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二年级九班开展“毛毛虫”阅读活动

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力求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与此同时,每个班级都针对班情学情,开展创造性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荀子·劝学》篇中记载:“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为积极提升学生的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能力,二年级9班班主任鞠奥老师另辟蹊径,用制作“毛毛虫”的方式打开了语文阅读、书法练习的新篇章。

鞠老师带领同学们读的第一本《小猪唏哩呼噜》,每天要从阅读的内容中选出5个词语(并标出拼音与声调)和一个优美句子。然后将每天写的内容连起来,制作成毛毛虫的样子,开学看谁的毛毛虫最长,字体更好看。

刚开始上学,学生的玩心比较重,有些学生不太喜欢读书,所以刚开始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引导。通过制作“毛毛虫”,学生每天都需要拿出固定的时间去阅读,根据“21天习惯养成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就可以脱离家长的陪伴,自己阅读。《小猪唏哩呼噜》是注音版,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了拼音,不认识的字也可通过拼音和声调读出来,而且故事中的情节也逐渐引起孩子的兴趣,吸引孩子继续读下去。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书写速度和握笔姿势都得到了强化和提高,也学会了顿笔,写出来的字体也越来越漂亮。

低年级学生在日常语言表达以及后期看图写话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知道如何下笔,字不会写,语句不通顺等问题,只因平时积累不足。通过制作“毛毛虫”,每天选择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也让学生记住并理解了很多词语,让学生很好的积累了词语和比较好的语句。日积月累,学生的日常表达中,也逐渐可以运用自己学会的词语和句子,看图写话也知道如何去说,如何去写,更为后期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如唐朝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久而久之,给学生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书法、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更增强了学生的毅力和韧性,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后期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和提醒,就可以自觉去完成,也间接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半年的时间,“毛毛虫”的制作已历经三期,学生阅读的书目也越来越多,从开始的《小猪唏哩呼噜》到《三毛流浪记》系列,再到《窗边的小豆豆》系列,以及《小鲤鱼跳龙门》、《一只想飞的猫》等等。

《小猪唏哩呼噜》、《窗边的小豆豆》

《三毛流浪记》

《小鲤鱼跳龙门》

鞠老师给优秀的学生精心准备了奖牌和奖杯,更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争先恐后的制作自己的“毛毛虫”,都想让自己的毛毛虫更长,写字更好看。

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每一期都可以看到学生长足的进步,看到为了完成“毛毛虫”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毛毛虫的一生经历了几次蜕变的痛苦,学会了坚强,拥有结蛹的毅力和勇气,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挺过了苦难,破茧而出,由蛹化蝶。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毛毛虫的坚强与毅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拥有破茧而出的勇气,最终绽开翅膀,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来源:济南开元外国语小学)

举报
评论 0