60分,之后才是从60分提到90分。如果你想一口吃个胖子,那可能连60分都没有。

第二,是输出。前面讲过费曼学习法,任何一个新名词新概念,对你来说毫无意义,你只有用自己的语言讲给不懂的人听,给他们讲懂了,你才真正懂得这个概念。你发现没有,既然是用你的语言,那一定是你熟悉的、已知的,费曼用这种方式,把未知和已知产生关联。用已知来理解未知,就像是通过已知条件来解决未知问题,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座桥,新知识就真正进入脑海。任何一个问题,如果对于你来说很难,只说明一点,你的已知条件太少了。

第三,是联想。前面提过,只要你能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联系,即便是毫无理由的联想,你也能记住这个新的知识点。毕竟,在学生阶段,有大量的知识点就是需要直接记忆的。比如,徐州为什么叫彭城?因为我有个同学就姓彭,他就是徐州人,他家叫彭城,没毛病。你还别觉得这个好笑,你细想想,很多时候,我们记住某个人、某个地方,某个故事,也许都是因为一些稀奇古怪的原因,并不需要严密的逻辑。

学霸为什么学习速度快,理解能力强?就是因为他有强大的记忆之网,能够用已有知识,快速解释新的知识。如果一个新知识点与之前的完全不相关,很难产生连接,那么即便是学霸,也很难快速学会。

家长可以和孩子多做一些游戏,训练联想和创造能力。比如你比我猜,一个人描述一个词或者成语,另外一个人猜。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说相关信息,另一个人通过这个已知信息,找到与未知信息的关联。还可以玩另一个锻炼创造力的游戏,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联想他们之间的关系。

一个孩子的联想越丰富,思维越活跃,越有利于学习。

有的家长千万别抱怨,孩子天天瞎琢磨,想法太多,不好好学习。其实,你完全可以利用孩子思维活跃的优点,引导他把这个特长发挥在学习上,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4

这一篇不是科普,也不是让你成为记忆大神,只是帮助你理解记忆的规律,让你能够顺应规律,更高效地学习和记忆。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努力对于记忆很重要,但是,聪明的努力更重要。

看过这一篇,你只要留下这个印象:头脑中有一张知识大网,你知道的越多,你的网络连接越多,你学习的速度越快,你回忆的时候也能又快又准

所以,为什么我鼓励所有同学一定要多读书?因为你知道的越多,就学得越快,进而知道的更多,这是一个不断放大的增强回路,是一个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越学越开心、越学越有动力的过程,持续看见正反馈,学习当然越来越好。

记忆,绝对不只是记,不是被动重复。恰恰相反,你必须主动思考,通过大脑加工,来提高记忆质量和学习效率。联想之后背诗词记单词,又快又准;理解之后记概念学知识,又形象又深刻。而且最重要的,一定要通过输出,来检测你的学习效果。需要记的就背一遍,背出来才说明真的记住了;需要理解的就讲一遍,讲明白了你才真的学明白了。

现在,规律、原理、方法,我已经讲了那么多了。年轻人,还等什么,操练起来吧。

能够看到这里的同学,无论现在成绩如何,以后都会成为学习高手。首先是因为你足够有耐心,有韧性。枯燥的长文哪有游戏短视频有意思啊。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能够从真实的生活中找到游戏乐趣的人,才是真的牛人。如果你不仅看到这里,还很兴奋和激动,从此立志要成为学习高手,那么恭喜你,你早晚会成为真的学霸。

上天只救有缘者,佛门不渡无缘人。老天只帮助那些自助的人,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到你,只有你自己,才是你人生牌局中最大的那张牌。想赢下人生这场游戏,从相信自己开始。

这一篇先到这里,同学们,下篇再见。

北山读书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