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其父连生9女1子,儿子残疾,在72岁时与18岁女子生下孔子

孔子,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个伟大人物,被后世统治者统称为圣人。在大众的认知中,都知道孔子创办私学、编订六经,是我国春秋时期公认的伟大思想家与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但是,我相信大家应该还不知道他祖上虽是王室后裔,但轮到他时,却是家道贫寒;孔子虽是文人出身,却并非后世所认为的文弱书生形象,反而身长九尺(1.9米以上),臂力过人,乃一大汉;并且传闻他酒量非凡,从来没有喝醉过


大家觉得是不是很惊讶?且听我娓娓道来!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但天才往往来自刻苦和细致,以下将介绍他的生平事迹。


一、年少艰苦,仍坚持不懈、反复持续地学习


孔子早年家境贫寒,常常要干很多粗活,过得极为辛苦。


史书记载,孔子的母亲在他3岁的时候,就叫他读书写字。孔子在睡觉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字还没有记熟,就爬起来继续读书练字。


在他青年时,曾做过“委吏”即管理仓库的小官。即使是小小的芝麻官,与他高大挺拔的英勇形象相比,他事无大小,凡事都做到极致,由于其突出的能力和才识,很快从一众官员中脱颖而出,不管升官。从管理仓库到任命中都宰即现在是市长,再到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公检法司最高长官,到56岁时,又担任代理宰相,并兼管外交事务。从他的升官履历中,可以看出孔子的能力是多么的出色,非一般人能匹配。但我们可以以之为偶像,不断向他学习。

二、政治生涯虽短,但成效显著


孔子执政仅仅3个月,鲁国内政外交就均大有起色,国力具增,百姓安居乐业,史书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街道管理有序,遵纪守法,社会风气一片大好。


然而,总有卑鄙小人从中作梗,看不得别人好。


孔子卓越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竟然打着让鲁国国君声色犬马,沉溺于酒色,设计将美女良马赠送鲁国国君,成功离间了国君与孔子的关系,挤走了精彩绝艳的孔子。之后,孔子周游列国,虽然在许多国家中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孔子当时的仁义治国理念与当时流行的霸国、强硬治国手段格格不入,过了14年仍得不到重视,于是在68岁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事业。

三、政治不如意,但教育上取得的成就无人能敌

政治上的不顺利,让孔子把大半精力都花在了教育事业上。其所取得的成就如下:


1. 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典籍,编订六经,奠定儒家教育内容的基础,

2. 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是百家争鸣的先驱。

3. 提出“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因材施教”等先进教育理念。这些理念是跨越时代性的,在至今仍然有巨大的用处。

四、最后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带有科普作用的,是想让大家能够认识历史,更加贴近历史,并从中获取精华,反哺自己,不断成长。发扬国粹,以史为鉴,从你我做起。


同时也欢迎大家指出我的不对,互相探讨,互相进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